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壓正》:許晴的媚,周韻的美,以及姜文的范

《邪不壓正》:許晴的媚,周韻的美,以及姜文的範

華語電影分為三類:陳凱歌的電影、姜文的電影以及其他人的電影。相比於向市場低頭,姜陳二人的電影風格已開始表達自身對於電影藝術和影像哲學的認知,只是陳凱歌的電影偏向於學院派,在莊嚴的外表下包藏了風花雪月,而姜文的電影更像於半路出家的“二混子”,看似滿嘴痞氣,實則接著地氣。

很難為姜文的電影風格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他總喜歡跟觀眾和市場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他的電影裡有著“老北京”式密集快速的幽默對白,更有充滿暴力與性的“荷爾蒙”。但是,他總習慣在影片中通過戲謔的方式來討論嚴肅的哲學命題。這些命題對於劇情而言看似可有可無,簡單也不簡單。整片看似正經,實則是戲謔。可是你說他的電影過於戲謔,他又總是能啟發觀眾沉思。比如《讓子彈飛》講出了“如果你活著,早晚都會死。如果你死了,你永遠都是活著”;《一步之遙》又說出了“Tobe or not to be,是這麼著還是那麼著”。而《邪不壓正》中,他藉著藍老爺與李天然對白道出了“你到底知不知道你現在想幹什麼?”這種充滿哲學韻味的對白在電影中大量的存在,實際上卻拉高了普通觀眾觀影的門檻,造成了電影晦澀難懂,使其註定不是容易被市場接受。

《邪不壓正》:許晴的媚,周韻的美,以及姜文的範

但是,應該說,這種風格已成為華語電影中獨有的一個符號,市場對其影片的解構和理解已經大於影片本身。《陽光燦爛的日子》可謂此種風格的試水,而《讓子彈飛》則可以說是完全樹立起這種別具一格的風格。而作為民國三部曲的終章,《邪不壓正》整體延續了這種“戲謔”風格。簡單來說,這種風格與“北京人”擅長的插科打諢類似,即用詼諧有趣的話來講述深刻哲理。比如李天然和朱潛龍決戰的那場戲,李天然質問朱潛龍為何上屋頂尋槍,明明“地上那麼多槍”。朱潛龍回應說“我忘了”。原本激烈嚴肅的場景無形中被“戲謔”了一把。這種“戲謔”其實是姜文隱喻某種意義的方式。

影片的故事不難理解,其實就是一個男孩成長為男人後,決心復仇的故事。在復仇的過程中,他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最終不僅復仇成功,也找回了自己。但是,如果只是簡單把故事講好顯然不是姜文的風格,他在原本可以三言兩句就講盡的故事中增加了太多的隱喻,影射了浮華亂世中的芸芸眾生,才是電影要表達的主題。

《邪不壓正》:許晴的媚,周韻的美,以及姜文的範

主角設計自然帶有隱喻意義。藍老爺、朱潛龍和根本三個人都是想把對方當棋子的棋手,他們都以為自己可以左右時局。可是在動盪歷史進程中,他們其實都是身不由己的棋子。這些人物的設計都在揶揄那些自以為是卻又一事無成的小人物。李天然為復仇而活,但是卻沒有思考過該如何復仇,怎樣復仇,在仇人面前畏首畏尾,猶豫不決,而當他拋棄這些想法念頭之後,不計後果的行動起來,才最終成功得以復仇。姜文利用這個角色諷刺了“不肯定行動的論證派”,而大肆讚揚了“行動才是王道”的法則。

《邪不壓正》:許晴的媚,周韻的美,以及姜文的範

影片中所設計的女性角色也頗有一番意思。姜文將其對女性的理解都通過影片的人物形象隱喻出來。許晴所扮演的交際花唐鳳儀妖媚風騷,足以挑動所有男性的荷爾蒙。她有女性物化的一面,追求權勢、也向往愛情,明知李天然是回來復仇,卻寧可受難也不願告密。但是在威脅強權面前又顯得懦弱。周韻所扮演的關巧紅則更顯得淳樸與真誠。對比藍老爺,她更像李天然的引路人,她顯然打開了李天然的情竇,在他猶豫不覺的時候給了他前進的方向。她是推動劇中人物性格成長的關鍵。可以說,關巧紅是姜文對於女性理解的集大成中,獨立、堅強、不依附男性、有主見,甚至可以幫助男性成長。如此人物定位在前作《讓子彈飛》就已存在,劉嘉玲飾演的師爺夫人嫵媚心機,周韻飾演的“花姐”純真無染。單從女性角色形象與性格設置上看,《邪不壓正》也是如出一轍。

《邪不壓正》:許晴的媚,周韻的美,以及姜文的範

姜文在配角的處理同樣也包含隱喻語境。比如,他將一位前清的公公設計成影評人的角色,藉著關巧紅的嘴說出了潘公公對於電影評價一直只有5個字,隱喻那些影評人的評價看似專業,實則完全不懂電影真諦。而在最後,站著死的潘公公似乎也在諷刺影評人“站著說話不腰疼”。這些設計都透露姜文濃郁的個人風格以及其對於《一步之遙》評價的反擊。

稱謂也更是如此。比如,影片開篇,朱潛龍稱師傅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後就殺死了這位“老父親”。藍老爺殺死美國人亨得勒醫生後,宣稱自己是李天然的“爸爸”。這種看似維護親情的稱謂,掩飾了爾虞我詐中的“信任利用”。而朱潛龍跪拜朱元璋畫像,與其將李天然做成雕塑跪拜在其師傅雕塑前的設計,也被賦予了相當多的意義,奸人偽裝成忠臣,而忠臣則被反誣成奸人,在確定與否定的雙向選擇中,人物個性及其隱喻的意義逐一出現,並且頗有點唱作臉譜的功用,在一唱一和的對話中,每個人都畫上了具有人物特質的外衣。

《邪不壓正》:許晴的媚,周韻的美,以及姜文的範

場景的佈置同樣具有深意。比如,屋脊之上與屋脊之下就被設計成兩個不同的時空,屋脊之下是快意恩仇、爾虞我詐的江湖,而屋脊之上則是李天然與關巧紅純真愛情的淨土。然而,隱喻過多,造成了一種敘事結構脫節的反效果,雖然姜文想借機表達其對於電影藝術的理解,但是實際上提高了觀影門檻,無形之中拉大了其與普通觀眾的距離。隱喻太多,造成影片人物角色的空洞化和臉譜化,從而與故事情節存在某種撕裂。而故事內容的緊湊程度又不足以推動劇情,只能依靠大量的旁邊來解釋。而場景安排也存在一定程度混亂,從而加大了這種撕裂感,比如影片刻意設計的屋脊之上與屋脊之下兩種時空意義,在最後的師兄弟決戰場景中又模糊了其中的界限,將兩個空間融合在一起,這等於變相否決其中的隱喻意義。

而且,整體的故事結構過於隨意,江湖演繹的春秋筆法淡化了國仇家恨的時代背景,套路與反套路的變動模糊了敘事結構,人物性格和動機捉摸不定弱化了人物塑造的深刻性,性與暴力的荷爾蒙反而成為影片最大的亮點。觀眾記住了彭于晏性感的肉體、許晴的嫵媚身姿,卻看不明白李天然在陌生又熟悉的北平城橫衝直撞是為了什麼,也看不懂唐鳳儀為何要讓李天然在她的屁股上蓋了一個印。

《邪不壓正》:許晴的媚,周韻的美,以及姜文的範

此外,影片的英文名字也頗為有趣。“hiddenman”直譯為“隱藏的人”,對應的是原著《俠隱》中的“隱”。然而,影片中對於“隱”卻沒有過多的刻畫,藍老爺讓李天然躲在鐘樓中就稱為“隱”可能過於牽強。而“俠”的概念也表現不夠成分,李天然動機是報私仇,這與“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理念顯然不符。而如果把“俠隱”理解中每一個肩負國仇家恨的中國人,他們隱藏在平頭百姓之中,倒也理解得通。影片中也有這樣的描寫,比如洋車伕都是藍老爺手上的“俠客”,為其打探消息,消滅奸佞。但是影片對此的筆墨又不多,弱化“俠隱”的涵義。對比《消失的子彈》,後者在這方面的韻味更濃些。

總體而言,《邪不壓正》仍舊是具有濃烈姜文風格的電影,風格上與前作異曲同工,同樣的隱喻、同樣的戲謔,同樣的觀眾接受不能。也應該承認,要看懂姜文的電影,比看懂一本書更難。因為每個鏡頭所隱喻的意義和內涵可能比文字帶給我們的意義還要抽象。但是不可否認,在如今華語電影中,有著太多向資本低頭的電影,我們急需象姜文這樣對電影藝術和影像哲學有著獨特思考的導演來填補空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