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首家赴美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品鈦已向SEC提交招股書

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7月17日消息,美國東部時間7月16日,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品鈦(PINTEC)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首次公開招股(IPO)申請書,計劃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股票代碼為“PT”。品鈦希望通過IPO融資近7000萬美元,目前尚未披露IPO定價。

僅融資一次

據悉,品鈦之前與積木盒子同屬於一家,2016年9月集團分拆,旗下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平臺積木盒子(JIMUBOX)劃分至新成立的積木集團(JIMU GROUP),董駿出任積木集團CEO,積木盒子CEO依舊由謝群擔任,品鈦集團CEO一職由魏偉接任。重組完成後,品鈦集團與積木集團將各自成為獨立法人,進行專業化運營。本次上市的品鈦,即為重組完成後的品鈦集團,與積木盒子除了擁有一些共同的股東以外,二者不具有任何股權上的關係。

招股書顯示,品鈦創始人兼CEO魏偉持股6.6%,董駿持股10%,彭笑玫持股5.2%,總裁周靜持股2.3%,所有董事和高管共持股24.8%。

2018年首家赴美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品钛已向SEC提交招股书

機構股東方面,曼圖資本通過Mandra iBase Limited持股為7.9%,為品鈦第二大股東;新浪通過New Fortune Fund L.P.持股為7.7%;銀泰資本通過Ventech China II SICAR持股為7.5%;小米通過Xiaomi Ventures Limited持股為7.2%,經緯中國通過Matrix Partners China III Hong Kong Limited持股為5.1%。

此前,據投資界(微信ID:pedaily2012)6月5日的報道,品鈦宣佈完成總計1.03億美元的系列融資,投資方包括新浪、曼圖資本、STI Financial Group、順為資本、熙金資本等。

作為品鈦上市前的唯一一輪融資,戰略意圖較為明顯。品鈦同時宣佈與領投方新浪就開展戰略合作達成共識,雙方將在流量、數據、產品等領域開展合作,力求在為金融機構賦能方面產生協同效應。

今年第一季度實現盈利

招股書披露,品鈦通過技術平臺連接商業機構和金融機構,利用五大類解決方案,幫助機構客戶向終端用戶提供金融服務。目前,品鈦最重要的兩大產品為智能信貸引擎“讀秒”和智能投顧引擎”璇璣”,通過這兩大產品為機構客戶提供包括消費場景分期、個人信貸、小微企業信貸、財富管理和保險經紀等各種智能解決方案。

品鈦的收入主要由三大部分構成:提供個人與小微企業信貸系統服務獲取的服務費;提供場景消費分期系統服務獲取的費用;財富管理系統服務費。

2018年首家赴美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品钛已向SEC提交招股书

從2016年以來,品鈦的營收有了大幅度增長。2016年,品鈦的全年總收入為5490萬元人民幣,2017年的全年總收入達5.68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36%。2018年一季度,品鈦實現總收入2.79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9%。

盈利方面,2017年虧損8490萬元人民幣,較2016年降低了57.7%,而2018年1季度則實現了1460萬元人民幣的盈利。而調整後根據non-GAAP口徑的盈利,2017年虧損5380萬元人民幣,同比2016年下降69.2%。2018年一季度則實現盈利2350萬元人民幣。

招股書披露,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品鈦的商業機構客戶(business partners)達到179家,金融機構客戶(financial partners)達到81家,包括去哪兒、攜程、中國電信翼支付、唯品會、小米、民生證券等。品鈦通過合作伙伴服務的終端用戶(end users)包括2100萬使用信貸系統的註冊用戶,和16.8萬使用財富管理系統的用戶。

金融歸金融,技術歸技術

去年下半年,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展開了一股赴美上市的熱潮,多家互金平臺搶跑美國IPO,信而富、眾安在線、趣店、和信貸、拍拍貸、融360、樂信集團等上市敲鐘的喜訊紛至沓來。

而到了2018年,赴美上市熱退去,香港已然成為今年金融科技公司IPO的首選地。51信用卡、維信金科、匯付天下相繼登陸港交所。

在2017年轟轟烈烈的互金上市潮偃旗息鼓近半年之後,品鈦成為了2018年首家在美股市場遞交招股書的金融科技公司。

和去年密集上市的幾家互金平臺大都是依靠現金貸和消費貸業務強勁的盈利能力和高速的增長勢頭不同,品鈦是一家主要依靠企業服務型金融科技公司。據招股書顯示,品鈦的大部分盈利都來自於技術服務。

2018年首家赴美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品钛已向SEC提交招股书

根據Oliver Wyman的報告,中國的在線消費金融市場在2022年有望達到人民幣3.5萬億元的規模。但商業機構和傳統金融機構,缺乏打入這一市場的技術能力。品鈦在招股書中表示,通過服務於兩端的機構客戶,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可以優化自身的模型和解決方案,而客戶的廣泛性又進一步強化了品鈦服務的網絡效應,使其可以高效低成本地擴展業務。

無獨有偶,馬雲在近期的一次會議中提到:螞蟻金服以後會是一家技術公司而非金融公司。按照阿里之前公佈的計劃:2020年希望60%來自技術服務費,20%收入來自支付接入費用,金融業務收入只佔到10%左右。

金融科技公司歸根結底是一個科技公司,去金融化,迴歸技術本身,可能才是未來的大趨勢。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作者:Yorke,原文:http://pe.pedaily.cn/201807/433626.s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