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隨筆:跟自己和解

春節隨筆:跟自己和解

鄉土中國雖然經歷了幾十年的高速發展,但是春節這樣的節日,每年依然是人類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十幾億人次在這個期間出行,返鄉,再回城。

我年幼的時候,整個中國都處於剛剛從極度匱乏物質的階段開始起步,春節對我們的意義就是物質層面的享受和升級,比如小孩子一年一次的新衣服,比如一年一次的放鞭炮,比如再後來一些,逢年過節,家裡能置辦一些家用電器。

長大之後,跟很多朋友交流,大家都普遍說過年沒有年味了,是真的嗎?是也不是。

對我們這一代人而言,春節對應的那個穿新衣服吃好吃的這種“年味”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因為絕大部分人的物質生活已經脫離了小時候那種年底才能買一套新衣服和吃一點好飯菜的階段。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閾值變高了,如果還追求小時候記憶中的那種年味,找不到,還有點刻舟求劍緣木求魚。

我跟老婆聊天,說起我們的下一代的時候,我說對於他們來說,春節的意義可能更純粹,更是一種我們無法想象和理解的樣子。一代人跟一代人不一樣,我只知道他們會構建自己的對於春節跟我們截然不同的認識和看法,但是具體是什麼樣子,我也不知道,甚至無法想象。

但是我想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至少不會像我們這一代人這樣走的太偏。

我們這代大多數人樸素而土鱉的價值觀裡,過年要麼是在外面混得好,富貴還鄉,要麼意味著在外面混的不好,回來只能做個縮頭烏龜,所以回鄉就變成一種儀式,跟古時候的趕考一樣。

那些又蠢、又舊、又雞賊的段子在每年的春節返鄉季都要被重刷一遍,類似“Sally變成翠花“之類,我不必再複述了,反正大意都是訕笑那些短暫回到故鄉的白領年輕人,好像回到小城市或農村就意味著落魄,就意味著不可逃脫的悲慘宿命。改段子的人和轉段子的人逃不了一股沒見過世面又居高臨下的得意勁,把這種牙縫裡的東西年復一年地嚼來嚼去——如果這都不算井底之蛙,我不知道什麼算是。

這是很久以前看過的一句話,在今天的這個時候說,應景也契合主題。

也許年紀大了,我越來越覺得“虛偽”的可貴和必要,虛偽至少維繫著一個大前提,大多數人認同的某種社會關係準則,這些準則在人類大多時候是有積極意義,使社會利益總和為整數的。

跟人說說客套話,場面話,大家在一起說說家長裡短,甚至互相吹捧和掏掏心窩子,這是社會關係總體得以平穩的一個方式,以前我覺得這樣做很無聊,毫無意義,浪費生命,這幾年覺得,這很有必要。

跟“虛偽”相比,真實對應的可能是攻擊性、毫無遮掩的鄙夷和疏離感,階級對立和互不認同。世界太複雜,人生太辛苦,如果毫不遮掩自己的惡意和不耐煩,社會運轉最基本的潤滑油都沒有了。

願意變成一個“虛偽”的人,不見得就是壞事,不見得非得是妥協,不見得就是需要忍耐和委曲求全,我覺得很多時候往往是一種主動的、可控的、善意的方式。

現在的社交媒體和自媒體,為了吸引眼球往往極端化的製造情緒和對立,挑撥大家的情緒,我覺得這些人都非蠢既壞。

這個世界有太多事情,不像公眾號們寫的那樣,非黑即白非是即非,有大量的中間地帶,你說不清楚,到底怎樣做是好的是對的。

算了,說到這裡,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回頭再展開說了,就此打住。

人生到了一定的階段,要會跟自己和解,和解不是無原則握手言和,而是會有其他視角看待問題。一條路走到黑自己感動自己,其實有時候只是缺乏自我認知升級的能力。

這個話題拿到這幾天來說,就是過年就過年,開開心心最重要,別抬槓,Mike變成了建國Sally變成翠花沒有什麼,跟七大姑八大姨嘮嘮家常沒什麼,被熊孩子鬥智鬥勇也沒什麼,也許這就是新時代的“年味”。

祝春節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