观点:文学教育其实是一种思维训练

写作

如今,很多作家都走进了大学,给大学生讲授写作经验。比如,王安忆在复旦大学讲课,阎连科在中国人民大学担任教授。作家毕飞宇也在南京大学为学生们解读小说。2017年毕飞宇的小说讲稿被整理成《小说课》一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接受公众号“外滩教育”采访时,毕飞宇谈了他对写小说和文学教育的看法。

首先,毕飞宇说,他很在意一个词,叫“逐字逐句”。他写小说的时候,不是一段一段地写,而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因为小说家“不能忽视任何细节,我们要落实,要一砖一瓦,这里少一块砖头,那里少一条钢筋,是要出大事的。如果你告诉这个世界,我要写一部伟大的小说,可是,这个小说没有人物,没有结构,没有背景,没有语言,天下没有这样的小说”。

其次,毕飞宇认为,所谓的文学教育,其实是思维方式的培育。“写小说当然存在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那就是抓住人物,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物,它是具体的,形象的。”毕飞宇用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举例说,《局外人》在推进的时候,“一切都围绕着那个叫默尔索的男人。围绕着他的动态、他的感受、他的内心,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所谓的情节”。通过这些情节,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荒谬。整个思维方式就是演绎的,它很具象,这个具象就是默尔索这个人。因为具象,文艺美学就把这种思维方式命名为“形象思维”。可以说,小说更多地是在刺激想象,也就是形象思维。

另外,毕飞宇还谈到了中学的写作教学。他认为,中学生练习写作文,重点不是训练写作能力,而是训练孩子的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作文写作有它的硬性要求,那就是你可以用一千字完成你的逻辑系统。有能力去完成这个逻辑系统,你就具备了社交与工作的能力。”毕飞宇说,你可以想一下,假如一个学生高中毕业,只会使用一些简单的概念,只会表达简单的判断,而不能完成一千字的逻辑体系,是没办法走入社会的。所以,练习写作文不是写文章,更不是写小说,而是练习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和将来当不当作家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以上就是作家毕飞宇对小说写作和文学教育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启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