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放羊娃”的志愿盲区,让你的志愿飞起来

【纠结的志愿:当教师还是做医生?】

有个同事的儿子今年参加高考。自从高考结束以来,他每天都忧心忡忡,纠结不已。他倒不是担心孩子成绩,孩子一直学习很好,考完后自我感觉也良好,他纠结的是孩子上个什么样的大学?是上个医学院呢?还是上个师范大学呢?

就这个问题,同事甚至召集亲朋好友“开了几次会”,有的说当教师好,工作稳定还有双休节假;有的说,当医生好,医生待遇高,还有奖金和红包,公说公有理,婆论婆有由,几次“会议”下来,也没有一个定论。

最后让孩子确定,孩子急了:“你们除了当教师和医生,还有没有第三个职业?”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我的这个同事自然是教师,他的亲戚中有几个是教师,有几个是医生。

在这里,我并没有嘲笑同事和他亲戚的意思,只是想说,人们在思考、讨论事情的时候,总喜欢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给他人的建议当然也就在他自己的圈子里,而且,会以自己感觉到的优势、好处极力地把他人拉进自己的圈子里。

因此,做教师的同事和他的医生亲戚在讨论孩子高考志愿选择时,在教师和医生之间纠结是很正常的事了!

走出“放羊娃”的志愿盲区,让你的志愿飞起来

【故事新品:放牛娃的梦想】

这让我想起了那个“放牛娃的梦想”: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个小孩,因为这山村实在是太偏远了,这里没有通往外界的公路,没有报纸,也收不到广播,更没有电视,当然也没有学校。小孩从记事那天起,就每日看到父亲外出放羊,母亲在家做家务。从能走山路的那天起就跟着父亲一起放羊.父亲老了,他就一个人外出放羊,过着习以为常的日子。

一天有个旅者因迷路而来到了这个山村,看到放羊小孩很是高兴,就上前与他攀谈.慢慢的转到了梦想这一话题。

旅者说他的梦想是游遍祖国名山大川,拍下最美的风景。放羊小孩眨眨眼睛似懂非懂看着旅者。

旅者问到放羊小孩有什么梦想时,

小孩回答:放羊!

旅者不解,又问:为什么要放羊哪?

小孩回答:挣钱娶媳妇。

旅者接着问:娶媳妇后呢?

小孩回答:生孩子,她做饭,我放羊。

旅者再问:那孩子长大后呢

小孩回答:放羊-挣钱-再娶媳妇-再生孩子-再放羊……

走出“放羊娃”的志愿盲区,让你的志愿飞起来

【高考志愿选择,一定要走出放羊娃的盲区】

当下,高考志愿是考生和家长们的热门话题。不少考生和家长谈起志愿问题,对孩子的职业去向最多的就是医生、教师、会计、计算机这几类;对学校,成绩好一点的问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之类,成绩中一点的,就问山东农业大学、泰山医学院、曲阜师范大学等。

在我们农村家长和考生的眼里,比较好的职业,要么当医生,要么做教师,再不就是当会计,除此,好像社会上再也没有别的职业,所谓大学好像就是“眼前”的这几所“知名”大学,除此之外,别无了选择……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从考生方面来说,是因为这些年,他们“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知道学习,只知道考大学,却不知道哪里有大学?大学在哪里?大学有多少?大学里都能学什么(专业)?因而,现在面对志愿,脑子当然就是一片空白,对上什么学?学什么专业?志愿如何填这些事,只能像木偶般地任由家长或所谓的志愿专家随意拔弄,你说我能上什么学,我就上什么学,你说让我怎么填志愿,我就怎么填……

从家长方面来说,特别是农村家长来说,天天忙于劳作、家务,对于大学、专业了解更少,对于志愿意味着什么并不清楚,只要孩子的的分数能上一个“好大学”就可以,至于“好大学”是什么?大学对孩子未来人生的影响,家长并没想那么长远!

走出“放羊娃”的志愿盲区,让你的志愿飞起来

【放眼世界,让志愿飞起来】

当下,不少志愿指导专家给考生的建议大多是,“以分选校、分尽其学”,也就是按分数多少选择学校,用现有的分数上最好的大学,别浪费了分数,也不要出现高分落榜。这种指导思想本身没有错,但是如果忽略考生的兴趣、爱好、志向,变成单纯地“就分论校”则会误导孩子的人生。

截至2018年5月31日,教育部公布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成人高等学校283所。

这些大学分布在全国的大江南北,专业涉及上千种,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走出自已封闭的小圈子,放眼世界,让志愿飞起来……

走出“放羊娃”的志愿盲区,让你的志愿飞起来

【高志愿、高境界、高人生】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

高度、角度和尺度,三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有什么样的知识,决定你拥有什么样的理解;有什么样的理解,决定你站到什么样的高度;有什么样的高度,决定你拥有什么样的视野;有什么样的视野,决定你看到什么样的世界;有什么样的世界,决定你找到什么样的生存方式。

在高考志愿选择问题上,除了学校、专业之外,学校驻地的不同对孩子未来人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放羊娃的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同样分数、同样专业,学校北京有、上海有、济南有、泰安有、潍坊有、寿光也有,这些学校都学同样的知识,毕业后都是同样的学历,但是因学校驻地的不同,学校文化会不一样,你的思想观念也不一样,若干年后,你会发现,同样是本科学历的学生,人生会有很大的不同……

举个例子来说,毕业就业,在省会城市上学的学生,一部分会省城就业,一部分会到地级市城市就业,到县城以下就业的则很少;而在地级市上学的学生,一部分会在地级市就业,更多的是县县城以下地方去谋生,只有很少一部分逆流而上……就业的职业、单位、工种等也有所不同,学校驻地经济越发达,毕业生就业的渠道越宽,反之则越窄。就像我们这里一样,在不少人眼里,社会上除了医生、教师、会计,好像就没了第四种职业……

因此,考生和家长朋友在选择志愿时,我的建议是,孩子的志向第一,分数第二,在前两者确定的前提下,放开眼光看学校,尽可能选择一个更能煌煌孩子人生的“高志愿”!唯有高志愿,才会润生人的高境界,唯有高境界,才会成就高人生!

话说高考志愿相关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