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日常的飲食中有哪些食物可以幫助改善腸道的微生物?

食物新聞


小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間,也就即將來到一年一度的世界腸道健康日。世界腸道健康組織創始人提出,5月29日這一天,將永久的成為“世界腸道健康日”。我們愈發認識到,一個平衡和多樣的腸道微生物環境,尤其是細菌,對人體的健康至關重要。它可以預防與消化和免疫系統相關的諸多紊亂,幫助提高食物消化的效率,併為人體提供能量。均衡膳食是腸道菌群發揮有效作用的前提。相反,不均衡和不夠多樣化的腸道微生態會引發一系列疾病,比如腸易激綜合徵、炎症性腸病、肥胖和代謝綜合徵以及糖尿病,甚至一些心理疾病,比如抑鬱和焦慮,都可能與腸道菌群有關。

最顯而易見可改善腸道菌群的便是酸奶、乳酸菌製品等。它裡面含有的益生菌,已證明對胃脹、脹氣、腹痛或腸易激綜合徵等症狀有明顯改善作用。同理,果蔬汁能提供多酚、寡糖、纖維和硝酸鹽,從而誘發益生元樣作用,以果蔬汁為基礎的飲食越來越流行,研究人員假設,果蔬汁為基礎的飲食引起的腸道微生物改變在它們的健康益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橄欖油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最近研究發現,橄欖油裡的多酚亦可改善腸道菌群。像紅酒、咖啡、茶、咖啡和可可等食物中的多酚應該和腸道菌群的健康高度相關。

不過還是要提一下,均衡健康的飲食以及良好的用餐習慣對腸道也有好處哦。


營養師團


謝謝邀請,既然你如此誠摯的邀請了我,那我也誠懇的告訴你:我不是營養學家,也不是學醫的,更不是所謂的專家學者,所以不能給你確切的答案,我只是一介道門散修,所以能給出的答案是非常籠統的,不過卻很實用,不信,可以聽我嘮嗑嘮嗑。

道家習慣觀自然而明理,察萬物而悟道,所以請容我以人體為天地,慢慢道來:

眾所周知,微生物存在於自然界的各個角落,很多有詩意的生物學家如此比喻:它們不僅是自然界的清潔工,更是生命的營養師。確實,微生物分解物質能量,轉化成生命可以吸收的微量元素,其功不可沒。然而人類真正喜歡過這些生命的夥伴嗎?真正瞭解過它們嗎?真正因為它們的貢獻而獎勵過嗎?除了利用還是利用。殊不知,生物界中有一種關係叫做:共生關係,一榮俱榮,一辱俱辱。

微生物不挑食,見啥吃啥,只會因為環境限制而口味有所不同,有喜氧,厭氧,喜酸,厭酸,喜溫,好冷等等,但不管哪一種,它們的根本目的都是在維持生態平衡,加速物質的降解,加快能量的傳遞,有效利用一切資源,讓其他生命體快速發展,充分吸收利用能量,保持生命活性和機體穩定。

大概瞭解了微生物後,我們再來看看微生物的生命活動:

發酵的概念:人們藉助微生物在有氧或無氧條件下的生命活動來製備微生物菌體本身、或者直接代謝產物或次級代謝產物的過程。

試想一下,在我們的腸道中,其環境是否與發酵的環境類似呢。發酵是為了什麼?為了讓人體更好的吸收物質和能量。那人體內的什麼東西需要發酵呢?你們猜。

假如人體內部是一個自然界,裡面有無數的微生物,你需要選擇性的吃東西嗎?微生物可不挑食,但是微生物是一種生命體,也會死亡,而影響其死亡的最主要因素還是環境,那怎樣保護環境呢?

如果你參加過公益活動就知道,保護環境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種樹,可以植草,可以節約用水,可以不亂扔垃圾,可以不亂開採礦石、能源等等,而體內環境的保護跟外面世界的環境保護沒多大區別,關鍵看你的聯想豐富不,‘’道德經‘’曾把體內環境比喻為國家,保護環境的手段比喻為治國之法。今天的你會怎樣比喻和治理自己的體內環境呢?

結語:腸道微生物的改變與飲食有關係,又沒有關係,食物進入體內只是改變微生物的生存環境,影響菌群分部,最終生命活動所依賴的還是體內所有微生物生命活動後留下的代謝產物。

最後的結語是上文的昇華,大可不必細究,隨意就行。


天宇環球 三樓的二貨


正常菌群是微生物與大生物在共同歷史金華過程中形成的微生態系統,而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各種因素嚴重影響體內的正常菌群之間的平衡。

與菌群有關的食物:

  • 酸奶:它含有乳酸菌,乳酸菌可以抵禦消化道不良環境,並能在腸道定植;可以抑制腐敗菌的繁殖,消解腐敗菌產生的毒素,清除腸道垃圾;增加腸道有益菌群,改善人體胃腸道功能,恢復人體腸道內菌群平衡,形成抗菌生物屏障,維護人體健康。

  • 豆類及其製品。這類食物具有豐富低聚糖,而低聚糖是雙歧桿菌增殖因子之一,可以促進雙歧桿菌的生長,增殖的活性物質,雙歧桿菌是乳酸菌一種,可以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從而改善腸道的環境。
  • 雜糧。這類食物富含有膳食纖維,膳食纖維也是雙歧桿菌增殖因子之一,同時還有維生素B1,而這個維生素B對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洩都有促進作用,可以加快有毒有害物質的排除,減少腸道微生態的汙染。
  • 水分。水是微生物存在的基質,若是身體水分的不足,會影響有益菌的增殖,從而影響腸道的微環境
  • 奶類:奶類物質除了會含有某些有益菌外,還有豐富的蛋白質,它可以提升各種有益菌群的數量,從而影響腸道環境。
總而言之,除了這些特殊的食物以外,蔬菜水果也含有足夠豐富的營養素,輔助有益菌的生長和繁殖,因此飲食要做到營養均衡,才能更好維持好腸道的微環境。

營養師May姐


其實我們日常攝入的不同食物都會對腸道微生物的平衡造成影響。例如:高脂飲食會降低擬桿菌門和雙歧桿菌數量,增加厚壁菌門和變形菌門數量。高飽和脂肪酸的膳食會改變腸道微生物組成,且促進了原本較低丰度的亞硫酸鹽還原菌和沃氏嗜膽菌的增殖。

高蛋白飲食會增加腸道中大腸桿菌和梭菌的數量。酪蛋白顯著提高了大鼠腸道中乳酸菌和雙歧桿菌數量。

高纖維飲食會增加腸道中雙歧桿菌數量,而低纖維飲食會增加普氏菌屬數量。同時這些膳食在腸道內被分解後,產生的代謝產物也會對腸道微生物造成影響。

此外,額外的補充有益菌也會改變腸道的菌群。

但是,歸根到底,腸道的菌群平衡還是與我們的日常膳食平衡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