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特色的瓷器——琺瑯彩!

在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琺琅彩瓷是極為名貴的品種,也是我國陶瓷裝飾藝術中的一朵奇葩。

琺琅彩瓷器的出現是瓷器發展史上的一個必然產物琺琅彩瓷器的前就身是景泰藍,也就是所謂的“畫琺琅”。它興起於明代,是在銅胎上以藍為背景色,掐以 銅絲,再填上紅、黃、藍、綠、白等色釉燒製而成的工藝晶。清代康熙年間這種“畫琺琅”的方法被用在瓷胎上,其吸取了銅胎畫琺琅的技法,在瓷質的胎上,用各種琺琅彩料描繪而成的一種新的釉上彩瓷。雍容華貴的琺琅彩問世,雖與“康熙盛世”有關,但與雍正的關係更為重要。雍正登基後,對社會進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鎮制瓷藝人的社會地位。而且雍正酷愛精美絕倫的瓷器,經常對宮廷瓷器加以評價,親自過問,並派得力的官員去管理瓷業生產。康熙、雍正年製作琺琅彩時,先在景德鎮官窯中選出最好的原料燒製成素胎送至宮廷,由宮廷畫師加彩後在宮中第二次入低溫爐烘烤而成。

最具特色的瓷器——琺琅彩!

琺琅彩的鑑定方法:

1、先看瓷胎,瓷胎細薄,修胎規則,完整無缺,大多為小件,超過一尺大的都少見。

2.造型。多為碗、瓶、煙壺之類的日用小件瓷,和動物擺設品。

3.底軸。為純白軸,不偏青也不偏黃,軸面光滑潔淨無疵。

最具特色的瓷器——琺琅彩!

4.琺琅彩色。顏色極鮮豔且柔和,很少為純色而為粉彩型偶合色。色種多,同一物上可出現七、八種顏色,多達十多種。

5.色料特點。每一圖案均由多種色料調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質反光感,有時還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觀。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顯的立體感,閉眼用手摸可明顯感覺到,若用十倍放大鏡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葉上看到極小的開片紋。這一現象用肉眼看不出,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特徵。而粉彩則感覺不到有凸出的情況。

6.繪畫與紋飾。琺琅彩器畫功特別講究,多為功筆畫;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琺琅彩大多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紅、黃、蘭、綠、紫、胭脂色等。

最具特色的瓷器——琺琅彩!

近10年來,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琺琅彩瓷器拍賣價不斷飆升,並且跨越億元關口。早在1997年,一件清雍正“粉彩過牆枝蝠桃紋大盤”,以1520萬港元成交;在2002年,又一件雍正琺琅彩題詩過枝梅竹紋盤以3252.41萬港元成交;現在更是無價之寶。2005年一隻清乾隆御製琺琅彩“古月軒”題詩花石錦雞圖雙耳瓶(現存我國國家博物館)在蘇富比拍賣行舉辦的秋季單件專品拍賣會上以1.1548億港元買下。據悉,該瓶曾於1975年出現在倫敦佳士得的拍賣會上,其時的成交報價為1.6萬英鎊,30年時刻,身價暴漲了近千倍。此外,2006年在佳士得我國瓷器及工藝品秋季拍賣會上,一隻“清乾隆御製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更以1.5123億港元拍出,發明晰我國琺琅彩瓷器拍賣紀錄。2011年,又一件“乾隆年制古月軒琺琅彩題詩花石錦雞圖膽瓶”評價1.8億元港幣,成交價為2億元港幣月軒琺琅彩題詩花石錦雞圖膽瓶”評價1.8億元港幣,成交價為2億元港幣。

這些活生生的數據足以說明市場對清三代期間價值的高度肯定與需求。高價藏品的成交併非偶爾,而是商場需求之必然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