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長大,中國孩子

快快長大,中國孩子

蘋果請了陳可辛用iPhone X拍了一部小短片叫《三分鐘》,說的是一個做列車員的媽媽跟兒子聚少離多,春節都不在一起過,然後幫領娃的妹妹讓她在家鄉小城貴州凱里站停靠時跟兒子見一面,這一站停靠時間只有三分鐘,也就是片名由來。

做為一個“愛哭的中年人”,明知是煽情的套路,還是被感動得不要不要的,當然,跟周圍的宅男們討論的時候還是聚焦在拍攝的器材、手法,以及陳可辛的iPhone X跟我們的iPhone X是不是同一個iPhone X這樣的圈內話題上。

但是片中的那個媽媽基本不在身邊的娃,才是打動了我的原因。

做了父母之後,關於孩子的新聞如果是負面的,或者一個負面新聞裡有孩子在,基本看到標題就會彷彿被灼燒到一樣的趕快劃過,有一些鬧的很大的新聞,就因為這樣,我始終沒有辦法去了解,一些周圍的朋友跟我探討的時候我也說不出所以然來,因為我壓根不知道來龍去脈。

這幾天最大的新聞就是湯蘭蘭事件,微博上討論的實在太多,零零碎碎我把事件大概拼湊了一個大概,但是比如當初法院的判決書,這些媒體和網友關於是非的爭執,細緻到遣詞造句的對錯,我都沒細看,基本腦子和眼睛都在躲避這個話題。我都沒有任何辦法去說出對錯來。

不是我沒有態度,而是我對於這種題材的懦弱,阻礙了我瞭解儘可能多的新聞源,從而根本沒有辦法形成自己的判斷,只是覺得,怎麼會有這樣的人?因為壞人太壞,壞的超出了想象,壞的不像真實存在,所以就不是真實存在的嗎?我沒有判斷能力,還是說真如部分媒體質疑那樣別有隱情。我判斷不了,我想這樣的事情,即便我真的去看,我可能也判斷不了。

我只會對人性的下限感到絕望,對自己的孩子以後要進入的社會感到恐懼。

稍微遠一點的高鐵阻門事件和成都摔狗事件,我關注到新聞的點,可能也都跟其他人不一樣,比如高鐵阻門事件,我看到視頻裡,阻門的婦女帶著自己的女兒,整個事件中,女兒一直都在背景裡出現,看不到表情,只看視頻,女兒四肢僵硬,可能也是面無表情,這個時候,她在想什麼?我看新聞的時候,一遍遍的想。

成都摔狗事件裡也一樣,撿到別人的狗不還,這個事情就已經不太能理解了。然後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在微信裡跟狗主人,一個20出頭的女孩子進行各種羞辱、恐嚇、威脅、炫耀、勒索,別人找到狗之後,當著狗主人的面把狗摔死,這個叫何興麗的女士,太多行為我不能理解,但是整個事件裡,我關注的點出了狗主人之外,就是何興麗的女兒。

跟阻門事件裡的女兒年紀差不多,應該在上小學。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整個家庭都捲入了巨大的風波,這個女兒在各種新聞裡,也只是背景存在,沒有表情,沒有想法,但是我總在想,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跟這樣的母親長大,對她的一生來說,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再遠一點的杭州保姆縱火案裡的三個孩子,更是讓我沒有辦法去了解案件的細節,網上撕逼的報案時間、救火細節、物管的細節等等,我都沒有辦法去關注,只能看到就跳過。

年紀越大越羨慕有虔誠信仰的人和他們擁有的平和安詳。人類需要謊言,形式感,愛和慾望的滿足來緩解智力帶來的負面影響——焦慮和恐懼。而我們往往找不到可以替代信仰的事物,從而滑向絕望。

人如果缺少共情能力,通常會即可怕又可憐,太多新聞中的看著我們不能理解的施暴人,就是這樣的人,他們因為缺乏共情能力,獲得快感的方法就非常殘忍,大多是通過折磨他人來實現的,甚至殺人放火也做得出來。

但是在這些事件裡的孩子,就讓人心疼不止。想必未來人生中,兒時的陰影一定如影隨形吧。

具備生育能力就能自動成為父母,是世間所有小孩的悲哀。如果未來科技和倫理真的發達到某一個程度,我覺得應該所有人要成為父母,都要像學習駕照、從業資格證那樣去先領證,再生娃。

幸好,那些在冷酷環境里長大的孩子,具備強大的適應和自愈能力,他們能癒合內心和身體的創傷,然後給自己在人生的夾縫裡尋找一道微光,比如文首的湯蘭蘭,在遭遇了這麼可怕的人生之後,還是考上了大學,真讓人佩服不已。

往身邊說,我老婆就在一個吵吵鬧鬧的環境里長大,跟我說她成長過程中的家裡的種種,挨的打受的罵,讓幾乎沒有被父母打過罵過長大的我心疼不已。但是她並沒有因為童年的遭遇,就變成一個冷酷的人,現在是一個非常稱職的媽媽,讓我覺得不是所有沒有被善待的孩子,以後都會心裡留下巨大的創傷而無法跟人相處。

這樣想來,前文中的那些孩子,恐怕人生也不至於像我想的那麼艱難。但願吧,一定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