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具的廣告圈,悲催的廣告人,華帝笑,葉茂中哭,比亞迪鬧?

這兩天的廣告圈傳媒圈非常的熱鬧,這件事就是從世界盃開始的,世界盃中國除了足球沒參加外,其它全都參加了而且非常的熱鬧,尤其是中國的廣告,先有華帝的法國隊奪冠退全款。然後有葉茂中的敗寇喧囂,華帝成王賭贏了,是最大的贏家,葉茂中的一招鮮吃遍天老三樣不靈了,接下來又有比亞迪的鬧劇,真可謂是一波三折看慣風輕雲淡一杯濁酒喜相逢。

杯具的廣告圈,悲催的廣告人,華帝笑,葉茂中哭,比亞迪鬧?

這也確實真的非常的熱鬧,華帝成王,葉茂中敗寇,全球華人總裁卓越行銷力導師暨中國廣告傳媒培訓第一人,品牌競合力暨切割領導力藝術創始人兼總教練彭小東導師認為:這都是技術層面上的事,還可以討論!可是比亞迪這件事情,卻讓我們的乙方廣告公司,活動公司,媒體公司悲催,杯具了?糾結啊,蒼天大地藍天白雲啊太不公平了,真的是甲方是金爸爸,乙方是龜孫子,可惜的是這次龜孫子也太龜了,居然是假的,真的不騙你,假的,真假目前的確還不太好說,但是一次又一次我們的乙方賠了笑臉,燒腦,跪下!捱打,再來打我幾耳光真的我不痛,還要求甲方施捨。

杯具的廣告圈,悲催的廣告人,華帝笑,葉茂中哭,比亞迪鬧?

問題是真正甲方毫不知情,這就有點可笑又可氣更可憐!其實這些我認為這都是我們的自己的自作自受,今天的甲方都是我們這些做乙方的嬌生慣養,一句話說實在的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也再次說明了廣告公司,活動公司,媒體公司我們自身的劣根性,為了一點業務一點利益,相互碾壓,相互打壓甚至不擇手段,自己墊錢,墊到公司倒閉墊到傾家破產墊到妻離子散,沒有尊嚴沒有操守一謂的討好甲方,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其實很簡單也很可笑。在信息交通通訊發達的今天,居然還有這種不可能被原諒和饒恕的低級錯誤,是烏龍球嗎?還是比亞迪高層的內鬥還是內訌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我們應該深思反省和自我檢討!

杯具的廣告圈,悲催的廣告人,華帝笑,葉茂中哭,比亞迪鬧?

回頭我們看看事情的經過:在世界盃期間,兩件事被討論最多,起初是葉茂中的洗腦廣告,後來是華帝。華帝宣稱法國隊奪冠退全款,這種套路不新鮮,被用了太多次了,所以起初大家並沒有那麼在意,但是隨著法國隊小組出線,進8強,4強,決賽,4:2奪冠,華帝被刷屏了,誰能猜到,這種小概率事件能被賭中呢?這幾天網民給華帝算出賬了,要退款7900萬,同時法國隊奪冠後華帝股票漲停,葉茂中拍的那幾支廣告在央視投放的密集度,至少都是過億的媒介費用,問題最主要的是現在沒聲音了,所以彭小東導師反正裡外裡華帝都是贏了。

杯具的廣告圈,悲催的廣告人,華帝笑,葉茂中哭,比亞迪鬧?

這也是廣告思維和傳播創意的區別,以前在評價一個好廣告創意時,首先得是聰明有創造性的,然後得一句話能描述清楚一個創意,這就是好創意。現在如果評價一個傳播創意呢,首先得是可以生長有生命力的信息,然後也是需要簡單,簡單的信息在傳播中才不容易丟失信息點。而華帝這次,是個好的傳播創意,恰好又碰上了好運氣。“法國隊奪冠退全款”,一共就8個字,而描述的信息卻是有生命力的,如果最開始大家關注度還不高,是因為大家覺得不過是一次蹭熱點營銷,法國隊奪冠的幾率太小了,而後來,法國隊每晉級一次,這個信息就被放大一次,直到法國隊進了決賽,這個信息開始被瘋傳,因為大眾和媒體會認為,這個信息傳播的越廣,華帝越不可能抵賴。直到最後法國隊奪冠,華帝啟動了退款流程,華帝沒有抵賴,而是遵守約定退全款,再被傳播一次。

在此時在世界盃期間投入巨資的知乎,馬蜂窩等品牌,幾乎沒有人再談論。從曝光量和關注度上來說,華帝的傳播贏了葉茂中的廣告。或者說,社交網絡的傳播思維,贏了工業時代的廣告思維。葉茂中輸給了運氣和時代!

一、葉茂中

杯具的廣告圈,悲催的廣告人,華帝笑,葉茂中哭,比亞迪鬧?

小組賽還沒結束呢,知乎、BOSS直聘、馬蜂窩,就已經被評為3大惡俗洗腦式廣告了。很“不幸”,這其中的兩則廣告有人說3則都是葉茂中的手筆,分別是知乎和馬蜂窩。而在世界盃期間,這個目前電視媒體僅有的巨大流量池集中投放,讓人避無可避,也是葉大師提出傳播也必須衝突化的策略。

葉大師總是和“俗廣告”有不解之緣,頭些年電視廣告大行其道的時候,會有些閒的蛋疼的廣告人每年評選“十大惡俗廣告”進行抨擊吐槽,而葉茂中創意的廣告總是“十大惡俗排行榜”常客,比如“地球人都知道”、“洗洗更健康”、“男人一年去兩次海瀾之家”等等。

杯具的廣告圈,悲催的廣告人,華帝笑,葉茂中哭,比亞迪鬧?

然而,讓很多人痛心疾首的是,這些“俗廣告”不但經常在電視上露面,而且總是為企業主賺得盆滿缽傾。而那些獲獎廣告卻不見得如此有效,那些被廣告人、自媒體人追捧的文案也往往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於是,有人罵甲方“傻叉”,有人罵中國人審美有問題,有受虐傾向。其實大可不必,俗廣告成功有成功的邏輯。俗廣告能成為消費端的洗腦式廣告,能成為企業家賺得盆滿缽傾的廣告,並不僅僅在於廣告表達的內容接地氣,更在於其背後洞察衝突的滲透力和解決衝突的“人性化”;否則只是流於表面的俗,距離人心的溝通力就會差上一大截,距離銷售的主動力就更差了。

洗腦的關鍵要製造衝突:從表象看,俗廣告往往訴求單純,場景明確,再加上不停的重複,這讓它的傳播效率大大提高,一般廣告播十遍恐怕也沒有一遍“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的記憶深刻。

杯具的廣告圈,悲催的廣告人,華帝笑,葉茂中哭,比亞迪鬧?

以前,葉茂中指導我們說,一支15秒TVC至少要出現三次品牌名。現在信息更加氾濫,一支TVC只出現三次品牌名恐怕都不夠了。我們看馬蜂窩的廣告,15秒品牌名出現了6次;而知乎的15秒,品牌名居然出現了變態的9次,說話不利索的光這麼多“知乎”都說不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俗廣告帶來的洗腦式衝擊,其不適感會逐漸降低,但消費場景則會越來越清晰。就像史玉柱說的那樣(大意):

消費者可能討厭腦白金的廣告,但知道腦白金是禮品,逢年過節走進超市,想不出送什麼禮的時候,很多人自然而然就選擇了腦白金。扒開迷霧見真章,強化讓消費者記住品牌名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品牌才是解決消費者衝突的唯一方案。

1、洞察消費者衝突——

2、解決消費者衝突——

3、用製造衝突的方式,提醒消費者解決衝突。

史玉柱先給咱們提了一個“今年過節不收禮”的建議,立馬就製造了衝突——“收禮只收腦白金”。先抑後揚的衝突,更加強化了腦白金的禮品屬性,更強勢的建立了送禮人的購買路徑,送禮不能送別的,只能送腦白金。

二、比亞迪

一場涉及約11億金額的廣告詐騙案,讓國產汽車品牌比亞迪竄上媒體頭條。有供應商控訴,在為上海比亞迪從事了1年多推廣工作,墊付上千萬費用之後,沒有收到比亞迪方的一分錢。而上海比亞迪團隊也於6月底解散,負責人李娟於7月12日被捕,並稱背後主謀比亞迪“隱形股東”陳振宇已經失蹤。

7月16日早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發佈澄清公告,再次申明公司與李娟及上海團隊的詐騙事件無關,並表示已經報案,交予警方受理。但供應商們卻不買賬,7月16日下午,上海涉事4家廣告供應商競智、速肯、威瑞以及雨鴻舉行發佈會,對比亞迪的說法予以回擊。有供應商向在場記者提供了2017年5月前的合作合同及相關證明。這場“羅生門”中,涉事的深圳比亞迪官方、李娟和比亞迪上海團隊,以及30多家廣告供應商,都在試圖表達自己的無辜。

杯具的廣告圈,悲催的廣告人,華帝笑,葉茂中哭,比亞迪鬧?

比亞迪:比亞迪及子公司印章並未出借給李娟或遺失:7月12日,比亞迪繼6月13日、7月4日在官網發佈有關聲明後,再發布一則《關於李娟等人冒用比亞迪名義開展相關業務的聲明》(下稱“聲明”),稱李娟假冒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經理身份,使用與比亞迪郵箱域名@byd.com高度近似的郵箱域名@sh-byd.com,偽造比亞迪多枚印章,以比亞迪名義,與多家單位及機構展開廣告宣傳類合作。該聲明還提及,比亞迪已向上海警方報案,李娟因涉嫌犯罪已被警方採取強制措施。

據媒體報道,另一位供應商也談到,李娟與比亞迪通過郵件往來都私聊了兩三年。令供應商更費解的是,李娟為何處心積慮地設局,不惜拖欠供應商的數億元款項,並將這些廣告和活動免費贈送給比亞迪。這無法從商業邏輯上梳理出李娟“涉嫌偽造比亞迪印章和合同詐騙”的意圖。至於一路“騙”到與阿森納俱樂部的戰略合作,並讓比亞迪成為最大的獲利者,則更令人不解。

李娟是揭開謎底的關鍵人物。不同於比亞迪聲明所說的合同詐騙,也有消息稱,李娟因上線陳振宇失聯,不堪被供應商追債而報案,在報案未遂的情況下,以自己1200萬元房子來源不明為由自首。不過,這些信息撲朔迷離,難以求證。上述廣告公司負責人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稱,從未接觸過陳振宇,其公司一直是與李娟在合作。李娟不惜鋌而走險的原因,不排除是她與比亞迪內部的高層聯手構成利益鏈,經銷商要以投放廣告、舉辦活動以及進行贊助等模式來拓展市場,李娟先讓廣告公司等墊付費用,然後由經銷商向比亞迪打報告申請費用,比亞迪的內部人士從中幫忙,等費用審批下來後,幾方再從中分配利益。但他說,這只是一種猜測,目前尚未找到相關證據,還有待警方的偵查結果。

杯具的廣告圈,悲催的廣告人,華帝笑,葉茂中哭,比亞迪鬧?

目前,多家供貨商手上握有的合同都是李娟以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名義簽訂。比亞迪在聲明中提到李娟 “偽造公章”、“免費廣告宣傳”等,應該都有證據支撐,撇清了比亞迪與李娟的關係。“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畢竟比亞迪是從中受益的。”上述負責人不相信比亞迪本身已成為這樁涉及諸多廣告協議的詐騙行為受害方,但他也坦承,拿不出與比亞迪深圳總部直接簽訂的合同,從比亞迪要回墊付款的可能性並不大

....(來源於“媒無界”微信號,未完待續,版權歸彭小東導師所有,違者必究,轉載需註明作者及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