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南宋诗人谢枋得这首《武夷山中》

是怎样的一番意境?

天地寂寥,颠沛漂泊,茕茕孑立

唯一的念想

却是清高傲然

如凌霜之梅

梅花

原产于中国

三千多年前,便开始悄然绽放

中国十大名花之首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梅兰竹菊,并称 “四君子”

梅、松、竹,并称“岁寒三友”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严寒中

梅花开百花之先

独天下而春

因气质傲然

梅花自古以来

就深刻融进了中国文化的血液之中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远古的先秦

梅花只是物候学意义上的普通植物

《诗》云: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梅子黄熟

纷纷坠落

让怀春的姑娘,敏锐地觉察到时光无情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人的心灵因自由而燃烧起来了

梅花第一次

变成在闺中哀怨的思妇

齐辞《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春歌十二》

梅花落已尽,

柳花随风散。

叹我当春年,

无人相要唤。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萧纲《梅花赋》

春风吹梅长落尽 ,

贱妾为此敛蛾眉,

花色持相比,

恒愁恐失时。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徐陵《梅花落》

对户一株梅,

新花落故栽。

娼家怨思妾,

楼上独徘徊 。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到了唐代,六朝艳情之风扫净

梅花作为美人

已经没有那么重的脂粉气了

变得清新脱俗起来

王适《江滨梅》

忽见寒梅树,

开花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

疑是弄珠人。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王初 《春日咏梅花》

靓妆才罢粉痕新,

晓递风回散玉尘 。

唐代文人不仅仅洗却了梅花的脂粉气息

在将梅花当做清新女子的同时

他们还将文人的清高品格

寄托在了梅花身上

写梅之斗——

柳宗元 《早梅》

早梅发高树 ,

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

繁霜滋晓白。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朱庆余 《早梅》

自古承春早,

严霜斗雪开。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齐己《早梅》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李九龄《寒梅诗》

霜梅先拆梅头岭 ,

万卉千花冻不知。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唐人写梅的早放必与雪、霜并用,常以霜雪相凌不畏突出梅的生命力的强大,梅的人格化精神因梅所处的特殊环境而凸显。

写梅之傲——

韩俚 《梅花》

风虽强暴翻添思,

雪欲侵凌更助香。

应笑暂时桃李树,

盗和天气作年芳 。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文人自古就有清高、自傲、不同世俗同流合污的天性,南朝文人并没有意识到梅花的特性与其天性有相似之处。对于此种人格意蕴,六朝诗中并没有一首梅花诗有所揭示、比附。到了唐代,这种境况大有改观。

写梅之隐——

杜甫 《西郊》

时出碧鸡坊 ,

西郊向草堂。

市桥官柳细,

江路野梅香。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孟郊 《旅行》

楚水结冰薄 ,

楚云为雨微。

野梅参差发,

旅傍逍遥归。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梅生于江南,生命力强,野梅在荒郊野外,深山容谷之中处处可见,它自开自落,无人观赏,无人赞美,俨然一位超凡脱俗的隐士。在南朝从事文学创作的多是上层仕人,皇家园林一统天下之时野梅是不入仕人之眼的,梅花更不会被当成隐士的象征。而到了唐代,野梅无疑成为了失意文人的自况之物。

宋代,梅花的地位达到顶峰

若要选择一种最能体现宋人文化精神和审美品格的草木

一定非梅花莫属

宋人将自己的品格心性投射到梅花审美之中

隐士形象依旧广受青睐——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宋初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还有失意的迁客形象——

苏轼《和秦太虚梅花》

江头千树春欲暗,

竹外一枝斜更好。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宋人被贬,往往在西蜀、江南、岭南。这三个地方都有梅花。苏东坡被贬数次,在黄州、惠州都有优秀的咏梅之作。

由六朝至宋,梅花的人格意蕴已然高度丰满

它积淀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

以及中国文人的特有心理

对后世审美

产生了巨大影响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梅花入画,始于唐代

然而最开始仅仅只是陪衬

当时,与梅花相关之花鸟绘画有:

边鸾《梅花鹡鸰图》、于锡《雪梅双雉图》

萧悦《梅竹鹤鹑图》

到了宋代

文人士大夫对梅花的喜爱

可以说登峰造极

擅画梅花的画家越来越多

技巧也日益成熟

宋人画梅,以‘‘载道”为上

大多疏枝浅蕊

以表达清冷孤高的传统审美意趣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宋 杨无咎 《雪梅图》,▲绢本墨笔纵27.1厘米 横144.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局部细节图

杨无咎,亦作扬无咎,他所画的梅花,在继承北宋中期华光寺僧释仲仁“墨晕花瓣”的技法基础上加以创新,用墨笔单线直接勾出花瓣,擅长表现梅花的舒瘦清妍、野趣横生,他本人被赵佶称为“村梅”,是后世梅画之宗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宋 赵孟坚岁寒三友图 (上博本)

南宋画家赵孟坚,画风受扬无咎的直接启发,也非常擅长画梅,其《岁寒三友图》堪称世宝。除了该作品,赵孟坚还传有《南枝冻雪图》、《携酒探梅图》、《雪径探梅图》、《操琴探梅图》《月冷梅花图》、《落梅图》、《老梅图》等等

进入元代

水墨花卉相比宋代更加自由奔逸

其中以元末大画家王冕墨梅画为代表

元 王冕《墨梅图》 上海博物馆藏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元 王冕《南枝春早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冕和赵孟坚一样,都深受扬无咎画风影响,是这一路画风的嫡传。不过王冕的画,是“只留清气满乾坤”的人品与画品的高度统一,预示着此类题材进入了更加纯粹的托物言志时代。


明代以画梅著称者

有孙隆、任道孙、王谦、陈录、唐寅等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明 陈录《万玉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陈录是明代画梅花的大师,与明代另一位画梅大家王谦齐名。传世作品有《梅花图》、《明画录》、《万玉图》、《越画见闻》等。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明 王谦《卓冠群芳图》 上海博物馆藏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明 唐寅《梅花图》▲纸本水墨纵95.9厘米 横36.1厘米 故官博物馆藏

清以后,墨梅画家如张照、丁敬、金农、李方膺

郑板桥、罗聘、赵之谦,都名重一时

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陆俨少、关山月等也各擅胜名

为我们留下了众多梅画精品,风格多样、技法精妙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清金农 《红绿梅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清 汪士慎《红梅图 》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齐白石 《灯下赏梅》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

有清灵与傲骨之意蕴的梅花

也被用在了古代女子的妆容上

“落梅妆”,或称“梅花妆”

其式,即额前画一圆点

或多瓣梅花状图形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落梅妆源起南北朝,《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说“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唐时大行其道,至宋依然流行。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樱桃小口梅花妆

两面腮红柳叶眼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

故画作远山长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小舟帘隙

佳人半露梅妆额

绿云低映花如刻

恰似秋宵

一半银蟾白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文人士大夫掌握时代话语权的宋代

梅花是文人比德论道的物化载体

在宋代兴盛的梅文化影响下

梅花被作为设计元素

以多种装饰形式运用到了宋代瓷器设计中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了如三舍藏宋磁州窑白地点彩梅花碗

宋磁州窑点彩梅花纹瓷,附着在胎体表面的化妆土像冬日里的皑皑白雪,匠师于釉面之上笔锋点点,如点点梅花,恰如卢梅坡笔下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梅雪争春,和而不同,充满活力。

作为宋代瓷器的梅花纹饰

在吉州窑系中运用最为广泛

吉州窑始创于唐末五代

极盛于南宋

主要生产 青釉瓷、绿釉瓷、白釉瓷

彩绘瓷和黑釉瓷

其中以黑釉瓷最多

吉州窑瓷运用剔花、 洒釉

贴花、彩绘、印花、剪纸等

丰富的装饰手法

梅花纹样在吉州窑瓷中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

剪纸贴花、 剔花、彩绘等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吉州窑剪纸贴花双凤梅花纹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吉州窑的剪纸贴花装饰设计多运用于碗盏之上,出现最多的是鸾凤、梅等吉样祈福图案。它们既有组合装饰, 也有单独装饰。组合装饰多为单凤纹与梅纹结合、双凤 纹与多朵梅纹结合、多凤纹与朵梅纹结合等形式。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 江西省博物馆藏

宋代吉州窑瓷黑釉剔花是在黑釉上剔出花纹,花纹露胎,有长颈瓶、梅瓶、罐、碗等,装饰题材多为梅花,且出土或传世的比较多,有现藏香港艺术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吉州窑剔花折枝梅纹瓶各一件,1972年吉安市永和镇吉州窑址出土的剔花折枝梅纹瓶一件,1956年吉安市永和镇吉州窑址出土的剔花折枝梅瓶一件,1969 年南昌市出土的剔花朵梅纹瓶一件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大都会博物馆藏南宋吉州窑黑釉梅花盏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大都会博物馆藏南宋吉州窑褐釉剪纸梅花纹盏

吉州窑彩绘梅纹瓷器主要有碗盏类。存世的有现藏香港艺术馆南宋吉州窑黑釉绘白月影梅纹碗,以及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吉州窑系列的黑釉彩绘白色月梅纹碗、黑釉彩绘乳黄色月梅纹碗、吉州窑黑釉彩绘折枝梅新月纹碗等

梅纹是宋代瓷器纹饰设计中的新兴纹样

梅纹的出现和运用,

不仅拓展了宋代工艺美术的装饰题材

丰富了宋瓷的文化内涵

也促进了宋瓷的进一步发展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文震亨《长物志》有云:

“幽人花伴,梅实专房”

幽雅之人,以花为伴,梅花最得偏爱

梅花姿态美丽香气袭人,清秀高雅

不仅在我国古典园林中长期独领风骚

而且在现代园林植物造景中

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展现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梅花与屋宇楼阁的配置

烘托了梅花的清新明艳

突显了梅花的疏秀幽雅的品格

成为一种流行的园林审美方式

丰富了梅花文化

最常见的配置方法有:

绕屋栽梅、庭院栽植、梅林配屋等。

绕屋栽梅

是指在住宅前后、园林建筑的周围栽种梅花

这是一种最古老最简单,最广泛的梅与屋的配置形式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绕屋栽梅的形式很多,如住宅前后栽梅,房屋前后种植;二是寺院周围栽种梅花,梅花与佛寺道观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三是园林建筑旁配置梅花,这种配置是梅花作为楼、台、亭、阁、塔的配角出现。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杭州西湖灵峰探梅

灵峰山位于杭州西湖北角植物园内,又名鹫峰,五代吴越国王钱弘佐时在此建有“鸾峰禅寺”,北宋时改名“灵峰寺”。清道光年间重修寺院,并在寺内外广植梅树,点缀园休后渐与孤山、西溪并称杭州三大赏梅胜地,世称“灵峰探梅”。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苏州狮子林问梅阁栽梅绕屋

苏州狮子林山丘上的“问梅阁”周围以栽梅绕屋手法遍植梅花,并用海棠、枸骨、夹竹桃等栽植,阁东向,早晨和煦的阳光射入阁中,植梅东窗之下,日出便可映照疏影,送入暗香,报告春风。


庭院栽植

用梅花来美化庭院

可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宋代周邦彦《花规》一词中所说

“粉墙低, 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

就是一个真实的写照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大殿东侧小院中的天台梅(俗称“隋梅”)

存活至今的古梅大多种植在庭院之中,是无价之宝。古梅曲干虬枝,老态龙钟,本身就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加之古梅中或有社会文化背景,或有美丽的传说,可为古迹名胜增色。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云南昆明黑龙潭“唐梅”

除了天台山国清寺的隋梅,云南昆明市黑龙潭公园龙泉观庭院中的古梅(俗称“唐梅”)等,也是观光必游之处。


梅林配屋这种配置中

梅是主角,而楼阁亭榭是配角

楼阁亭榭的存在

主要就是为了观梅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苏州邓尉香雪海 “梅花亭”

苏州邓尉“香雪海”一巨大岩石上有“梅花亭”,为赏梅佳处。亭作五角形,铜鹤结顶,屋檐、石柱、石植、瓦片均作为五出梅花状,与周围的梅花融为一体。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武汉东湖梅园冷艳亭

武汉东湖梅园有冷艳亭,亭位于梅花岗的中部土丘上,为重檐攒尖五角亭,是梅园的主景之一。“冷艳”二字恰当地体现了初春寒冷季节,梅花红白 相间、暗香四溢的画境。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太湖驾浮阁

位于太湖边的风景名胜林屋洞所在地的“林屋梅海”,山上有巍峨的“驾浮阁”。相传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至二十间,登林屋山驾浮阁,可饱览千顷梅花凝若雪海清香升腾的壮观景象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常州红梅阁

常州红梅公园“红梅阁”,原称“飞霞楼”,相传元代袭子彬遇仙移植云南红梅于此而更名“红梅阁”。整个建筑古朴厚重,气势雄伟,四周广植红梅,冬末春初,梅蕾独放,万象更新。“红梅春晓”为红梅公园八景之一。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南京梅花山观梅轩

南京梅花山,有“梅花世界”之称,梅花山上建有“观梅轩”。登轩赏梅,满山梅花尽收眼底,绯红粉白,令人心旷神怡,是梅花山赏梅的最佳去处。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无锡梅园香海轩

无锡梅园有“香海轩”,面对千株梅花,早春万梅齐放,花海连天,冷香扑鼻,轩前悬有康有为书“香雪”匾额。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以“修身如梅”为目标的谢枋得

终完成了夙愿

宋末之时,他奋起抗争,绝食殉国

至死未降为元臣

白居易说:

“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

李清照说: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一朵梅花

飘香千年

写尽古往今来士子之心

是理想人格的代言

今时今日,都市喧嚣,灵魂浮躁

梅花绝尘脱俗的风骨,更是难得

失意时,如梅傲骨,舍一己之心,求担当之责

顺遂时,如梅清冷,舍富贵之荣,求淡泊之风

独处时,如梅芬芳,舍虚华之影,求本真之道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不忘来处,不困当下,不惘去向

有传承,有坚持,有守望

不畏孤独,不畏风霜

问世间,几生修得到梅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