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毛驢車,在塔里木綠洲的盡頭漸漸消去(下)

古老的毛驢車,在塔里木綠洲的盡頭漸漸消去(下)

行走在新疆塔里木綠洲盆地,無處不見毛驢車的身影,特別是巴扎日(趕集日),趕巴扎的人們,或騎著毛驢或趕著毛驢車,南來北往,川流不息,延綿好幾公里。毛驢和毛驢車作為綠洲人的代步和運輸工具,在塔里木綠洲之間、在荒漠與沙漠之間,川流延綿了千餘年。毛驢和毛驢車一直是塔里木綠洲的一道風景。

在拜城縣克孜爾千佛洞的第13窟東壁壁畫的《商旅負販圖》中,描繪了塔里木的先民和絲綢之路上的商客們,趕驢馱運各類商品和生活用品的情景。毛驢和毛驢一直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交通工具,承載著塔里木盆地的歷史記憶,在大漠與綠洲之間碾出了深深的轍痕。不論毛驢車的車輪還是橡膠輪胎。

古老的毛驢車,在塔里木綠洲的盡頭漸漸消去(下)

古老的毛驢車,在塔里木綠洲的盡頭漸漸消去(下)

古老的毛驢車,在塔里木綠洲的盡頭漸漸消去(下)

古老的毛驢車,在塔里木綠洲的盡頭漸漸消去(下)

古老的毛驢車,在塔里木綠洲的盡頭漸漸消去(下)

新疆有毛驢100多萬頭,其中,70%左右在塔里木盆地。眾多的毛驢拉載著綠洲人或農耕、或遠行、或追趕著永無休止的巴扎。巴紮上,毛驢車不僅是交通工具,還是一個流動的售貨攤。農民把自己種的西瓜、甜瓜、葡萄、杏子、恰瑪古、蔬菜等農副產品放到毛驢車上,拉到巴紮上或銷售、或交換,銷售的是辛勤的果實,換回的是開心和希望。

塔里木人家、特別是的維吾爾人家幾乎家家戶戶都養毛驢,有的家庭有5、6頭毛驢,毛驢車也有好幾輛。外出的人們各有各的“專車”,趕車的有銀鬚拂胸的老人,也有年輕貌美的姑娘和帥氣的小夥。驢蹄聲伴著銅鈴聲、歌聲和笑聲,在綠洲中的林蔭道上蔓延擴散開去。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驢蹄聲與摩托車、汽車的馬達聲、喇叭聲交匯,並逐漸被摩托車、電動三輪車、小汽車等現代交通工具所代替。綠洲上的人們騎著摩托車、駕駛著電動三輪車、小汽車追趕著一個個或近或遠的巴扎,穿行在綠洲與大漠之間,這一替代來的是那麼的迅速和徹底,並義無反顧的飛速前行。有人說毛驢車的背後,是新疆古老歷史文化的縮影,也是新疆特有民族風情的體現。如今,人們只能看到古老的毛驢車在綠洲的盡頭漸行漸遠,一點點的消去。

古老的毛驢車,在塔里木綠洲的盡頭漸漸消去(下)

古老的毛驢車,在塔里木綠洲的盡頭漸漸消去(下)

古老的毛驢車,在塔里木綠洲的盡頭漸漸消去(下)

古老的毛驢車,在塔里木綠洲的盡頭漸漸消去(下)

古老的毛驢車,在塔里木綠洲的盡頭漸漸消去(下)

古老的毛驢車,在塔里木綠洲的盡頭漸漸消去(下)

古老的毛驢車,在塔里木綠洲的盡頭漸漸消去(下)

古老的毛驢車,在塔里木綠洲的盡頭漸漸消去(下)

古老的毛驢車,在塔里木綠洲的盡頭漸漸消去(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