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節操!這家公司連續28個跌停,券商竟曾11次「強烈推薦」

昨日(7月17日),證監會北京監管局在其官網掛出了《關於對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這次處罰起因就是民生證券在ST保千里被立案調查後,依然發佈了11篇評級為強烈推薦的研報。

没节操!这家公司连续28个跌停,券商竟曾11次“强烈推荐”

保千里被立案調查後,民生證券竟然11次"強烈推薦"

2015年以來,保千里曾因無人駕駛、車聯網、VR等概念被市場追捧,某機構曾評價其為“國內最具創新能力的高科技公司之一”。不過就是這樣一度被投資人寄予期望的公司卻在去年下半年讓大批投資人叫苦不迭。

2016年年底,保千里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隨後公司股價較為平穩地運行了近半年時間。不過在此期間,公司發佈的6份《關於立案調查進展暨風險提示的公告》中明確指出“如公司因前述立案調查事項被中國證監會最終認定存在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行為,公司股票存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暫停上市的風險。”

2017年7月12日,公司公告了證監會的立案調查結果,及對公司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和上一屆董事會成員等一系列人員的處罰決定。隨後不久的7月25日起,公司因重大事項停牌,這一停就是近半年。這半年內,關於公司的諸如控股股東涉嫌非經營性佔用公司資金、股東股份遭司法凍結、債務逾期等多個負面消息持續發酵。而這也導致去年12月29日,公司復牌後股價也一瀉千里。

没节操!这家公司连续28个跌停,券商竟曾11次“强烈推荐”

不過就是這樣一支顯而易見的問題股卻不乏“鐵桿粉絲”。據公開信息顯示,在2016年底保千里被立案調查後,民生證券的分析師卻針對保千里一連發布了11篇評級為“強烈推薦”的研報。

鑑於上述系列研報發佈的大部分時間內,公司並未停牌,如果有投資人當時因為看了研報而買入保千里的股票,那虧損的程度可能是巨大的,去年7月公司股價曾一度超13元/股,而目前公司已墜入“一元股”的行列。雖然相關分析師無需為投資人的損失負責,但監管機構的問責卻難以逃脫。

没节操!这家公司连续28个跌停,券商竟曾11次“强烈推荐”

根據證監會北京監管局昨日在其官網掛出的《關於對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顯示,民生證券的這一系列研報存在兩大問題:

一、在保千里被立案調查後,公司發佈11篇評級為強烈推薦的研報,未對立案調查情況進行風險提示。研報評級、風險提示審慎性不足。

二、公司發佈題為《立案調查出結果,不確定因素消除》的強烈推薦簡評,認為“本次立案調查結果對公司的主營業務不構成重大影響”“影響股價的不確定因素正在消除”,相關判斷理由不充分、結論不審慎。

證監會北京監管局認為,這些問題反映出民生證券對研究報告質量控制和合規審查把關不嚴,並要求民生證券加強對研究報告的質量控制和合規管理,做到實質複核;改進研究人員考核機制等。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這已經不是民生證券近年來第一次出現研報的質量、合規問題。

2015年底,民生證券的兩篇“奇葩研報”曾引發市場圍觀,這兩篇研報的標題分別為《和尚,你又在與哪個女人糾纏?——唐僧的911》和《傳媒行業“亞文化”深度調研系列:粉紅當道,宅腐盛行》,而就內容來看也不乏文風失當的問題。當時有媒體報道稱,這兩篇研報的相關涉事人員遭被公司內部處罰。

監管趨嚴,“奇葩研報”得不償失

近年來,券商由於研報而遭行政處罰的現象時有出現,個別“奇葩研報”也一度成為市場的笑談。

針對“奇葩研報”等券商分析師作為不合規的現象,在2年前監管部門曾打出過一套組合拳。2016年4月,中國證券業協會曾發佈消息稱,個別證券分析師撰寫的證券研究報告存在用語不客觀、不審慎、過度娛樂化、低俗化等問題,並對6名從業人員採取自律懲戒措施,同時將相關情況記入協會從業人員誠信信息系統。當時,證監會上海證監局、北京證監局也都發文,要求規範證券期貨機構發佈研究報告等業務行為。此外,當年的8月、9月,證監會曾先後兩次通報了一批不合規的分析師研究報告。

不過,在監管高壓下,仍然不乏越矩者。去年12月,證監會上海監管局曾對上海某大型券商分析師出具警示函,原因仍然是幾份出格的研報。該警示函顯示,上海證監局認為該分析師發表的幾份研報涉及“估值倍數調整依據不充分,不審慎”、“信息來源標註不完整”的問題。

没节操!这家公司连续28个跌停,券商竟曾11次“强烈推荐”

資料圖(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小小一份研報不僅事關寫作分析師本人的市場聲譽,還能折射出券商內部合規管理的嚴謹度,而這也直接關係到各券商的分類評級。

根據2017年證監會修訂的《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下文簡稱《規定》)第九條規定,評價期內證券公司因違法違規行為被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採取出具警示函並在轄區內通報,責令改正,責令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的,將在分類評價中予以扣分。

而分類評級由於事關券商申請增加業務種類、新設營業網點、發行上市、確定新業務、新產品試點範圍、繳納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具體比例等多個券商經營、發展的“要害”,所以日益受到各券商的重視。

從《規定》來看,相比需要全員努力才能得到的加分項,扣分顯得更為容易。券商因為分析師的幾份研報不審慎、不合規就被輕易扣去了分數,顯然得不償失。

不過多位券商分析師向記者指出,近年來,研究所對合規的要求越來越嚴。某中型券商研究所人士向記者表示,“現在我們研究所對合規的要求越來越高,涉及合規的事情不少。據我所知,其他券商的研究所也是這樣。”

某大型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目前其所在研究所規定,在研報發佈前須經過6-7道審核,而以往發研報不用審這麼多道。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