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線地鐵線鞏華城地鐵站名稱是怎麼來的?

在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鎮東側的南北沙河之間,有一座地鐵站叫“鞏華城”,名稱是來自於緊鄰地鐵站東側是明王朝沙河店行宮所在地——鞏華城遺址。

北京昌平線地鐵線鞏華城地鐵站名稱是怎麼來的?

沙河店是明朝的稱呼,至於行宮,那是皇帝離京外出,走在半路上歇腳的地方。皇帝是一國之君,自然不能像老百姓那樣,走累了,就隨便找塊磚頭瓦片往屁股底下一墊,過後拍拍屁股上的土繼續趕路。皇帝得有個正經八百的地方歇腳。其實歇腳兒都是小事兒,要的是那個派頭。

北京昌平線地鐵線鞏華城地鐵站名稱是怎麼來的?

早在明成祖遷都北京之後,為了方便到北邊巡視,就在沙河店建了一座行宮,後來被大水沖毀了。嘉靖十六年(1537),明世宗嘉靖皇帝接受了禮部尚書嚴嵩的建議,在沙河店重建行宮。為了防止再被水衝破,還決定在行宮外環修建一座城池,這就是鞏華城。“鞏華”兩個字,按字面講,是鞏固華夏族,也就是是鞏固明王朝的意思。

鞏華城有四個城門,朝南的叫“扶京門”。“扶京”是扶持京師的意思。鞏華城內的行宮不僅是皇帝北巡落腳之處,也是死後停靈的地方。皇帝即使龍馭上賓了,也要向南扶持兒孫們在京城裡坐穩皇位,所以給這個門起名叫扶京門。

北京昌平線地鐵線鞏華城地鐵站名稱是怎麼來的?

朝北的門叫展思門。明皇陵在沙河店北邊。展思,就是向北展望皇陵、思念祖宗的意思。

東邊的叫“鎮遼門”,西邊的叫“威漠”門。這兩個名字取的是威鎮外族的意思。這裡說的外族,當時主要是指蒙古。明王朝一直把蒙古看作是頭等邊患。在明朝,蒙古人曾不止一次地從北邊越過長城威脅北京。土木之變中,甚至把明英宗朱祁鎮都俘了。東西兩座門有了這麼響亮的名字,也是為了寓意江山穩固。

北京昌平線地鐵線鞏華城地鐵站名稱是怎麼來的?

鞏華城是一座方形城池,周長不過一千一百多丈,比起規模宏大的北京城來,小得不是一星半點。不過,您可別小瞧它,就是這麼座小城,在當時,曾發揮過重要的軍事作用。當然啦,倒不是說這座城本身有什麼魔力,而是因為它處的位置太重要了。用嚴嵩的話說,沙河店這塊地方,有“南護神京,北衛陵寢,東蔽密雲之衝,西扼居庸之險"的防衛作用,是通向四方的咽喉之地。鞏華城內還有大小廟宇二十餘座,除自然毀損、大水沖毀外,餘下的大多在1958年拆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