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屢次質疑區塊鏈,真創新還是假參與?

6月18日,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首席執行官Carlos Torres宣稱區塊鏈仍“不成熟”,同時它也面臨著重大挑戰。在過去的一個月裡,區塊鏈的效率和成熟度也受到了像加拿大央行(BoC)、俄羅斯央行(Russian Central Bank)和荷蘭央行(DNB)等大型銀行的質疑。

銀行屢次質疑區塊鏈,真創新還是假參與?

雖然區塊鏈確實可以通過消除中間商來提高跨境支付的有效性並降低成本,但它還沒有證明自己是一種可供產業規模使用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些銀行可能並不願意放棄那些豐厚的保證金費用。

銀行屢次質疑區塊鏈,真創新還是假參與?

Ripple試圖修改銀行系統

位於加州的支付網絡和協議公司Ripple成立於2012年。它在本質上側重於促進大型金融公司之間的交易。

Ripple並不是一般的加密貨幣——甚至有些人認為它根本不是加密貨幣。首先,它並沒有支持那些推翻政府和銀行體系的夢想。相反,它選擇從一開始就與主流金融機構展開合作。正如Ripple公司的首席執行Brad Garlinghous對Cointelegraph所說的那樣:

我們從一開始就在研究如何與政府合作、如何與銀行合作。我認為加密社區的一些人一直在說,‘我們如何摧毀政府?我們如何規避銀行?’

Garlinghouse相信政府不會消失,他說道: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認為這不會發生。

因此與大型機構和政府合作並在現有的監管框架內運轉是合乎邏輯的。這種態度幫助Ripple獲得了和一些重要參與者所形成的關鍵合作伙伴關係,這些參與者包括了總部位於中國的支付服務提供商連連、沙特阿拉伯金融管理局、WesternUnion等。

Ripple希望利用xRapid作為主流金融系統的先驅,xRapid是其緩解金融機構跨境進行法幣交易的工具。該平臺最近被證明可以不通過外匯提供商來節省40- 70%的交易成本,並將交易速度提高到“僅僅兩分鐘多一點”。相比之下,麥肯錫的研究顯示典型的國際支付需要三到五個工作日才能完成。

在2018年5月,Ripple公佈了其xRapid的積極成果。該公司測試了在美國和墨西哥兩國進行支付。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公司已經公開推出了一些類似的功能,面向的對象則是散戶。

來自於桑坦德銀行的經驗

今年4月,總部位於西班牙的國際銀行桑坦德宣佈將推出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支付網絡One Pay FX,從而成為了全球首家推出這種支付網絡的銀行。

One Pay FX是由Ripple公司的區塊鏈支持的跨境支付移動應用。它基於的是xCurrent技術——而不是上面提到的xRapid——它沒有從整個過程中分割出相應的銀行,因此這項技術並沒有改變傳統的銀行系統,而是對其進行了修改。

換句話說,xCurrent使用不變的“跨賬本(interledger)”協議,而“不是一個分佈式的分類帳簿”,正如Ripple公司的首席密碼學家David Schwartz所證實的那樣。在使用xCurrent的情況下,網絡點沒有訪問共享分類帳簿的權限,這是想以太坊和超級賬本這樣的大型區塊鏈網絡的基礎。然而,據稱xCurrent技術允許把跨境交易“最終插入”到分佈式賬簿中。

然而,這項技術仍然可以減少傳統國際資金轉移通常需要的成本和時間。它被引入到了在西班牙、英國、巴西和波蘭的桑坦德銀行賬戶持有人手中,桑坦德銀行承諾在未來幾個月內將更多國家的用戶納入那份應用名單中。該銀行的執行主席Ana Botin表示,“向歐洲的轉賬可以在同一天進行”,該行的目標是“在今年夏天結束之前”提供多個市場的即時轉賬。

該系統已經運行了大約三年,桑坦德銀行與Ripple的關係始於2015年,這也是當時該銀行首次投資這家總部位於加州的初創公司。在展開合作的第二年,測試試驗結果顯示Ripple的技術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完成了交易。隨後,該銀行在英國的業務向員工提供了區塊鏈支持的移動支付。

桑坦德銀行並不是唯一一家希望實施這項技術來實現更快速、更便宜支付的銀行。韓國友利銀行打算在今年推出基於Ripple的“商業化”國際匯款。該銀行的數字戰略部門早在1月份就對相關技術進行了初步測試,測試結果也是非常積極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試驗是基於日本的SBI集團呢Ripple合作計劃的一部分,另有37家機構也參與了此次試驗。其中,至少有23家銀行參與了區塊鏈匯款的嘗試,它們絕大多數是日本銀行、因此,亞洲似乎特別適合使用區塊鏈來解決傳統貨幣的欺詐問題。而事實上,在新加坡,以區塊鏈為基礎的跨境支付理念甚至是由當地央行推動的。早在今年3月份,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董事總經理Ravi Menon重申,該國的區塊鏈計劃——被稱為“Ubin計劃”(Project Ubin)——將解決行業內如何提高效率的這一挑戰:

加密代幣最強大的潛在應用案例之一就是促進傳統貨幣的跨境支付。

其他試圖顛覆銀行系統的初創企業

5月21日,阿根廷的Banco Masventas (BMV)銀行宣佈將與當地金融科技初創公司Bitex建立合作關係。Bitex成立於2014年,他專注於“開發拉丁美洲的比特幣市場”。現在,BMV的客戶可以使用比特幣進行國際支付來替代傳統的支付方式。

因此,該銀行表示其客戶可以在比傳統銀行轉賬更短的時間內將賬戶中的資金進行轉移:BMV聲稱新服務將會減少大約24小時的交易時間。

Masventas的主要股東Jose Humberto Dakak認為此舉意在加強銀行的數字和智能手機服務,這樣就能進一步降低銀行的服務成本。除了加速交易之外,Bitex還聲稱它可以提供更安全的交易場景。

此外,舊金山金融科技初創企業Wyre的同名跨境支付平臺在2016年宣稱,它通過把國際支付置於區塊鏈平臺上,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實現國際支付。此外,由悉尼大學的研究人員速運營的區塊鏈項目Red Belly一直在開發新的區塊鏈技術,該技術可以用於安全快速地傳輸虛擬貨幣,據稱這些虛擬貨幣“每秒在100臺機器上的交易量超過44萬筆”,遠遠超過了Visa和比特幣網絡。然而,這些初創企業本身並不涉及改進現有的銀行體系,它們在本質上是試圖替代現有的銀行體系。

最後,一些大型機構的玩家也加入到了嘗試區塊鏈技術的行列中:2018年2月,摩根大通與澳新銀行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區塊驅動的銀行間信息網絡(IIN)。摩根大通表示,該平臺基於其私人銀行Quorom的區塊鏈平臺,它允許摩根大通與其它銀行交換信息,“將全球支付過程中的摩擦降低到最小”,加快流程並提高安全性。

此外,IBM還宣佈了區塊鏈銀行的解決方案,該方案旨在減少國際支付的結算時間和成本;萬事達卡也為合作銀行和商家推出了自己的區塊鏈技術。

銀行屢次質疑區塊鏈,真創新還是假參與?

主要玩家SWIFT對區塊鏈持懷疑態度

基於區塊鏈的系統似乎直接挑戰了業內長期存在的玩家。桑坦德銀行的Ana Botin告訴英國《金融時報》,她的公司有信心接手像TransferWise這樣的大型金融科技公司,並希望把One Pay FX擴展到小公司(現在該技術主要針對於個體),他們甚至希望能能為公開市場支付製作一個單獨的app。

她表示道:

我認為桑坦德銀行迄今提供的解決方案要比其他許多公司更多、更好。

SWIFT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SWIFT是一家總部位於比利時、擁有45年曆史的銀行間即時通訊服務,它處理著全球約50%的高價值國際支付業務,同時也是由約1.1萬家銀共同所有的。

那到底SWIFT對以希望顛覆傳統行業並且已經有了顯著成果的新技術有何看法呢?它並沒有對此表示過分關心,但是關於區塊鏈給它給出了非常複雜的訊息。

在2018年3月初,SWIFT表示它已經完成了區塊鏈的“概念驗證”測試來協調34家銀行賬戶之間的跨境支付。測試的結果標明:,儘管測試進行得“非常順利”,但區塊鏈還沒有準備好供主流使用,因為“在支持大規模、關鍵任務的全球基礎設施的生產級應用程序出現之前,區塊鏈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的發展”。

正如SWIFT向英國《金融時報》解釋的那樣,大量的銀行必須大幅更新它們的系統才能轉向基於區塊的跨境支付系統。

據報道,此次測試涉及到了28家參與銀行所創建的528個分類賬簿,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把機密信息洩露給競爭對手。因此,正如SWIFT研發主管Damien Vanderveken表示的那樣,SWIFT的所有成員——包括數千家銀行——都需要建立10萬份分類賬簿。由於維護問題等原因,從技術上講這是一項非常繁重的工作。

儘管如此,SWIFT也報告了區塊鏈的一些積極結果,因為分佈式賬簿技術(DLT)可以幫助借款人進行往來賬戶進行對賬(往來賬戶基本上是一家銀行在另一家銀行的外匯賬戶)。

早在2017年4月,SWIFT就宣佈它將利用超級賬本平臺,與澳新銀行集團、法國巴黎銀行、紐約梅隆銀行等機構合作更新跨境市場的支付業務。之後,在2017年的7月,SWIFT的測試項目又增加了22家銀行,這些新增加的銀行包括了德國商業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和摩根大通銀行。參與的銀行將自己的節點部署在SWIFT分類賬簿的沙箱中,它的底層技術是超級賬本Fabric的1.0版本。

PoC結果顯示分佈式賬簿技術可以提供往來賬戶對賬所需的功能,包括“實時交易的處理、交易狀態更新、完整的審計追蹤、對餘額進行預期、可用餘額的可視化、實時簡化的賬戶條目確認、待處理條目的識別和潛在相關問題,以及支持監管報告所需的數據”。

區塊鏈通過創造競爭來改進銀行系統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區塊鏈計劃促使SWIFT調整其陳舊的系統。因此,除了對區塊鏈的潛力進行測試外,SWIFT還推出了一項名為“全球支付創新(GPI)”的服務,據報道,大約有165家銀行正在使用這項服務。SWIFT的代表表示基於GPI的轉賬中超過50%會在啟動後30分鐘內到達目的賬戶。SWIFT銀行業務主管Harry Newman對媒體表示:

代理行業務是1998年的模式,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我們正致力於解決這個問題並把它轉變成2018年的模式。。。。。但就速度而言,區塊鏈能解決什麼問題呢?我們有自己的雲和API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已經可以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內完成支付。

SWIFT最終似乎對區塊鏈並不感興趣,並把可擴展性列為區塊鏈的主要問題之一。Newman闡述道:

區塊鏈的可擴展性並不是那麼直接,目前還不適合這麼做。。。。。迄今為止銀行發佈的有關區塊鏈支付項目的所有公告,要麼是內部項目、要麼就是銀行間的雙邊項目。隨著規模的擴大,這當中的複雜性程度也會不斷增加。

銀行屢次質疑區塊鏈,真創新還是假參與?

一些銀行還沒有為區塊鏈做好準備

不僅僅是SWIFT不太喜歡轉到區塊鏈上:一些銀行也對此也表示悲觀。首先,轉向去中心化的資金轉移方式意味著要放棄保證金這塊肥肉,這可是銀行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麥肯錫的一項研究顯示,目前桑坦德銀行的英國客戶無需使用One pay FX系統支付任何額外費用,而銀行通過代理行進行跨境支付的平均成本為25至35美元。

的確,正如花旗集團的報告“銀行業的未來”所顯示的那樣,金融科技公司正積極利用新技術來顛覆銀行市場,並驅趕長期參與的人。例如,該報告估計到2025年,北美主要的銀行可能會在支付、投資和個人貸款等主流領域損失將近34%的利潤。

同樣的道理,桑坦德銀行也希望能以降低佣金為代價來擴大客戶基礎將金融科技的競爭對手(如TransferWise、WesternUnion等)擠出市場。在未來,更多的銀行可能不得不開始處理與新技術相關的競爭,這會改變他們傳統的財務策略。

此外,許多央行對區塊鏈的能力表示擔憂。英國央行開始測試其實時總結算(RTGS)服務,以“實時”的方式將資金在銀行之間進行轉移,並計劃將其放到區塊鏈上,但隨後該銀行在試驗後改變了這一決定,理由是該技術仍不成熟。

同樣,在6月14日,加拿大銀行的一名官員質疑區塊鏈技術在銀行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首爾的一次會議,該銀行的基金管理及部門高級研究主管James Chapman在討論該銀行的項目Jasper(採用了分佈式賬簿技術的概念驗證)時表示,儘管測試顯示一些有前景的結果,但該銀行並不熱衷於區塊鏈技術,並把安全視為一個問題:

目前,與現有的央行體系相比,區塊鏈技術不存在節約成本的效應。同時黑客攻擊和其他操作風險隨時可能會發生。

更多的央行也認同這種觀點。因此,俄羅斯央行第一副行長最近說道,區塊鏈技術在用於工業規模方面還沒有足夠“成熟”,同時荷蘭中央銀行經過三年的分佈式分類賬簿(DLT)的試驗後也得出結論,認為目前的算法無法以完全安全和節能的方式處理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交易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