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拔草隈研吾新作,這回他把“綠洲”裝進城市(送餐券)

拔草隈研吾新作,這回他把“綠洲”裝進城市(送餐券)

拔草隈研吾新作,這回他把“綠洲”裝進城市(送餐券)
拔草隈研吾新作,這回他把“綠洲”裝進城市(送餐券)拔草隈研吾新作,這回他把“綠洲”裝進城市(送餐券)

隈研吾,出生於1954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建築系。他曾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回國後在東京創辦自己的工作室。近30年來,他先後在20個國家參與多個建築項目,攬獲無數嘉獎。隈研吾長期致力於新材料研究,希望以此取代傳統的鋼筋和混凝土材料。他的主要作品包括樓宇、亭閣和裝置作品等。他的建築作品始終以人為本,與周邊的文化和生態環境巧妙交融。圖為隈研吾與他的作品“漩渦”

如果只是從望京凱悅酒店門前路過,你或許很難想象這座建築裡藏著什麼。輪廓直接、外表收斂,它看起來與望京中央商務區一樣“西裝革履”。但無縫環繞的自然庭院和時常有人悠閒散步的中央公園又洩露了它的真性格——空氣、植物、不被阻隔的綠色。這正是建築師隈研吾想要表達的——一片激發空間使用者與大自然關係的“都市綠洲”。

拔草隈研吾新作,这回他把“绿洲”装进城市(送餐券)

隈研吾對“居有竹”充滿執著,走進大堂,三叢高聳的室內竹林就率先充滿視野。除了讓“綠洲”“森林”的概念落進現實,用錯落的植物營造疏離關係也是隈研吾常用的空間魔法。從竹林間的縫隙穿過,會發現被大片苔蘚、樹枝圖案地毯覆蓋的大堂咖啡區,靈感源自中國西南部的梯田,隈研吾將亮色軟質的沙發座椅分放在高低不同的兩層區域。起伏、色彩、層次、新鮮感、好奇心,自然能給予人的感受從不會單調,於是“城市綠洲”中的起起落落還再繼續——酒店的Market Café餐廳要從大堂“下山”抵達,木質屋脊和流水聲讓就餐成為一場浸入式遊戲。

拔草隈研吾新作,这回他把“绿洲”装进城市(送餐券)

大堂的綠色地毯與綠植形成一種自然的呼應,而從天花到牆側的格柵和紋樣,都為整個空間帶來一種立體的視覺效果,這是非常具有隈研吾特色的設計方式。

拔草隈研吾新作,这回他把“绿洲”装进城市(送餐券)

酒店的下沉式餐廳是整個酒店裡最具設計感的一方區域,隈研吾用這種木質格柵屋頂,在室內營造了一種公園般的自然氛圍。

不管是晴朗還是陰雨,天光都會通過屋頂橡木百葉窗的“過濾”來到大堂,在苔蘚地毯和竹葉間留下一點影子,或者和牆壁、臺階上的石紋木紋交錯重疊。隈研吾曾這樣闡釋:“自然光和自然材料是一體的,所謂的天然不僅僅是牆面或地板上的紋路,也包括這些材料與自然光線相互作用後形成的光影和變化。”由此,戶外真實的狀態並沒有被人造綠洲的概念隔絕,天氣也成了喝咖啡時一抬頭就能聊起來的事。

酒店裡不乏藝術作品的點綴,宴會廳的電梯前懸掛著的這件大型藝術品名叫Phenomenal of Water,寓意著自然與環境的關係。

拔草隈研吾新作,这回他把“绿洲”装进城市(送餐券)

宴會廳的門口有一處面積寬闊的社交區域,可以滿足周邊各大企業與公司的商務需求,而自然的氛圍又能讓人們在忙碌工作之餘,將眼睛沐浴在風景裡。隈研吾認為望京是一塊“飛地”,不屬於老北京,像一個新的城市,在這裡重新思考自然與人類,忙碌和逃離之間的關係,是他用設計帶給人們的啟發。

自然總是隨隙而來,比如從某個電梯口走出時,你會突然發現窗外是一片綠草白石相間的屋頂景觀;站在通往二層會議廳的獨立滾梯,名叫Phenomenal of Water的藝術品正試圖隨著你視角的變化描述水和霧的形態。當然,一些驚喜還是要靠住客的好奇心來發掘,比如公共區域中柵格掩映的休息空間和牆面完全被木材質包裹的健身房,又或者是有樹枝一樣暗暗紋路和貝殼光澤的馬賽克泳池底。

拔草隈研吾新作,这回他把“绿洲”装进城市(送餐券)

雖然以中國鄉村的傳統住宅“三合院”為整棟建築的基礎概念,通常與富貴掛鉤的“獨門獨戶”觀念卻在隈研吾的設計中得到了消解。雖然有14間客房擁有以植物做分隔的獨立露臺,但酒店的自然庭院不設置圍牆,附近居民和路人也可以走上林間步道,從大堂的玻璃窗望出去,除了綠樹,被緩緩推行的嬰兒車和飛速通過的年輕人也形成某種生活質感。從酒店二層的會議區可以眺望到對面的一棟辦公樓(“三合院”的一部分,同樣由隈研吾設計),其間一片小小的室內花園的影子也和酒店內的綠意呼應。

拔草隈研吾新作,这回他把“绿洲”装进城市(送餐券)

酒店的客房視野開闊,落地玻璃窗之外是扎哈設計的望京SOHO。

拔草隈研吾新作,这回他把“绿洲”装进城市(送餐券)

如果對不遠處的望京SOHO感興趣,或提醒自己對這片區域抱有野心,你可以要求住在能看到它的房間,當然中間還隔著一面大窗和樹木茂密的望京中央公園(在酒店的348間客房中,有96間擁有這樣的景觀)。客房之外,是北方城市大刀闊斧般的四季更迭;客房內部,橡木傢俱、皮質沙發、延續進來的苔蘚植物地毯和手工製作的褶皺紙床頭燈卻在盡力讓居住變得溫吞柔和。隈研吾曾在採訪中將望京稱為“飛地”——“我認為望京是個不同的世界,不屬於老北京,像一個新的城市”。是的,重新思考自然與人,並蓄忙碌和逃離,至少在建築師的感知裡,這裡正在長出性格。

隈研吾:大/小展

建築不僅是冰冷的水泥巨人,它理應擁有鮮活的生命。在北京望京凱悅酒店一側的展覽館中,隈研吾首次在北京舉辦了個人展覽——大/小展,更全面的為我們展示了大師的“自然之道”

看點1.身臨其境

還原了竹屋、太宰府星巴克和東京大學研究大樓三處大師設計的實景,讓觀者雖身處北京,卻如身臨其境地貼近世界著名建築。

拔草隈研吾新作,这回他把“绿洲”装进城市(送餐券)

長城腳下公社——竹屋(Great Bamboo Wall)

拔草隈研吾新作,这回他把“绿洲”装进城市(送餐券)

日本福岡太宰府星巴克(Starbucks Coffee)

拔草隈研吾新作,这回他把“绿洲”装进城市(送餐券)

東京大學研究大樓(Daiwa Ubiquitous ComputingResearch Building)

看點2.發現大師內心世界

拔草隈研吾新作,这回他把“绿洲”装进城市(送餐券)

展區紗幕以及隈研吾先生的部分展品模型、照片

大師通過七塊紗幕講述了自己從普通人成為世界一流設計師的歷程。該展紗幕和視頻均有由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視頻影像總設計楊慶生創意製作。

看點3.“旋渦”

拔草隈研吾新作,这回他把“绿洲”装进城市(送餐券)

文化傳承和演繹也是這個展覽要與我們講述的,展覽上隈研吾以中國明朝服飾為靈感,特別設計製作了一款介於裝置與建築之間的作品——“旋渦”。

互動有禮

看了這篇文章,你最喜歡這間酒店的哪些設計細節呢?你住過哪些大隱於市的自然系酒店?留言與我們分享吧!我們將從留言中選出5位讀者送出北京望京凱悅酒店週日早午餐的餐券!

攝影 / Boris Shiu

視覺 / 韓健

文字 / 閆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