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蒲寿庚?

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


我对他没什么恶感,在我看来,他是和王保保、吴三桂、郑成功、李定国一样的人,都是为了自家利益而选边站的人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都知道,但凡是乱世,只要是拥有一定的势力的军阀或者地方大族,都要为维护自家的利益而考虑选择效忠于谁。比如说吴三桂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选择了投降清朝;郑成功、李定国不会容忍做清朝治下的大地主而选择了同清廷对抗的道路,毕竟忠诚都是和利益划等号。

对于蒲寿庚来说,他因为海外贸易而发家致富,并成了泉州的大族,他没必要为一个快要完蛋了的南宋小朝廷效忠,他必然会为了自家利益而选择投降元朝。因为只有保证泉州没有经历战火,才能保证他的海外贸易获利,从而使他的利益最大化。说白了,就是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虽然名声上不好听,但是和利益相比,名声值几个钱。我觉得任何一个人放在他那个位置,都得好好盘算一下利害关系。

再一点,人们往往诟病他宰了在泉州的的“南外宗子”。其实换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做这是蒲寿庚向元朝纳投名状,毕竟投降要有诚意,而这3000多南外宗子,就是最好的投名状。毕竟对于忽必烈、伯颜来说,留着他们可能是定时炸弹,宰了他们又有损于仁德,名声不好,而蒲寿庚把这个脏活干了,就等于替元朝除掉了一颗定时炸弹,何乐而不为。但是,蒲寿庚完全没必要背这口锅,他完全可以把这些人软禁起来交给元朝,让忽必烈去头疼,而什么原因促使他采取极端的做法?

根据《泉州府志》记载,“景炎元年十月,宋幼主过泉州,宋宗室欲应之,守郡者蒲寿庚闭门不纳”。这段话的意思是,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带着两个小孩子抵达泉州,泉州的南外宗子打算接应他们,但蒲寿庚却闭城门不接纳,致使这一干人无奈逃往广东;《宋史》当中稍稍透露了一点内幕——张世杰强征蒲寿庚的商船,“掠其舟并没其赀”。这对于海外贸易起家的蒲寿庚来说,是对他的利益巨大的损害,而他对南宋的那点忠诚,也就随着利益受损而彻底谈不上了。既如此,为了报复南宋小朝廷,他宰了这群南外宗子是必然的。

至于蒲寿庚杀了多少人,历来众说纷纭,伪书心史说他杀了数万人,《永春云台赵氏族谱》认为他杀了5000人,《宋史》仅仅说他杀了宗室、士大夫以及淮兵,未明言他宰了多少人。当然,鉴于文人夸大事实的手法,以上数字也受到了质疑,毕竟南外宗子才3000多人,何来五千、数万?日本学者则认为,蒲寿庚杀的南外宗子,应该是“男子能执武器者”。

当然,客观评价一下,蒲寿庚投降元朝使得泉州避免了战火的蹂躏,依然得以维持其繁荣,并为元朝泉州海外贸易的繁荣打下基础,同时也保障了泉州市舶司的地位。而且,蒲寿庚还促成了忽必烈对海神妈祖(北方叫天后或者天妃)的加封,也算是维护了靠海吃饭的沿海居民的精神信仰。

全文完


北洋海军陆战队


一个丧心病狂的叛国者,败类。

蒲寿庚是阿拉伯后裔,祖先来自占城国(今越南南部),他的父亲蒲开宗是南宋泉州大海商。蒲寿庚子承父业,一面经商,一面做官,在南宋泉州市舶司任职达30年,实际掌控了泉州的海上贸易。

蒲寿庚在做官时,营私舞弊,通过纵容“漏舶”(走私)的方式大获其利,积累了富可敌国的巨额财富。到南宋末年,蒲寿庚已经成为泉州的实际控制者,仅家仆就有数千人。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元军逼近临安,南宋朝廷决定预做准备,以福建为基地继续抗元。此时作为福建地方最大实力派,蒲寿庚的态度对南宋的生死存亡至关重要。宋朝廷下诏封蒲寿庚为“福建广东招抚使,总海舶”,希望蒲寿庚能用其手中掌握的军队和海上力量,帮助宋朝抗元。

但是宋廷想不到的是,此时蒲寿庚早已有了异心。据《元史》记载,早在元军攻陷临安之后的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元军首领伯颜就“遣本布周青招泉州蒲寿庚、蒲寿晟兄弟”。而蒲寿庚果然暗中接受了元朝的招降,并派出军队,在瑞安(温州)之战中与元军联手击败宋军,宋朝观察使李世达等战死,福州门户洞开。

此时宋廷仍不知道蒲寿庚已经叛变,在元军逼近时从福州下海,逃往泉州,试图依附于蒲寿庚。登陆之后,得知蒲寿庚作乱,宋朝廷未敢进入泉州城,在港口驻扎,派出使者希望劝说蒲寿庚反正,但蒲寿庚仍然拒绝宋廷入城。宋军大将张世杰大怒,下令开走泉州市舶司的海船南下广东。此时泉州城中市民才知道蒲寿庚已经叛变。

南宋在泉州设有“南外宗正司”,是一处南宋宗室的聚集之地。得知蒲寿庚叛变,城中宗室、士大夫便筹划迎接宋军,蒲寿庚随即发动了泉州大屠杀,把城中南宋宗室,士大夫,百姓和忠于宋朝的官兵等数万人全部残忍虐杀,并趁机将他们的土地房屋和海船据为己有。

蒲寿庚还派出军队追击宋朝廷,在广东潮州追上,宋军迎战,被蒲寿庚叛军击败。不久,张世杰联络福建境内的畲族义军反攻泉州,再次被蒲寿庚击败。1278年,崖山海战,蒲寿庚帮助元朝彻底灭亡了南宋。元朝为了酬谢蒲寿庚的“功劳”,便封他为元朝泉州行省平章,此后整个元代,蒲氏家族的成员都担任高官,实际控制着泉州。

蒲氏家族作为外国人居留南宋,得以在南宋世代为官,待遇不可谓不优厚。南宋在临危之际,授予蒲寿庚要职,可以说对他寄予厚望。而蒲寿庚不仅仅是叛变,而且先是派军队在浙江帮助元军,继而又派兵去广东追杀宋朝廷,并且把泉州城内的宋朝宗室,忠于南宋的文人士大夫,爱国官兵和百姓全部屠杀,可谓丧心病狂。南宋末年国势糜烂,变节投降蒙元的将领官吏也不少,但是多为被围困迫于无奈、或者是为奸臣排挤。像蒲寿庚这样元军尚远就主动叛变,而且行为如此穷凶极恶,极其罕见。

割据泉州百年的蒲氏家族最终在元末覆灭。元末天下大乱,在泉州的西域人(中东人)趁机作乱,建立“亦思巴奚”叛军,烧杀抢掠,在福建横行达十年之久。1366年,福建地方民兵陈友定部攻入泉州,为南宋末年被蒲寿庚屠杀者复仇。叛军首领,蒲寿庚儿子蒲师文的女婿那兀纳被杀,泉州的西域人势力被彻底消灭。史书记载了蒲氏家族被挖棺戮尸的最终结局:“是役也,凡西域人尽歼之,胡发高鼻有误杀者,闭门行诛三日。”“凡蒲尸皆裸体,面西方……悉令具五刑而诛之,弃其胾于猪槽中,报在宋行弑逆也。”

到了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对蒲寿庚的作为极度厌恶,下令将蒲氏打入贱籍,永久禁止蒲姓读书入仕,男世代为奴,女世代为娼。


谈史说事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此时南宋孤忠臣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南宋皇族逃往泉州,意“欲作都泉州”,本来南宋大臣们想的挺好,可以找蒲寿庚继续合作,但是蒲寿庚已经通敌,端宗等人无法进入城内,只好待在东海法石寺。
张世杰向蒲寿庚借船被拒,于是抄了蒲寿庚财产,蒲寿庚做的更过分,他竟然“尽杀南宋海外宗室”,并且追杀皇帝端宗和末帝,导致二位皇帝进一步南逃。1277年,张世杰复返围城,尽管得到当地百姓和士族武装的支持,但元兵增援,宋军腹背受敌,围城未果撤回。
景炎元年(1276年),元丞相伯颜率军南下,暗中遣人招安,12月蒲寿庚与元朝势力结盟。至元十五年(1278年),任为福建行省中书左丞,终元代一朝,蒲寿庚家族掌控海上贸易,独霸市舶。
在一般的故事里,坏人都有不好的结果,蒲寿庚家族也一样,虽然在元朝的时候独霸一方,但是元朝也就是100多年,很快明朝就建立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支持蒙古的蒲氏深恶痛绝,下令将蒲氏族人充军流放,为娼为奴,不得登仕籍。至此,蒲寿庚也应了那句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