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江蘇省省會是南京而不是蘇州?

_________冷顏丶


為什麼省會就要離上海近?省會從地理位置來說,首先要方便於省內各市往來公務,以及省內交通樞紐中心的突出地位,所以各省省會通常是建立在省內交通要塞位置,而不是和某個經濟強市相鄰。

更何況南京成為省會之前是什麼身份?是民國首都,除了城市規模以外,其他硬件條件並不比上海差多少,沒有必要為了依靠上海經濟優勢而無視南京自身優勢。

至於蘇州,當時的地位和影響力跟如今有著天壤之別。從城市規模和基礎條件都無法滿足當省會的條件,更別說相比南京這種曾經的一線城市。蘇州最近20幾年來發展迅速,但主要成就是經濟,在綜合實力方面仍然與南京相差甚遠。

省會的標準不是經濟強弱,而是綜合實力穩居省內第一,在經濟以外各個領域都是省內頂尖水準才行。蘇州目前的定位僅僅是經濟強市,而非綜合強市,所以即使現在再選一次江蘇省會,南京依然是首選。此外長三角現在是一體化發展,南京不是吸引不到資源,而是為了全省的經濟均衡發展而放棄了很多機會,給了兄弟城市更多發展機遇,整個江蘇發展的好,省會自然也差不了,這就像一個家長的心態,而不是兄弟之間比高低。


子夜的風


在中國一些省份,因為某座城市憑藉地理優勢或者政策優勢,經濟高速發展,與省會形成“雙核”或者“三足鼎立”之勢。這種經濟水平與政治地位的不平衡,讓一些省內出現“內鬥”,網上也出現了各種爭議的話題,像“xx能不能直轄”、“xx省的省會為什麼不是xx”等,很多吃瓜群眾也原意看別人的口水戰,下面我要一本正經的回答題者的問題。

其實江蘇省是一個年輕的省份,由於省內迥異的文化,歷史上省會也不斷的變遷。本文沒有對比兩座城市孰優孰劣,只有客觀看待江蘇的發展與變化,以及歷史上南京與蘇州扮演的不同角色,從中我們會發現省會選擇南京而不是蘇州的原因。

山清水秀的江蘇,是人類最早的聚集地之一,這裡不乏古老的城市,但是江蘇建省卻不過300多年時間。因為長江之隔,這裡不僅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圈,歷史上也經常分屬不同的行政區域。直至康熙年間,為了更好的方便江南地區,將原江南省左右分治,劃分成為江蘇(包括今天的上海)和安徽兩省。江蘇中的“江”指的是江寧,即南京,而“蘇”指的就是蘇州,可見當時南京和蘇州的地位都非常重要。

建省之後,江寧成為兩江總督的駐地,分管江蘇、江西、安徽三省,而蘇州成為江蘇巡撫和江蘇布政使司的駐地。後來,清政府又設立了江寧布政使,負責江北政務。作為當時清政府的財富中心,將江蘇分而治之,不知是無心插柳,還是有意為之,總之江蘇督撫分駐兩地,且分設兩個布政使司,相當於江蘇形成江寧和蘇州兩個省會,而人們也默認了這種狀態,甚至不少史料都這樣記載。

辛亥革命之後,南京因為政治地位重要和地理位置優勢,長時間作為江蘇省省會,蘇州也因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而短暫成為江蘇省政府駐地。1927年,隨著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南京被定為首都,而鎮江因為靠近南京、位置居中、經濟發達而成為江蘇省的新省會。抗日戰爭時期,江蘇大部分地區淪陷,隨著省主席的逃亡,省會也往也一路北遷,泰州、興化、徐州等都成為過名義上的省會。

新中國成立後,南京成為直轄市,而同樣考慮便於管理,將江蘇分為蘇北和蘇南兩個行署,兩行署駐地分別是泰州和無錫,而蘇州也正式退出政治地位競爭的舞臺。1953年,蘇北和蘇南合併,恢復江蘇省建制,南京降格為省轄市,重新扮演起省會職責。而蘇州因為上海發展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帶來了巨大的財富,逐漸變成一座經濟發達的城市

通過上面江蘇省省會的變遷,我們可以看到蘇州與南京相比有著先天的劣勢——地理位置偏南。因為長江阻隔,蘇南和蘇北文化差異巨大,歷史上也曾分屬不同行政區域,這讓江蘇不同地區之間聯繫非常鬆散。所以,從江蘇省建制以來,政府要麼將蘇南和蘇北分管,要麼將省會設置在中心區域通過歷史可以看到,蘇州即使作為省會,管轄和輻射範圍也僅限長江以南地區,在長江以北並沒有太多話語權。而南京地理位置居中、歷史地位顯赫,成為省會的不二之選南京和蘇州,兩座城市各有各的偉大,而兩座城市也各有各的發展目標。


任何關於斯里蘭卡的問題,歡迎向我提問,我是“最懂蘭卡旅行的人”:斯里蘭卡小妞。


斯里蘭卡小妞


蘇州曾經長期是江蘇的省會,但其中的歷史淵源則比較複雜,現今蘇州的經濟發展水平在江蘇處於龍頭的地位,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國所有城市中一度名列第六。許多蘇州人對於省會定在南京一直頗有微詞,那我們就來梳理一下關於江蘇省會的歷史。

江蘇作為一個省單獨出現是比較晚的時期,元朝時江蘇分屬於兩個行省,分別是河南江北行省和江浙行省,明代時江蘇又作為南直隸的一部,滿清統一全國後,廢南直隸,先是在順治年間設置了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康熙初年設置江南行省,包括現今的安徽和江蘇、上海兩省一市,還包括江西的一小部分。1682年,清廷置兩江總督,節制安徽、江蘇、江西三省,駐節江寧,順治元年曾設江南巡撫,駐節蘇州,順治十八年改為江蘇巡撫,仍然駐節蘇州,此後江蘇巡撫一直在蘇州,直到辛亥革命時期程德全挑瓦革命後,才改變。1760年,安徽布政使從江寧遷往安慶,清廷於江寧另設置一江寧布政使,轄江寧府、揚州府、淮安府、徐州府、海州、通州等四府二州,同時位於蘇州的江蘇布政使管轄區域則相應縮減為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鎮江府、太倉州四府一州,自彼時起,江蘇省制中就有寧屬與蘇屬之分,實際上就是雙省會制度,其他行省一級的重要官員比如江蘇學政則長期駐紮於江陰,江蘇按察使駐節蘇州。此外,江北地區還有南河河道總督(駐節清江浦),漕運總督(駐節淮安府),兩淮鹽運使(駐節揚州),所以江蘇的省制在清朝時期非常複雜,清末新政時期又有江北改省的問題出現(清廷一度設置過江淮行省和江北總督)。

辛亥革命後,江蘇的省會問題再度凸顯出來,當時諸如張謇等蘇省名流都主張蘇省行政統一,置省會於南京,雖然因為南京臨時政府在南京建立而省會暫時定在蘇州,而隨著南京臨時政府和南京留守處的終結,江蘇省會最終還是定在了南京,在這期間,蘇州地方紳商進行了多次請願和活動,希望能夠將省會定在蘇州,或者蘇省行政長官寧蘇輪流駐紮,最終都歸於失敗,直至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南京成為首都,江蘇省會又被定在了鎮江,抗戰爆發後,南京、鎮江淪陷,江蘇省會一度遷往興化。


青年史學家


瞧這話問的,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或“十朝都會”,以及“中華民國”的首都,“淪落”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會,我猜想,它大概自身也感到過有幾絲的委屈吧?現在,又到了在網絡輿論上,被一部分人質疑不配做江蘇省省會的資格了。



當然,我這麼說不是在猜揣題主有這層意思,或者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誤解了題問的問題,更不是有誹諷持有這種觀點人的意思。但近些年,確實有一部分人,特別是在網絡上,一提到這兩個城市,便引申為這個話題,於是“順理成章”地就此爭論得紛紛揚揚熱熱鬧鬧,也是客觀存在的一個有趣的現象。因此,一見到此問,我也不能免俗地立馬就想到了這裡。

如果你煩了這種論調,可以不看下去。

事實在歷史上,蘇州還真的做過兩次短暫的“省會”:一是一八六O年,太平天國李秀成攻下蘇州,在蘇州設置了“蘇福省”的“省會”,但也僅存在了三年的光景。二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五年間,日偽政權在蘇州設置了“汪偽政權”管轄下的江蘇省“省會”。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便也當然地結束了。

就城市的歷史來說,蘇州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旅遊和園林城市,而且地處富饒的江南魚米之鄉,一貫經濟比較發達繁榮。如果要問它有沒有做省會的資格,回答是當然有啦。

然而,省會的設置,我們要把它放在當時的境況下來說事。無論怎麼說,在當時,一九四九年新中國建立之始,哪怕既使是現在,在許多方面,南京比蘇州,在政治,文化,科教,它的中心地位,城市規模,以及更悠久的歷史底蘊,更大的社會影響力等等,都勝於其一籌。這,是不能僅僅用現在經濟發展的速度和總量來說事的。如僅以此來設定,那中國現在最該做首都的,就不是北京,而是上海了。



究其這個問題的提出,以及夾雜的一些質疑之聲的實質,難以排除的主觀原因應該是江蘇本省南北經濟發展的不均衡而造成的,從而使部分人認為,作為省會的南京難咎其責。另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南京由於歷史的緣故,和地理位置的特殊,難於與鄰省安徽完全撇開聯繫,剪不斷理還亂,“徽京”的包袱一直背在了肩上,無法不遭到本省一些人的諸多詬病。再一個是特別近年來蘇州在經濟領域的突飛猛進,更帶來了自身在地域上的優越感和全省人民對它的認可度。

而拋開歷史和現實的因素不說,省會的設置,也不一定非得是統一的固定模式,在設置的時候,中央政府肯定自有對它的考量。至於問“為什麼是它而不是它”?我只能說,既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細細地掰清它所有的緣故,其實誰也難以完全說服誰。既然存在,那麼它就是罷了。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最後,我代看到這裡的有些人先說:整天討論這種問題,你不覺得很沒意思嗎?……


偶來三徑


謝謝:江蘇省會是南京而不是蘇州,這個問題就好比廣東省會為什麼是廣州,而不是深圳,很多時候,人們會好奇,為什麼省內第一經濟強是不能成為省會,今天就給大家來探討這個問題:

發展成為省會,多半是國家的賦予和歷史的原因

一直以來,南京地位赫赫顯著,六朝古都,明清一直都是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的中心城市,兩江總督衙門的駐地,現今仍是原南京軍區和現東部戰區的司令部,統轄東部五省軍事。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成為省會,不一定是要經濟最強,更看中這座城市本身的經濟輻射能力,在這一點上,南京要強於蘇州。

南京地處江蘇省中間位置,而且一小時車程覆蓋了安徽多部分城市,所以很多人有種錯覺,怎麼感覺南京就是安徽的省會,戲稱“徽京”,當然要成為省會,還是要看自身實力:

南京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明清時期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貢院。截至2016年,南京各類高等院校74所,其中111計劃高校9所及學科25個,僅次於北京;211高校8所、雙一流高校12所,僅次於北京上海;兩院院士81人、千人計劃特聘專家87人,均居中國第三。

怎麼樣這個實力做省會夠格吧

南京是華東地區的交通樞紐,是聯繫華北和華東地區的咽喉之城,南京南站是亞洲第一大火車站和亞洲第一大高鐵站。高鐵線路有京滬高速鐵路、滬漢蓉高速鐵路、寧杭城際鐵路、寧安城際鐵路、寧合城際鐵路、寧啟城際鐵路、沿江高鐵、寧通高鐵。旅客可乘坐南京地鐵1號線、南京地鐵3號線、南京地鐵S1號線、南京地鐵S3號線至南京南站到達,南京南站緊靠南京汽車客運南站,10分鐘之內步行可實現普鐵、動車、高鐵、長途汽車與公交車、出租車、地鐵、機場大巴的無縫換乘。這個交通優勢,蘇州只能望而卻步了。

綜上所述:南京做江蘇省會,當之無愧!


深圳觀察


江蘇省在外人看來省會更應當是蘇州,但是實際上南京才是江蘇省的省會,這使得許多人憤憤不平,而且歷史中江蘇的省會更多也是蘇州,但其實南京作為江蘇的省會是有來由的,並不是毫無道理的。

首先江蘇的省會原本確實是蘇州,在古代江蘇省又名江南省,江南水鄉說的就是此地,在明朝年間相當於現在於現在的河北省,但在清朝卻被一份為二,變為現在的安徽省和江蘇省,而當時蘇州是作為江蘇的省會,再後來到了近代民國時期,江漢合流之後,民國政府定都南京,在民國政府節節敗退之後,作為首都南京當時也在我國政府的定都候選城市之一,但最後卻選擇了北京作為首都,那麼這時候問題就出現了,南京何去何從呢,那麼就只有取消南京首都的定位,將南京劃入江蘇省,而當時的江蘇省會是蘇州,但南京的經濟等各方面都優於蘇州。

再者經過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過後南京急需得到政府的支持發展,這樣就選擇把江蘇省的省會定位南京,於是南京就作為江蘇省的省會一直至今。

其實江蘇省的整體經濟水平較高,蘇州也有著江南水鄉的韻味和風情,蘇州園林的美名更是傳遍了五湖四海,但南京的地理位置卻是優於蘇州,沿海的南京具有相當重要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南京的發展歷史也早於蘇州,這一系列的因素就導致蘇州的省會位置被南京取代。


旅食家


很簡單,因為南京在歷史上地位最高時貴為大一統王朝首都(京師),再次大一統王朝南直隸首府(南京),再次南北分裂時期南朝首都,再次大分裂時期列國都城,再次兩江三省首府,最慘才是江蘇省會。說到蘇州做過江蘇省會,這是事實,但別忘了,蘇州做江蘇省會時,南京(江寧)往往都在扮演更高級的角色,即兩江三省首府。兩江即江南省和江西省,後江南省又分為江蘇、安徽兩省,再加上江西,一共三省。南京在江南省地理位置相對居中,江南省分治,南京不論分往哪邊,都必然輻射鄰省,能戲謔南京是徽京那是江蘇佔了安徽的便宜,畢竟過去都是一省兄弟,南京本來就是兩江共主,人家安徽布政使當年不甘心南京沒分到安徽,搞成個什麼江安省,賴在南京那麼多年,傷心啊,說好的咱們一起唱江南好的,怎麼就分家了呢,調戲南京的江蘇其他城市的人就知足吧。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二千年來,漢民族在此建都500年,每次都歷經劫難,復興中華。不明白的,迷信的只會把南京和不祥的,短命的,屠殺等等聯繫在一起來詆譭它,嘲笑它,殊不知每次民族危難之際,都是南京這座城市庇護著華夏一脈,在這裡休養,從這裡反攻,它默默的承受著屈辱,卻把榮耀交給了長安,洛陽和北京。要說五千年中華文明因為有長安,洛陽,北京這樣的都城而更加燦爛,那麼五千年中華文明卻因為有南京這樣都城才得以延續至今而未消亡!


文史新語


首先我表明一下我的態度,你這個問題顯然是一個存心“挑撥離間”的問題。

蘇州和南京不管哪座城市都是江蘇省乃至全中國實力最強勁的偉大城市之一,你問這個問題就像你問為什麼中國的首都不是上海而是北京一樣“愚蠢”,你要的根本不是一個什麼具體答案,而只是想看到這兩座城市的人在你的問題下面“打架”,有意思嗎?

所以我根本不會回答你“為什麼”江蘇省的省會是南京而不是蘇州,這根本用不著回答,就像用不著回答“為什麼”中國的首都是北京一樣,毋庸置疑。

宏觀的東西其他答主都說得差不多了,我沒什麼好多說的,也不想再複述別人的話,我來說說自己對南京和蘇州這兩座城市的一點感受,比較私人化,“一百個人心裡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城市的感受自然也各不相同,而這些個人化的感受中或許也隱含你問題裡的所謂“為什麼”,但那就只是打架心照不宣的東西了,誰都不用說出個具體答案來。

南京

南京是軍區所在地,政治地位在華東地區最高,沒有之一,經濟雖然相比稍弱,但是你也知道政治在中國城市中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並不是經濟數字可以簡單比擬的,看看北京和上海就懂。

政治地位決定了南京的“後勁”會很強,這從江蘇省開始把發展重心從蘇南地區轉移到南京的策略就能看得出一些端倪。

科教文衛就不用說了,南京是整個中國的“第三城”,還有人說是“第二城”,僅次於北京,但不管怎麼說,必然秒殺蘇州。

交通發達,南京的地鐵修建速度也是全國領先,更重要的是,很多人覺得南京市區看起來破破爛爛,但你不能否認,南京這座城市就是大氣,這種大氣是南方城市中非常少見的。

位於南北交界處,也位於江蘇省和安徽省之間,東西南北通匯交融,文化豐富,兼容幷蓄。

蘇州

經濟、人口規模、城區建設等可見數據基本上都超過南京,但是政治地位不高,尤其是距離上海太近,至今連機場都修不了,你見過沒有機場的省會城市嗎?

蘇州的城市風格和文化形態,使得蘇州這座城市總顯得“小家子氣”,哪怕在城市規模上已經超過南京,但就是沒有南京那種“大家風範”,給所有人的印象依然是小橋流水的“小城”錯覺,哪怕蘇州早就是一個大都市了。

科教文衛更是跟南京沒法比。

交通嘛,離上海太近,除了機場,其他交通設施也被抑制得很厲害。

蘇州處於相對比較閉塞的吳語文化體系,因為吳語太難懂,無形之中建起了“文化壁壘”,其他地方的文化相對比較難融入。

總之,這兩座城市各有各的好,誰是省會根本不重要,都一樣偉大。如果問問題的人是江蘇人,我只能說,你居心叵測。如果問問題的人是外省人,我只能說,你就是嫉妒,因為南京和蘇州的實力可以吊打中國其他絕大多數城市。

最後,我不是江蘇人,我是湖北人,再見。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劉小順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態度的旅行家。


劉小順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南京地處中國東部地區、長江下游、瀕江近海。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6587.02km²,2016年建成區面積1125.78km²,常住人口827萬人,城鎮人口678.14萬人,城鎮化率82%,是長三角地區及華東地區唯一的特大城市 。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6] ,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南京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明清時期中國一半以上的狀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貢院。截至2013年,南京各類高等院校74所,其中211高校8所,僅次於北京上海;國家重點實驗室25所、國家重點學科169個、兩院院士83人,均居中國第三。


蘇州,古稱吳,簡稱為蘇,又稱姑蘇、平江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中部,是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東臨上海,南接嘉興,西抱太湖,北依長江。

蘇州是中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曆史,是吳文化的發祥地。蘇州人多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蘇州園林是中國私家園林的代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蘇州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國民黨時期,南京還是國民黨時期中國的首都,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解放初期,江蘇是三塊,蘇南行政署,蘇北行政署,南京是直轄市。後來地區行政改革,取消南京直轄市地位,但也不至於降格為普通地級市,所以做為江蘇省省會。解放前江蘇省省會在鎮江。

其實現在這樣挺好的啊,

南京——政治中心

蘇州——經濟中心


甜蜜生活


南京地方沒蘇州大,經濟沒蘇州好,人口沒蘇州多,地理位置沒蘇州好,風景也沒蘇州好,5A級景區也沒蘇州多,高級五星賓館沒蘇州多,說到人文,國家兩院院士也沒有蘇州多,世界500強企業也沒有蘇州多,國家千人人才也沒有蘇州多,還有很多很多就不說了,看看南京有什麼能跟蘇州比。蘇州也不想做什麼省會城市,蘇州要做的是世界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