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南宋詩人謝枋得這首《武夷山中》

是怎樣的一番意境?

天地寂寥,顛沛漂泊,煢煢孑立

唯一的念想

卻是清高傲然

如凌霜之梅

梅花

原產於中國

三千多年前,便開始悄然綻放

中國十大名花之首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梅蘭竹菊,並稱 “四君子”

梅、松、竹,並稱“歲寒三友”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嚴寒中

梅花開百花之先

獨天下而春

因氣質傲然

梅花自古以來

就深刻融進了中國文化的血液之中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遠古的先秦

梅花只是物候學意義上的普通植物

《詩》雲: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梅子黃熟

紛紛墜落

讓懷春的姑娘,敏銳地覺察到時光無情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魏晉南北朝時期

文人的心靈因自由而燃燒起來了

梅花第一次

變成在閨中哀怨的思婦

齊辭《子夜四時歌七十五首﹒春歌十二》

梅花落已盡,

柳花隨風散。

嘆我當春年,

無人相要喚。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蕭綱《梅花賦》

春風吹梅長落盡 ,

賤妾為此斂蛾眉,

花色持相比,

恆愁恐失時。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徐陵《梅花落》

對戶一株梅,

新花落故栽。

娼家怨思妾,

樓上獨徘徊 。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到了唐代,六朝豔情之風掃淨

梅花作為美人

已經沒有那麼重的脂粉氣了

變得清新脫俗起來

王適《江濱梅》

忽見寒梅樹,

開花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

疑是弄珠人。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王初 《春日詠梅花》

靚妝才罷粉痕新,

曉遞風回散玉塵 。

唐代文人不僅僅洗卻了梅花的脂粉氣息

在將梅花當做清新女子的同時

他們還將文人的清高品格

寄託在了梅花身上

寫梅之鬥——

柳宗元 《早梅》

早梅發高樹 ,

迥映楚天碧。

朔風飄夜香,

繁霜滋曉白。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朱慶餘 《早梅》

自古承春早,

嚴霜鬥雪開。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齊己《早梅》

前村深雪裡,

昨夜一枝開。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李九齡《寒梅詩》

霜梅先拆梅頭嶺 ,

萬卉千花凍不知。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唐人寫梅的早放必與雪、霜並用,常以霜雪相凌不畏突出梅的生命力的強大,梅的人格化精神因梅所處的特殊環境而凸顯。

寫梅之傲——

韓俚 《梅花》

風雖強暴翻添思,

雪欲侵凌更助香。

應笑暫時桃李樹,

盜和天氣作年芳 。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文人自古就有清高、自傲、不同世俗同流合汙的天性,南朝文人並沒有意識到梅花的特性與其天性有相似之處。對於此種人格意蘊,六朝詩中並沒有一首梅花詩有所揭示、比附。到了唐代,這種境況大有改觀。

寫梅之隱——

杜甫 《西郊》

時出碧雞坊 ,

西郊向草堂。

市橋官柳細,

江路野梅香。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孟郊 《旅行》

楚水結冰薄 ,

楚云為雨微。

野梅參差發,

旅傍逍遙歸。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梅生於江南,生命力強,野梅在荒郊野外,深山容谷之中處處可見,它自開自落,無人觀賞,無人讚美,儼然一位超凡脫俗的隱士。在南朝從事文學創作的多是上層仕人,皇家園林一統天下之時野梅是不入仕人之眼的,梅花更不會被當成隱士的象徵。而到了唐代,野梅無疑成為了失意文人的自況之物。

宋代,梅花的地位達到頂峰

若要選擇一種最能體現宋人文化精神和審美品格的草木

一定非梅花莫屬

宋人將自己的品格心性投射到梅花審美之中

隱士形象依舊廣受青睞——

林逋《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

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宋初詩人林逋,隱居西湖孤山,終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養鶴,自謂“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

還有失意的遷客形象——

蘇軾《和秦太虛梅花》

江頭千樹春欲暗,

竹外一枝斜更好。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宋人被貶,往往在西蜀、江南、嶺南。這三個地方都有梅花。蘇東坡被貶數次,在黃州、惠州都有優秀的詠梅之作。

由六朝至宋,梅花的人格意蘊已然高度豐滿

它積澱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情趣

以及中國文人的特有心理

對後世審美

產生了巨大影響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梅花入畫,始於唐代

然而最開始僅僅只是陪襯

當時,與梅花相關之花鳥繪畫有:

邊鸞《梅花鶺鴒圖》、於錫《雪梅雙雉圖》

蕭悅《梅竹鶴鶉圖》

到了宋代

文人士大夫對梅花的喜愛

可以說登峰造極

擅畫梅花的畫家越來越多

技巧也日益成熟

宋人畫梅,以‘‘載道”為上

大多疏枝淺蕊

以表達清冷孤高的傳統審美意趣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宋 楊無咎 《雪梅圖》,▲絹本墨筆縱27.1釐米 橫144.6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局部細節圖

楊無咎,亦作揚無咎,他所畫的梅花,在繼承北宋中期華光寺僧釋仲仁“墨暈花瓣”的技法基礎上加以創新,用墨筆單線直接勾出花瓣,擅長表現梅花的舒瘦清妍、野趣橫生,他本人被趙佶稱為“村梅”,是後世梅畫之宗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宋 趙孟堅歲寒三友圖 (上博本)

南宋畫家趙孟堅,畫風受揚無咎的直接啟發,也非常擅長畫梅,其《歲寒三友圖》堪稱世寶。除了該作品,趙孟堅還傳有《南枝凍雪圖》、《攜酒探梅圖》、《雪徑探梅圖》、《操琴探梅圖》《月冷梅花圖》、《落梅圖》、《老梅圖》等等

進入元代

水墨花卉相比宋代更加自由奔逸

其中以元末大畫家王冕墨梅畫為代表

元 王冕《墨梅圖》 上海博物館藏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元 王冕《南枝春早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冕和趙孟堅一樣,都深受揚無咎畫風影響,是這一路畫風的嫡傳。不過王冕的畫,是“只留清氣滿乾坤”的人品與畫品的高度統一,預示著此類題材進入了更加純粹的託物言志時代。


明代以畫梅著稱者

有孫隆、任道孫、王謙、陳錄、唐寅等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明 陳錄《萬玉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陳錄是明代畫梅花的大師,與明代另一位畫梅大家王謙齊名。傳世作品有《梅花圖》、《明畫錄》、《萬玉圖》、《越畫見聞》等。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明 王謙《卓冠群芳圖》 上海博物館藏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明 唐寅《梅花圖》▲紙本水墨縱95.9釐米 橫36.1釐米 故官博物館藏

清以後,墨梅畫家如張照、丁敬、金農、李方膺

鄭板橋、羅聘、趙之謙,都名重一時

近現代吳昌碩、齊白石、陸儼少、關山月等也各擅勝名

為我們留下了眾多梅畫精品,風格多樣、技法精妙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清金農 《紅綠梅花圖》 上海博物館藏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清 汪士慎《紅梅圖 》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齊白石 《燈下賞梅》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若綴壽陽公主額,六宮爭肯學梅妝”

有清靈與傲骨之意蘊的梅花

也被用在了古代女子的妝容上

“落梅妝”,或稱“梅花妝”

其式,即額前畫一圓點

或多瓣梅花狀圖形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落梅妝源起南北朝,《太平御覽·時序部》引《雜五行書》說“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唐時大行其道,至宋依然流行。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櫻桃小口梅花妝

兩面腮紅柳葉眼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清晨簾幕卷輕霜

呵手試梅妝

都緣自有離恨

故畫作遠山長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小舟簾隙

佳人半露梅妝額

綠雲低映花如刻

恰似秋宵

一半銀蟾白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文人士大夫掌握時代話語權的宋代

梅花是文人比德論道的物化載體

在宋代興盛的梅文化影響下

梅花被作為設計元素

以多種裝飾形式運用到了宋代瓷器設計中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瞭如三舍藏宋磁州窯白地點彩梅花碗

宋磁州窯點彩梅花紋瓷,附著在胎體表面的化妝土像冬日裡的皚皚白雪,匠師於釉面之上筆鋒點點,如點點梅花,恰如盧梅坡筆下的“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的梅雪爭春,和而不同,充滿活力。

作為宋代瓷器的梅花紋飾

在吉州窯系中運用最為廣泛

吉州窯始創於唐末五代

極盛於南宋

主要生產 青釉瓷、綠釉瓷、白釉瓷

彩繪瓷和黑釉瓷

其中以黑釉瓷最多

吉州窯瓷運用剔花、 灑釉

貼花、彩繪、印花、剪紙等

豐富的裝飾手法

梅花紋樣在吉州窯瓷中的表現形式主要分為:

剪紙貼花、 剔花、彩繪等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吉州窯剪紙貼花雙鳳梅花紋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吉州窯的剪紙貼花裝飾設計多運用於碗盞之上,出現最多的是鸞鳳、梅等吉樣祈福圖案。它們既有組合裝飾, 也有單獨裝飾。組合裝飾多為單鳳紋與梅紋結合、雙鳳 紋與多朵梅紋結合、多鳳紋與朵梅紋結合等形式。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吉州窯黑釉剔花梅瓶 江西省博物館藏

宋代吉州窯瓷黑釉剔花是在黑釉上剔出花紋,花紋露胎,有長頸瓶、梅瓶、罐、碗等,裝飾題材多為梅花,且出土或傳世的比較多,有現藏香港藝術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吉州窯剔花折枝梅紋瓶各一件,1972年吉安市永和鎮吉州窯址出土的剔花折枝梅紋瓶一件,1956年吉安市永和鎮吉州窯址出土的剔花折枝梅瓶一件,1969 年南昌市出土的剔花朵梅紋瓶一件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大都會博物館藏南宋吉州窯黑釉梅花盞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大都會博物館藏南宋吉州窯褐釉剪紙梅花紋盞

吉州窯彩繪梅紋瓷器主要有碗盞類。存世的有現藏香港藝術館南宋吉州窯黑釉繪白月影梅紋碗,以及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吉州窯系列的黑釉彩繪白色月梅紋碗、黑釉彩繪乳黃色月梅紋碗、吉州窯黑釉彩繪折枝梅新月紋碗等

梅紋是宋代瓷器紋飾設計中的新興紋樣

梅紋的出現和運用,

不僅拓展了宋代工藝美術的裝飾題材

豐富了宋瓷的文化內涵

也促進了宋瓷的進一步發展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文震亨《長物志》有云:

“幽人花伴,梅實專房”

幽雅之人,以花為伴,梅花最得偏愛

梅花姿態美麗香氣襲人,清秀高雅

不僅在我國古典園林中長期獨領風騷

而且在現代園林植物造景中

更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

展現了無限的詩情畫意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梅花與屋宇樓閣的配置

烘托了梅花的清新明豔

突顯了梅花的疏秀幽雅的品格

成為一種流行的園林審美方式

豐富了梅花文化

最常見的配置方法有:

繞屋栽梅、庭院栽植、梅林配屋等。

繞屋栽梅

是指在住宅前後、園林建築的周圍栽種梅花

這是一種最古老最簡單,最廣泛的梅與屋的配置形式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繞屋栽梅的形式很多,如住宅前後栽梅,房屋前後種植;二是寺院周圍栽種梅花,梅花與佛寺道觀有著很密切的聯繫;三是園林建築旁配置梅花,這種配置是梅花作為樓、臺、亭、閣、塔的配角出現。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杭州西湖靈峰探梅

靈峰山位於杭州西湖北角植物園內,又名鷲峰,五代吳越國王錢弘佐時在此建有“鸞峰禪寺”,北宋時改名“靈峰寺”。清道光年間重修寺院,並在寺內外廣植梅樹,點綴園休後漸與孤山、西溪並稱杭州三大賞梅勝地,世稱“靈峰探梅”。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蘇州獅子林問梅閣栽梅繞屋

蘇州獅子林山丘上的“問梅閣”周圍以栽梅繞屋手法遍植梅花,並用海棠、枸骨、夾竹桃等栽植,閣東向,早晨和煦的陽光射入閣中,植梅東窗之下,日出便可映照疏影,送入暗香,報告春風。


庭院栽植

用梅花來美化庭院

可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

宋代周邦彥《花規》一詞中所說

“粉牆低, 梅花照眼,依然舊風味”

就是一個真實的寫照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浙江天台山國清寺大殿東側小院中的天台梅(俗稱“隋梅”)

存活至今的古梅大多種植在庭院之中,是無價之寶。古梅曲幹虯枝,老態龍鍾,本身就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加之古梅中或有社會文化背景,或有美麗的傳說,可為古蹟名勝增色。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雲南昆明黑龍潭“唐梅”

除了天台山國清寺的隋梅,雲南昆明市黑龍潭公園龍泉觀庭院中的古梅(俗稱“唐梅”)等,也是觀光必遊之處。


梅林配屋這種配置中

梅是主角,而樓閣亭榭是配角

樓閣亭榭的存在

主要就是為了觀梅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蘇州鄧尉香雪海 “梅花亭”

蘇州鄧尉“香雪海”一巨大岩石上有“梅花亭”,為賞梅佳處。亭作五角形,銅鶴結頂,屋簷、石柱、石植、瓦片均作為五出梅花狀,與周圍的梅花融為一體。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武漢東湖梅園冷豔亭

武漢東湖梅園有冷豔亭,亭位於梅花崗的中部土丘上,為重簷攢尖五角亭,是梅園的主景之一。“冷豔”二字恰當地體現了初春寒冷季節,梅花紅白 相間、暗香四溢的畫境。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太湖駕浮閣

位於太湖邊的風景名勝林屋洞所在地的“林屋梅海”,山上有巍峨的“駕浮閣”。相傳每年農曆正月十五至二十間,登林屋山駕浮閣,可飽覽千頃梅花凝若雪海清香升騰的壯觀景象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常州紅梅閣

常州紅梅公園“紅梅閣”,原稱“飛霞樓”,相傳元代襲子彬遇仙移植雲南紅梅於此而更名“紅梅閣”。整個建築古樸厚重,氣勢雄偉,四周廣植紅梅,冬末春初,梅蕾獨放,萬象更新。“紅梅春曉”為紅梅公園八景之一。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南京梅花山觀梅軒

南京梅花山,有“梅花世界”之稱,梅花山上建有“觀梅軒”。登軒賞梅,滿山梅花盡收眼底,緋紅粉白,令人心曠神怡,是梅花山賞梅的最佳去處。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無錫梅園香海軒

無錫梅園有“香海軒”,面對千株梅花,早春萬梅齊放,花海連天,冷香撲鼻,軒前懸有康有為書“香雪”匾額。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以“修身如梅”為目標的謝枋得

終完成了夙願

宋末之時,他奮起抗爭,絕食殉國

至死未降為元臣

白居易說:

“三年閒悶在餘杭,曾為梅花醉幾場。”

李清照說:

“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一朵梅花

飄香千年

寫盡古往今來士子之心

是理想人格的代言

今時今日,都市喧囂,靈魂浮躁

梅花絕塵脫俗的風骨,更是難得

失意時,如梅傲骨,舍一己之心,求擔當之責

順遂時,如梅清冷,舍富貴之榮,求淡泊之風

獨處時,如梅芬芳,舍虛華之影,求本真之道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不忘來處,不困當下,不惘去向

有傳承,有堅持,有守望

不畏孤獨,不畏風霜

問世間,幾生修得到梅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