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楚有才,楚亦在黃!紅安曾有這麼多書院!

黃安,今稱紅安,自古為詩書之邦,明代有“文風猶盛唯有楚,楚亦在黃(安)

”之說。

唯楚有才,楚亦在黃!紅安曾有這麼多書院!

史料記載:

古黃安為麻城、黃岡、黃陂三縣析壤,麻城系明代“荊楚進士第一縣”,明代共產生進士100名,高居湖廣榜首;黃岡系明代“荊楚進士第二縣”,明代共產生進士87名,居湖廣次席。而明末建縣前的黃安則是上述二縣的重要組成部分。

黃安歷來就重視文化教育。歷史上文風極盛、文人輩出,除科舉及第的舉人、進士百餘人外;還有民間流傳的機智人物盧四運為首的“黃安十八老子”,也稱“十八學士”;沙河王氏的祖先也先不花定居沙河繁衍後裔的同時帶來了北方文化;此外,英德列強曾在縣內開採過礦藏,洋人入境甚多,傳來了外洋文化。

為此,黃安雖是山區,但文化底蘊深厚。

黃安初設於明朝,至今已有400年曆史。它的建立離不開黃安籍的明戶部尚書耿定向的努力。

唯楚有才,楚亦在黃!紅安曾有這麼多書院!

耿定向

後來,耿定向晚年隱居於黃安天台山,築“天台書院”講學,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名士前來。他邀請好友——明朝以叛逆精神著稱的思想家李贄前來黃安講學,更是引得眾多的外來學子慕名而來,一時間,黃安從南到北,書院遍及。

書院的發展

據史料記載,湖北書院數量共156所,其中黃州府40所,武昌府23,漢陽府1,宜昌府12,襄陽12,南府11,荊門府11,安陸府9,荊州府9,德安府8,鄖陽府8。而在黃州府的40所書院,黃岡縣有15所,黃安縣7所,蘄水6所,麻城4所,廣濟4所,羅田4所,蘄州2所,黃梅1所。

由此可見,黃州府的書院數量居全省之首,而黃安則在黃州府中居第二位,與湖北部分地級府的數量接近。

蔡志榮在«明清之際湖北地區的教育與書院»一文中記述,“鄂東學術文化在明清繁盛,也是和書院的發展分不開的。鄂東一些熱心講學的官員和學者,為拯治時弊,熱心恢復和創建書院”。李贄與耿定理辭官歸隱到鄂東黃麻一帶著書講學,都是以書院為陣地。

當時黃安建有天台、洞龍、天窩、雲臺、釣臺、石林、桃花等七大書院。只可惜黃安地區歷來戰亂頻發,這些書院大多未曾流傳下來。

  • 天台書院

天台書院地處天台山,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明戶部尚書耿定向晚年隱居此地七載,築“天台書院”講學,並著有《耿定向先生全集》和《天台文集》流傳於世。明末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李贄在天台山著書立說,留下了不少讚美天台山綺麗風光的佳作,其中《宿天台頂》最著名,至今廣為傳誦。

唯楚有才,楚亦在黃!紅安曾有這麼多書院!

  • 天窩書院

天窩書院位於五雲山,原名五名山,傳說在明代以前,有5個秀才中舉後在此山頂修廟堂,因此,當地人把該山稱為五名山。

明嘉靖中(1544年左右)知府周思久遊於此,將五名山改為五雲山。山頂原有7級塔,稱五雲層塔。塔前有廟數十間,此處的天窩書院為耿定向、耿定理兄弟講學之所。廟、塔、書院今均毀,舊址尚存。原來山上錦峰秀嶺,蒼翠如畫,登峰遠眺,蒼山雲海,盡收眼底,為明、清時代的"黃安八景"之一。

  • 桃花書院

桃花塔下有桃花書院。千百年來,文朋書友 相聚書院。據說,蘇東坡、陳慥是桃花書院的“特邀教授”,他們一方面桃花煮酒,對酒當歌,為詩為畫;一方面講學授徒,宣揚佛學,著書立說。

唯楚有才,楚亦在黃!紅安曾有這麼多書院!

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李贄三次來黃安,曾居與桃花塔隔谷相望的五雲山天窩書院時,常到桃花書院講學問道,教授弟子,著書立說。其所著《焚書》、《藏書》、《續藏書》半脫稿於天窩書院和桃花書院。

明代著名的理學家耿定向晚年辭官回鄉,與弟耿定理、耿定力一起創設書院,講學授徒,潛心學問,也曾多次作客桃花書院。

文源:整理自湖北日報網以及其他網絡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