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怒懟央行,兩大護法鐵了心腸,A股最恐怖的時刻還未到來

自guoshuqing在6月初警告投資者“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之後,P2P迎來baolei潮。善林財富、唐小僧、聯璧金融、意隆財富、投之家紛紛weiyue,短短一週,就有28家P2P理財機構接連baolei。

P2P爆雷潮給股民敲響警鐘

如果說guoshuqing事先給網貸投資者敲響了警鐘,那麼,P2P的爆雷baolei潮則為我們的A股股民敲響了警鐘。為何?因為以往P2P的baolei,大多是P子公司捲款跑路所致;但最近的P2Pbaolei,則是中小企業集體缺錢違約所致。

P2P的錢來自於各種散戶投資者,然後再以高息借給“被銀行拋棄”的小微企業,P2P平臺賺的是息差。當小微企業無力償還貸款時,P2P的weiyue就發生了”。這說明市場的資金問題很嚴峻,流動性非常之差,A股焉能好轉?

當然,形勢的嚴峻,還不僅僅在於此。最近央行與財政部的嘴仗,徹底暴露了經濟的這“兩大護法”是鐵了心腸配合上面去槓桿,滴水不漏!滴水不放!

財政部怒懟央行背後有深意

在面對經濟weiji時,縱觀古今中外的JS措施,無非是財政刺激和貨幣放水。凱恩斯是財政刺激的代表者,他主張國家採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二戰後,西方國家長期推行凱恩斯主義,雖然對延緩和拯救經濟weiji起了一定作用,但同時卻引起了另一個大問題:持續的通貨膨脹。於是貨幣主義者應運而生,領頭羊是弗裡德曼。

弗裡德曼從20世紀50年代起,以制止通貨膨脹和反對guojia干預經濟相標榜,向凱恩斯主義提出挑戰。他主張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越少越好,只需實行“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即可。

從我們國家部門的職能來看,財政部顯然是凱恩斯主義的實施者,央行則是貨幣主義的實施者。而今這兩大護法打起了嘴仗,說明誰也不願意出手放水。他們之所以敢明目張膽的打嘴仗,是因為他們意會了上面的意思——堅定去槓桿。

他們打嘴仗互相推諉,央行把股市baodie、P2Pbaolei的黑鍋扣在財政部頭上,財政部則把黑鍋扣在央行頭上,讓我等吃瓜群眾誤以為他們是罪魁禍首。這是大領導喜而樂見的,畢竟罵名被央行和財政部背了。央行與財政部也樂於背這個黑鍋,樂於像小丑一樣的表演,轉移受災者的注意力。

三個經濟數據是導火索

為何這個嘴仗是央行挑起來的?為何財政部只敢匿名應對?這要從剛剛發佈的經濟數據說起。剛剛發佈的數據顯示,①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9.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03萬億元,這是央行咬著牙齒為“去槓桿”做的貢獻。②上半年財政收入超10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單說這個數據沒意思,畢竟財政部賺錢總比虧錢好,接下來再看一個數據。③GDP二季度同比增長6.7%,增速比一季度放緩0.1個百分點。這才是兩大護法打嘴仗的導火索。

上面我們講過,拯救經濟有兩個辦法,即財政刺激與貨幣放水。故,能夠左右經濟形勢的是財政部與央行,其他部門起配合作用。如何衡量國家經濟好壞?一般是用四個指標,GDP、CPI、就業率、國際收支。但在我國,GDP是一切。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出,我們二季度的GDP是下滑的,這表明央行與財政部的“工作業績”不好,這是其一。

其二在於,今年的央行很苦逼,在美聯儲“加息縮表”的圍追堵截下,一邊定向放水拯救實體,一邊定向爆破這十年積聚的虛擬泡沫。而財政部屁事不幹,小金庫的收入居然創了歷史新高,所以央行發飆了,指責財政部不幫忙拯救實體經濟。當然,他們也清楚,上面鐵了心要去槓桿,他們的工作業績不可能出色,央行只是不想一個人背罵名。

央行甩鍋只為能夠專心爆雷

分析了這麼多,現在可以做出如下推斷:①央行的貨幣政策玩到了極限,一邊放水一邊收緊,很讓人分裂;②財政部應該會接過央行一部分的擔子,去拯救實體經濟;③接下來央行的重點是捅破虛擬泡沫去槓桿,財政部的重點是為實體經濟護盤,但這轉換與協調需要時間;④最近xwlb天天播放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應該是財政部發錢的著力點,當然還有減稅。

對於A股呢?暫時還沒有希望,因為央行接下來會專心致志的“收緊流動性捏破泡沫”。泡沫在哪裡?泡沫在P2P裡,在樓市裡,在黑色系裡,在我們的上證50裡。為什麼我一直點名上證50,並在年初將“做空上證50指數”列為十年一遇的確定性機會,詳見左下角的“瞭解更多”裡的解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