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蒲壽庚?

怎當她臨去秋波那一轉


我對他沒什麼惡感,在我看來,他是和王保保、吳三桂、鄭成功、李定國一樣的人,都是為了自家利益而選邊站的人而已。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都知道,但凡是亂世,只要是擁有一定的勢力的軍閥或者地方大族,都要為維護自家的利益而考慮選擇效忠於誰。比如說吳三桂為了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選擇了投降清朝;鄭成功、李定國不會容忍做清朝治下的大地主而選擇了同清廷對抗的道路,畢竟忠誠都是和利益劃等號。

對於蒲壽庚來說,他因為海外貿易而發家致富,併成了泉州的大族,他沒必要為一個快要完蛋了的南宋小朝廷效忠,他必然會為了自家利益而選擇投降元朝。因為只有保證泉州沒有經歷戰火,才能保證他的海外貿易獲利,從而使他的利益最大化。說白了,就是人類趨利避害的本性,雖然名聲上不好聽,但是和利益相比,名聲值幾個錢。我覺得任何一個人放在他那個位置,都得好好盤算一下利害關係。

再一點,人們往往詬病他宰了在泉州的的“南外宗子”。其實換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看做這是蒲壽庚向元朝納投名狀,畢竟投降要有誠意,而這3000多南外宗子,就是最好的投名狀。畢竟對於忽必烈、伯顏來說,留著他們可能是定時炸彈,宰了他們又有損於仁德,名聲不好,而蒲壽庚把這個髒活幹了,就等於替元朝除掉了一顆定時炸彈,何樂而不為。但是,蒲壽庚完全沒必要背這口鍋,他完全可以把這些人軟禁起來交給元朝,讓忽必烈去頭疼,而什麼原因促使他採取極端的做法?

根據《泉州府志》記載,“景炎元年十月,宋幼主過泉州,宋宗室欲應之,守郡者蒲壽庚閉門不納”。這段話的意思是,陸秀夫、張世傑等人,帶著兩個小孩子抵達泉州,泉州的南外宗子打算接應他們,但蒲壽庚卻閉城門不接納,致使這一干人無奈逃往廣東;《宋史》當中稍稍透露了一點內幕——張世傑強徵蒲壽庚的商船,“掠其舟並沒其貲”。這對於海外貿易起家的蒲壽庚來說,是對他的利益巨大的損害,而他對南宋的那點忠誠,也就隨著利益受損而徹底談不上了。既如此,為了報復南宋小朝廷,他宰了這群南外宗子是必然的。

至於蒲壽庚殺了多少人,歷來眾說紛紜,偽書心史說他殺了數萬人,《永春雲臺趙氏族譜》認為他殺了5000人,《宋史》僅僅說他殺了宗室、士大夫以及淮兵,未明言他宰了多少人。當然,鑑於文人誇大事實的手法,以上數字也受到了質疑,畢竟南外宗子才3000多人,何來五千、數萬?日本學者則認為,蒲壽庚殺的南外宗子,應該是“男子能執武器者”。

當然,客觀評價一下,蒲壽庚投降元朝使得泉州避免了戰火的蹂躪,依然得以維持其繁榮,併為元朝泉州海外貿易的繁榮打下基礎,同時也保障了泉州市舶司的地位。而且,蒲壽庚還促成了忽必烈對海神媽祖(北方叫天后或者天妃)的加封,也算是維護了靠海吃飯的沿海居民的精神信仰。

全文完


北洋海軍陸戰隊


一個喪心病狂的叛國者,敗類。

蒲壽庚是阿拉伯後裔,祖先來自占城國(今越南南部),他的父親蒲開宗是南宋泉州大海商。蒲壽庚子承父業,一面經商,一面做官,在南宋泉州市舶司任職達30年,實際掌控了泉州的海上貿易。

蒲壽庚在做官時,營私舞弊,通過縱容“漏舶”(走私)的方式大獲其利,積累了富可敵國的鉅額財富。到南宋末年,蒲壽庚已經成為泉州的實際控制者,僅家僕就有數千人。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元軍逼近臨安,南宋朝廷決定預做準備,以福建為基地繼續抗元。此時作為福建地方最大實力派,蒲壽庚的態度對南宋的生死存亡至關重要。宋朝廷下詔封蒲壽庚為“福建廣東招撫使,總海舶”,希望蒲壽庚能用其手中掌握的軍隊和海上力量,幫助宋朝抗元。

但是宋廷想不到的是,此時蒲壽庚早已有了異心。據《元史》記載,早在元軍攻陷臨安之後的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元軍首領伯顏就“遣本布周青招泉州蒲壽庚、蒲壽晟兄弟”。而蒲壽庚果然暗中接受了元朝的招降,並派出軍隊,在瑞安(溫州)之戰中與元軍聯手擊敗宋軍,宋朝觀察使李世達等戰死,福州門戶洞開。

此時宋廷仍不知道蒲壽庚已經叛變,在元軍逼近時從福州下海,逃往泉州,試圖依附於蒲壽庚。登陸之後,得知蒲壽庚作亂,宋朝廷未敢進入泉州城,在港口駐紮,派出使者希望勸說蒲壽庚反正,但蒲壽庚仍然拒絕宋廷入城。宋軍大將張世傑大怒,下令開走泉州市舶司的海船南下廣東。此時泉州城中市民才知道蒲壽庚已經叛變。

南宋在泉州設有“南外宗正司”,是一處南宋宗室的聚集之地。得知蒲壽庚叛變,城中宗室、士大夫便籌劃迎接宋軍,蒲壽庚隨即發動了泉州大屠殺,把城中南宋宗室,士大夫,百姓和忠於宋朝的官兵等數萬人全部殘忍虐殺,並趁機將他們的土地房屋和海船據為己有。

蒲壽庚還派出軍隊追擊宋朝廷,在廣東潮州追上,宋軍迎戰,被蒲壽庚叛軍擊敗。不久,張世傑聯絡福建境內的畲族義軍反攻泉州,再次被蒲壽庚擊敗。1278年,崖山海戰,蒲壽庚幫助元朝徹底滅亡了南宋。元朝為了酬謝蒲壽庚的“功勞”,便封他為元朝泉州行省平章,此後整個元代,蒲氏家族的成員都擔任高官,實際控制著泉州。

蒲氏家族作為外國人居留南宋,得以在南宋世代為官,待遇不可謂不優厚。南宋在臨危之際,授予蒲壽庚要職,可以說對他寄予厚望。而蒲壽庚不僅僅是叛變,而且先是派軍隊在浙江幫助元軍,繼而又派兵去廣東追殺宋朝廷,並且把泉州城內的宋朝宗室,忠於南宋的文人士大夫,愛國官兵和百姓全部屠殺,可謂喪心病狂。南宋末年國勢糜爛,變節投降蒙元的將領官吏也不少,但是多為被圍困迫於無奈、或者是為奸臣排擠。像蒲壽庚這樣元軍尚遠就主動叛變,而且行為如此窮兇極惡,極其罕見。

割據泉州百年的蒲氏家族最終在元末覆滅。元末天下大亂,在泉州的西域人(中東人)趁機作亂,建立“亦思巴奚”叛軍,燒殺搶掠,在福建橫行達十年之久。1366年,福建地方民兵陳友定部攻入泉州,為南宋末年被蒲壽庚屠殺者復仇。叛軍首領,蒲壽庚兒子蒲師文的女婿那兀納被殺,泉州的西域人勢力被徹底消滅。史書記載了蒲氏家族被挖棺戮屍的最終結局:“是役也,凡西域人盡殲之,胡發高鼻有誤殺者,閉門行誅三日。”“凡蒲屍皆裸體,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誅之,棄其胾於豬槽中,報在宋行弒逆也。”

到了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對蒲壽庚的作為極度厭惡,下令將蒲氏打入賤籍,永久禁止蒲姓讀書入仕,男世代為奴,女世代為娼。


談史說事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1276年,元軍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此時南宋孤忠臣陸秀夫、文天祥和張世傑等人連續擁立了兩個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南宋皇族逃往泉州,意“欲作都泉州”,本來南宋大臣們想的挺好,可以找蒲壽庚繼續合作,但是蒲壽庚已經通敵,端宗等人無法進入城內,只好待在東海法石寺。
張世傑向蒲壽庚借船被拒,於是抄了蒲壽庚財產,蒲壽庚做的更過分,他竟然“盡殺南宋海外宗室”,並且追殺皇帝端宗和末帝,導致二位皇帝進一步南逃。1277年,張世傑復返圍城,儘管得到當地百姓和士族武裝的支持,但元兵增援,宋軍腹背受敵,圍城未果撤回。
景炎元年(1276年),元丞相伯顏率軍南下,暗中遣人招安,12月蒲壽庚與元朝勢力結盟。至元十五年(1278年),任為福建行省中書左丞,終元代一朝,蒲壽庚家族掌控海上貿易,獨霸市舶。
在一般的故事裡,壞人都有不好的結果,蒲壽庚家族也一樣,雖然在元朝的時候獨霸一方,但是元朝也就是100多年,很快明朝就建立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支持蒙古的蒲氏深惡痛絕,下令將蒲氏族人充軍流放,為娼為奴,不得登仕籍。至此,蒲壽庚也應了那句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