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船從軍」登陸作戰中民船如何發揮作用?

「民船从军」登陆作战中民船如何发挥作用?

近日,堪稱全世界最神秘的一艘“民船”於阿曼一處幹船塢進行例行維護,引發廣泛關注。這艘名為“海洋貿易者”的滾裝船乍一看其貌不揚,其外表沒有明顯的武器安裝位,也沒有軍艦密集的雷達天線,第一眼很難將它和“軍用艦船”聯繫起來。

但是,誰又能想到它從2013年接受改裝並轉隸美國軍事海運司令部之後,就一直秘密地在全球各地支持特種部隊的作戰任務呢?+

“海洋貿易者”原有的車輛和貨物甲板被改造為直升機庫和起降平臺,能夠同時支持2架特戰型“黑鷹”起降;貨艙被改造為囊括小型醫院、倉庫、通訊室在內的居住艙,能夠容納超過200名特戰隊員,並在不接受外部支援和補給的情況下支持全船和艦載特種部隊作戰至少45天。

「民船从军」登陆作战中民船如何发挥作用?

圖為阿曼幹船塢公司在宣發材料中拍攝到的“海洋貿易者”號。(攝影:DAVID KOZDRON)

重裝備成建制上岸離不開民用滾裝船

事實上,“海洋貿易者”號並不是特例,其之所以令人格外關注,只是因為它在服役週期中“神出鬼沒”,自2013年駛入海洋至今五年多之後,才首次再度亮相。

拋開這層神秘感不說,民用船舶被用作軍事用途,其實並不是非常奇怪的現象,反倒是在登陸作戰和陸地武力投送中,各國海軍實際上都大量使用民用船隻,作為軍用船舶的補充和輔助。

比方說,美國海運司令部就公開擁有16艘大型滾裝船,這些船隻被稱為“海上預置艦”,並分為地中海、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三個中隊,而任意一箇中隊都裝載有一整個遠征旅級戰鬥隊的全部裝備,外加這個旅作戰一個月所需的所有補給。

「民船从军」登陆作战中民船如何发挥作用?

圖為美國海運司令部的預置艦正在裝載車輛和物資。(來源:美國海軍)

除此之外,還有額外8艘大型滾裝船位於美國陸軍的管理之下,它們裝載著3個裝甲營級戰鬥隊,以及3個重裝機械化步兵營級戰鬥隊的所有裝備,長時間在中東一帶海面上待命:一旦有美國陸軍需要介入的事態爆發,美國強大的戰略空運力量將把作戰部隊的人員在24小時內調運到登陸港口,滾裝船一靠岸便是齊裝滿員,立即可以披掛上陣。

而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也有相當數量的汽車/客運滾裝船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陸軍大型裝備的裝載, 關鍵時刻用做裝備的運輸毫無問題。

集裝箱船和直升機航母,其實只隔一層窗戶紙

當然,除了使用滾裝船或貨船在開闢登陸場或取得碼頭後輸送裝備之外,民船在現代登陸作戰和戰力投送任務上還有別的用法,甚至在稍作改裝之後,就能和軍艦“並肩作戰”。但是,不具備相應防禦能力和抗打擊能力的民船一旦遭遇襲擊,總是不免損失慘重。

「民船从军」登陆作战中民船如何发挥作用?

圖為正在起降“鷂”式戰鬥機的“大西洋運送者”,甲板上另有2架CH-47。(來源:Thinkdefence)

而一提到“民船用於作戰任務損失慘重”的案例,那就免不了提起在1982年的英國-阿根廷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中被阿根廷“飛魚”反艦導彈命中,最終沉沒的“大西洋運送者”號集裝箱船(MV-Atlantic-Conveyor)。

誠然,後世的評論多集中在對英國皇家海軍常設戰力的不足,以及改造民船中的疏忽上——“大西洋運送者”在出發時還來不及安裝原定設置的電子干擾和軟殺傷系統,這是其最終被輕而易舉擊沉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英國皇家海軍航母數量不足的馬島戰場上,“大西洋運送者”作為“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中轉和加油的平臺,起到了無法替代的作用:從阿森松島要飛往作戰海區的10架“鷂”,以及至少4架“直奴幹”重型直升機,就是由大西洋運送者號承擔的途中中轉任務。

「民船从军」登陆作战中民船如何发挥作用?

圖為在建造中的巨型集裝箱船。(來源:Informa)

毫無疑問“大西洋運送者”號的沉沒對各國海軍而言都是印象深刻的教訓,但其運用思路完全是可以借鑑的:除卻“大西洋運送者”之外,它的同級船“大西洋堤道”(MV-Atlantic Causeway)、以及同屬集裝箱船的“天文學家”(MV-Astronomer)和“競爭者貝札特”(MV-Contender Bezant)都參與了戰前改裝,成為了航空運輸船和直升機支援平臺。後者更是在戰後被英國皇家海軍收入作戰序列,易名“百眼巨人”號航空訓練艦。

相比之下,眼下中國各航運公司的集裝箱船要大得多,因此其在拆除集裝箱架之後的甲板空間幾乎可以和航母媲美——即便是隻起降直升機,其作戰意義也絲毫不可小覷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旋鈕工作室

監製: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民船从军」登陆作战中民船如何发挥作用?

精彩推薦

科普中國

軍事科技前沿微平臺

Military2016

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