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线地铁线巩华城地铁站名称是怎么来的?

在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东侧的南北沙河之间,有一座地铁站叫“巩华城”,名称是来自于紧邻地铁站东侧是明王朝沙河店行宫所在地——巩华城遗址。

北京昌平线地铁线巩华城地铁站名称是怎么来的?

沙河店是明朝的称呼,至于行宫,那是皇帝离京外出,走在半路上歇脚的地方。皇帝是一国之君,自然不能像老百姓那样,走累了,就随便找块砖头瓦片往屁股底下一垫,过后拍拍屁股上的土继续赶路。皇帝得有个正经八百的地方歇脚。其实歇脚儿都是小事儿,要的是那个派头。

北京昌平线地铁线巩华城地铁站名称是怎么来的?

早在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为了方便到北边巡视,就在沙河店建了一座行宫,后来被大水冲毁了。嘉靖十六年(1537),明世宗嘉靖皇帝接受了礼部尚书严嵩的建议,在沙河店重建行宫。为了防止再被水冲破,还决定在行宫外环修建一座城池,这就是巩华城。“巩华”两个字,按字面讲,是巩固华夏族,也就是是巩固明王朝的意思。

巩华城有四个城门,朝南的叫“扶京门”。“扶京”是扶持京师的意思。巩华城内的行宫不仅是皇帝北巡落脚之处,也是死后停灵的地方。皇帝即使龙驭上宾了,也要向南扶持儿孙们在京城里坐稳皇位,所以给这个门起名叫扶京门。

北京昌平线地铁线巩华城地铁站名称是怎么来的?

朝北的门叫展思门。明皇陵在沙河店北边。展思,就是向北展望皇陵、思念祖宗的意思。

东边的叫“镇辽门”,西边的叫“威漠”门。这两个名字取的是威镇外族的意思。这里说的外族,当时主要是指蒙古。明王朝一直把蒙古看作是头等边患。在明朝,蒙古人曾不止一次地从北边越过长城威胁北京。土木之变中,甚至把明英宗朱祁镇都俘了。东西两座门有了这么响亮的名字,也是为了寓意江山稳固。

北京昌平线地铁线巩华城地铁站名称是怎么来的?

巩华城是一座方形城池,周长不过一千一百多丈,比起规模宏大的北京城来,小得不是一星半点。不过,您可别小瞧它,就是这么座小城,在当时,曾发挥过重要的军事作用。当然啦,倒不是说这座城本身有什么魔力,而是因为它处的位置太重要了。用严嵩的话说,沙河店这块地方,有“南护神京,北卫陵寝,东蔽密云之冲,西扼居庸之险"的防卫作用,是通向四方的咽喉之地。巩华城内还有大小庙宇二十余座,除自然毁损、大水冲毁外,余下的大多在1958年拆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