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待優生「退出」

待優生一直以來是我們關注的對象,儘管我們積極樂觀地對待他們,不吝嗇自己的愛來溫暖他們,耐心靜等花開,可是總感覺沒有多大效果,課堂上他們的沉默讓我很是苦惱。幸運的是,萊莫夫的《戰無不勝》這本書,讓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答案。

別讓待優生“退出”

書中提到,教學離不開技巧。其中,“杜絕退出”技巧讓我眼前一亮,這完全就是為待優生量身定做的呀!“杜絕退出”目標就是要把“我不知道”這句話驅逐出課堂,讓每個孩子始終保持注意力,無法逃避提問。

這一技巧非常簡單,就是從學生不能回答的問題開始,直到他能給出正確答案或能重複正確答案為止。如果一個學生在課堂上說“我不知道”或者不說話,老師會提問別的學生,但在他人給出正確答案之後,老師一定要讓這個學生再次回答該問題,必要時還會給出引申的問題要求他繼續回答。當學生髮現自己身處必須能夠正確回答問題的課堂文化場中時,他就會對自己的行為動機進行評估,並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

說幹就幹,課堂上我開始使用這一技巧。在講到《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一課時,我讓學生們聯繫生活實際談談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解。當洋洋同學站起來時,像往常一樣,還是沉默不語,儘管我們都鼓勵孩子“不怕你說錯,就怕你不說”,可他站在那裡一聲不吭,著實讓我們很無奈。我只好讓他的組長回答,組長流利的回答贏得滿堂彩。這時我捕捉到洋洋嘴邊的笑意,我想這種笑,不僅僅是對組長的誇讚,更是一種“躲過一劫”的輕鬆。這次我可不能讓他“退出”,於是我說:“洋洋,你再來談談理解。”看得出,他很意外,沒有想到我會來這個“回馬槍”。在大家的注視下,他沉默了沒多久,之後他複述了組長的回答,儘管磕磕絆絆,但聊勝於無,大家給予了熱烈的掌聲。於是我趁熱打鐵,宣佈這條規則“杜絕退出”。

一週以來,洋洋的注意力集中了,課堂參與度也高了,回答還是那麼生澀,但是沒有了僥倖心理。在別人回答問題時,他聽得非常認真,用他的話說,願意當“復讀機”,樂意從別人身上學習。

學生的很多行為是機會主義的,如果他發現在課堂上回答“我不知道”比回答具體問題來得方便,更好應付教師的話,他就會選擇不回答;如果他發現自己趴在桌上睡覺而教師不管的話,他就會經常趴著。

學生不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很多時候是為了逃避,為了逃避責任。如果我們老師沒有及時發現他這種傾向,讓其在課堂上一次次“退出”,最終就會變成一種習慣,久而久之,孩子們就失去了學習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