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讓人嘆爲觀止!

如果您遊覽故宮,只需稍稍留意,就能發現,景泰藍裝飾品在這昔日的皇宮中隨處可見,大到太和殿內的香爐,小到永壽宮中的一支燭臺、一對耳環。景泰藍工藝品的造型千變萬化,唯一不變是每隻景泰藍工藝品上那一抹動人心魄的藍。

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讓人歎為觀止!

景泰藍(Cloisonne ),中國的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間這種工藝技術製作達到了最巔峰,製作出的工藝品最為精美而著名,故後人稱這種瓷器為"景泰藍"。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琅",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琅",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琅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製而成的瓷器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琅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讓人歎為觀止!

13世紀,當馬可·波羅千里迢迢來到元大都時,情不自禁發出如此感嘆。讓其驚歎的,是宮室之壯麗、街道之齊整,更是中國器物上凝聚著的東方風韻與藝術匠心。

那些硃紅、明黃、粉紫等中國色彩,那些玄妙的紋理與東方宮廷的式樣,那些巧奪天工的手藝,足以驚豔世界,而大名鼎鼎的景泰藍,就是其中之一!

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讓人歎為觀止!

民間傳說,元朝初年,皇宮失火,金鑾殿與眾奇珍異寶燒成了一片灰燼。但廢墟中多出了一件色彩斑斕晶瑩閃耀的寶瓶。群臣驚訝,獻給皇帝,說是上天所賜。皇上得到此物愛不釋手,當即傳下一道聖旨,調集京城所有能工巧匠,限期三月仿造,如若不然,全部殺頭。聖旨一下,可忙壞了京城裡九 九八十一家手工坊的工匠們。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不能參透這上天所賜的工藝。最後只能求助於京城第一名匠"巧手李",傳說他是女媧後人,因其善做奇巧工藝,才被人們譽為"巧手李"。不久,"巧手李"稱女媧娘娘身披霞衣、腳踏祥雲給其託夢雲:"寶瓶如花放光彩,全憑巧手把花栽,不得白芨花不開,不經八卦蝶難來,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巧手李"參透此夢,原來皇宮大火,金鑾殿裡寶石金銀燒熔在一起形成此瓶。並下聖旨,不論"巧天工" 製作多少寶瓶,均歸皇宮所有,因為這種珍品是皇宮裡一場大火燒出來的,於是人們都稱其為"奇寶燒"。因為常人沒有資格擁有"奇寶燒",所以這種藝術成為了宮廷藝術。到了明景泰年間,工藝水平到達頂峰。由於產品又大多以孔雀藍為主,所以人們就把這種工藝品叫作景泰藍。這個稱呼後來就一直沿用至今。

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讓人歎為觀止!

現如今,景泰藍已不是隻有皇上才配擁有的物件。但因其精美,被譽為"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1904 年聖路易斯世博會,中國景泰藍榮獲頭等獎。現如今,景泰藍在五洲四海名聲大震,受到了各國人民的喜愛和稱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