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放羊娃」的志願盲區,讓你的志願飛起來

【糾結的志願:當教師還是做醫生?】

有個同事的兒子今年參加高考。自從高考結束以來,他每天都憂心忡忡,糾結不已。他倒不是擔心孩子成績,孩子一直學習很好,考完後自我感覺也良好,他糾結的是孩子上個什麼樣的大學?是上個醫學院呢?還是上個師範大學呢?

就這個問題,同事甚至召集親朋好友“開了幾次會”,有的說當教師好,工作穩定還有雙休節假;有的說,當醫生好,醫生待遇高,還有獎金和紅包,公說公有理,婆論婆有由,幾次“會議”下來,也沒有一個定論。

最後讓孩子確定,孩子急了:“你們除了當教師和醫生,還有沒有第三個職業?”

在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我的這個同事自然是教師,他的親戚中有幾個是教師,有幾個是醫生。

在這裡,我並沒有嘲笑同事和他親戚的意思,只是想說,人們在思考、討論事情的時候,總喜歡在自己熟悉的範圍內,給他人的建議當然也就在他自己的圈子裡,而且,會以自己感覺到的優勢、好處極力地把他人拉進自己的圈子裡。

因此,做教師的同事和他的醫生親戚在討論孩子高考志願選擇時,在教師和醫生之間糾結是很正常的事了!

走出“放羊娃”的志願盲區,讓你的志願飛起來

【故事新品:放牛娃的夢想】

這讓我想起了那個“放牛娃的夢想”:

在一個偏遠的山村住著一戶人家,家裡有個小孩,因為這山村實在是太偏遠了,這裡沒有通往外界的公路,沒有報紙,也收不到廣播,更沒有電視,當然也沒有學校。小孩從記事那天起,就每日看到父親外出放羊,母親在家做家務。從能走山路的那天起就跟著父親一起放羊.父親老了,他就一個人外出放羊,過著習以為常的日子。

一天有個旅者因迷路而來到了這個山村,看到放羊小孩很是高興,就上前與他攀談.慢慢的轉到了夢想這一話題。

旅者說他的夢想是遊遍祖國名山大川,拍下最美的風景。放羊小孩眨眨眼睛似懂非懂看著旅者。

旅者問到放羊小孩有什麼夢想時,

小孩回答:放羊!

旅者不解,又問:為什麼要放羊哪?

小孩回答:掙錢娶媳婦。

旅者接著問:娶媳婦後呢?

小孩回答:生孩子,她做飯,我放羊。

旅者再問:那孩子長大後呢

小孩回答:放羊-掙錢-再娶媳婦-再生孩子-再放羊……

走出“放羊娃”的志願盲區,讓你的志願飛起來

【高考志願選擇,一定要走出放羊娃的盲區】

當下,高考志願是考生和家長們的熱門話題。不少考生和家長談起志願問題,對孩子的職業去向最多的就是醫生、教師、會計、計算機這幾類;對學校,成績好一點的問山東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山東師範大學之類,成績中一點的,就問山東農業大學、泰山醫學院、曲阜師範大學等。

在我們農村家長和考生的眼裡,比較好的職業,要麼當醫生,要麼做教師,再不就是當會計,除此,好像社會上再也沒有別的職業,所謂大學好像就是“眼前”的這幾所“知名”大學,除此之外,別無了選擇……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從考生方面來說,是因為這些年,他們“兩耳不問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只知道學習,只知道考大學,卻不知道哪裡有大學?大學在哪裡?大學有多少?大學裡都能學什麼(專業)?因而,現在面對志願,腦子當然就是一片空白,對上什麼學?學什麼專業?志願如何填這些事,只能像木偶般地任由家長或所謂的志願專家隨意拔弄,你說我能上什麼學,我就上什麼學,你說讓我怎麼填志願,我就怎麼填……

從家長方面來說,特別是農村家長來說,天天忙於勞作、家務,對於大學、專業瞭解更少,對於志願意味著什麼並不清楚,只要孩子的的分數能上一個“好大學”就可以,至於“好大學”是什麼?大學對孩子未來人生的影響,家長並沒想那麼長遠!

走出“放羊娃”的志願盲區,讓你的志願飛起來

【放眼世界,讓志願飛起來】

當下,不少志願指導專家給考生的建議大多是,“以分選校、分盡其學”,也就是按分數多少選擇學校,用現有的分數上最好的大學,別浪費了分數,也不要出現高分落榜。這種指導思想本身沒有錯,但是如果忽略考生的興趣、愛好、志向,變成單純地“就分論校”則會誤導孩子的人生。

截至2018年5月31日,教育部公佈全國高等學校共計2914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631所(含獨立學院265所),成人高等學校283所。

這些大學分佈在全國的大江南北,專業涉及上千種,考生和家長一定要走出自已封閉的小圈子,放眼世界,讓志願飛起來……

走出“放羊娃”的志願盲區,讓你的志願飛起來

【高志願、高境界、高人生】

“高度決定視野,角度改變觀念,尺度把握人生”

高度、角度和尺度,三者緊密相連,相輔相成。有什麼樣的知識,決定你擁有什麼樣的理解;有什麼樣的理解,決定你站到什麼樣的高度;有什麼樣的高度,決定你擁有什麼樣的視野;有什麼樣的視野,決定你看到什麼樣的世界;有什麼樣的世界,決定你找到什麼樣的生存方式。

在高考志願選擇問題上,除了學校、專業之外,學校駐地的不同對孩子未來人生也有著重大的影響。放羊娃的故事或許可以給我們以啟示。

同樣分數、同樣專業,學校北京有、上海有、濟南有、泰安有、濰坊有、壽光也有,這些學校都學同樣的知識,畢業後都是同樣的學歷,但是因學校駐地的不同,學校文化會不一樣,你的思想觀念也不一樣,若干年後,你會發現,同樣是本科學歷的學生,人生會有很大的不同……

舉個例子來說,畢業就業,在省會城市上學的學生,一部分會省城就業,一部分會到地級市城市就業,到縣城以下就業的則很少;而在地級市上學的學生,一部分會在地級市就業,更多的是縣縣城以下地方去謀生,只有很少一部分逆流而上……就業的職業、單位、工種等也有所不同,學校駐地經濟越發達,畢業生就業的渠道越寬,反之則越窄。就像我們這裡一樣,在不少人眼裡,社會上除了醫生、教師、會計,好像就沒了第四種職業……

因此,考生和家長朋友在選擇志願時,我的建議是,孩子的志向第一,分數第二,在前兩者確定的前提下,放開眼光看學校,儘可能選擇一個更能煌煌孩子人生的“高志願”!唯有高志願,才會潤生人的高境界,唯有高境界,才會成就高人生!

話說高考志願相關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