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橫掃上海灘的閩系地王欠債更猛!開發商還扛得住嗎?

摘要:超高價拿地,地王不好當!

曾橫掃上海灘的閩系地王欠債更猛!開發商還扛得住嗎?

撰文|張銀銀

又一個“地王”在找下家了!

昨天,槓桿遊戲寫了“地王”信達地產落寞,《往日大佬“地王”落寞背後,昭示了樓市怎樣的未來?|財報·槓》(3月28日)。

今天我們接著聊聊2016年以110.1億元,溢價率為139%,創下當時我國住宅土地市場單價之最,橫掃上海灘的閩系地產巨頭融信中國。

那年,融信中國靠此一戰成名。

如今,3月26日,融信中國發布的2017年報顯示,期內實現銷售額502.35億元,同比增加103.88%;營業收入303.41億元,同比增加166.82%。

似乎不錯,但背後隱藏的秘密,“地王”不容易,箇中艱辛自己知道。

1、營收大增背後,利潤率持續下滑

融信中國高營收的同時,毛利率卻下滑,2017年毛利率僅有16.56%,而2016年為20.24%,2015年時更高36.61%。淨利潤更是,見下圖1。

曾橫掃上海灘的閩系地王欠債更猛!開發商還扛得住嗎?

圖1.融信中國近年利潤情況 圖表來源|中國網地產

年報是這麼解釋的:主要是由於本集團若干下半年交付的物業的毛利率較低或為零。

為什麼低?因為如今地價不低,銷售和營銷成本也大幅攀升,債務成本越來越高。

年報披露,該集團的銷售及營銷成本,由2016年度的人民幣473.37百萬元,增加約72.91%至2017年度的人民幣818.51百萬元,主要是由於本集團項目數目,及銷售人員人數因銷售增加而增加。

實際上,融信中國已經算是趕上了好年景的。

這兩年,房價繼續在漲。2017年,該公司合同銷售建築面積238.69萬平方米,較2016年140.39萬平米增長70%,合同銷售平均售價約21046元/平米,較2016年的17551元/平米上升16.6%。

曾橫掃上海灘的閩系地王欠債更猛!開發商還扛得住嗎?

圖2.融信中國近年銷售情況 圖表來源|中國網地產

近幾年融信中國的銷售額均錄得增長,其中2016、2017兩年呈現大幅度增長,年增長同比雙雙破百達103.9%、106.8%,自2014-2017年以來的年複合增長率也高達77.7%。

值得注意的是,融信中國年報披露,該集團土地儲備的總建築面積約為23.1百萬平方米,其中約1.4百萬平方米為持作出售已竣工物業,約14.8百萬平方米在建,約6.9百萬平方米持作未來開發。

年報稱,融信中國土地儲備的每平米成本,為人民幣6,568元,其中約60.20%的土地位於中國一二線城市的黃金地段。

這個單價相對融創4000塊的地價,其實是要高一些的。而銷售價格上,這意味著房價不能下挫,否則考慮到債務壓力,融信中國壓力會很大。

接著我們就來看看融信中國的債務情況。

曾橫掃上海灘的閩系地王欠債更猛!開發商還扛得住嗎?

2、負債大幅攀升,淨負債率159%;資產抵押增長一倍,近700億元

前幾天,中指院發佈百強房企名單。2017年,為追逐規模擴張,百強房企普遍加大槓桿率驅動規模增長,2017年資產負債率均值為78.9%,較2016年提高2.2個百分點,逼近企業資產負債率紅線。

那麼融信中國呢?

年報顯示,目前融信中國的負債近1400億元,而2016年末為760億元,攀升了83.91%。一個年銷售額500億元的公司,年債務攀升如此之高。

2017年,融信中國的資產負債率81.93%,較2016年的76.66%上升6.88%。

曾橫掃上海灘的閩系地王欠債更猛!開發商還扛得住嗎?

圖3.融信中國資產負債情況 圖表來源|融信中2017年報

顯然,融信中國目前的資產負債率,是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而年報披露,其淨負債率更是高達159%,2016年為98%。融信中國的年報是這麼解釋的:主要是由於借款總額增加。

流動比率方面,2017年為1.69倍,2016年2.10倍)。年報解釋稱,流動比率下降主要是由於合約銷售增加,以及計入流動負債的借款增加。

當然,造成債務激增的原因,還包括410億元的預收房款。見下圖4。

曾橫掃上海灘的閩系地王欠債更猛!開發商還扛得住嗎?

圖4.融信中國負債構成 圖表來源|融信中國2017年報

但反正一句話,債務壓力是增加的。債務為什麼增加?因為要借新還舊,還要繼續跑馬圈地。

融信中國年報顯示,2017年,與海亮地產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戰略合作,獲得海亮地產位於中西部,特別是省會及周邊地區共17個城市的35個項目,超過500萬平米的土地儲備。

通過招拍掛、合併購等輕資產模式,新增土地儲備78塊,總建築面積達1481.5319萬平米。

為此,2017年末,融信資產抵押高達686.919億元,而2016年,這個數字為301.016億元。

這麼高的抵押、債務怎麼消化?

融信中國首席財務官曾飛燕在發佈會現場表示,(融信中國)公司有明確的計劃,希望在2018年淨負債率回到100%以內的水平,至2019年底回到65%。

3、資金成本走高,年報稱要尋求合作

如上文所述,融信中國2017年又是和海亮地產合作,拿下超500萬平米的土地儲備;又是自己招拍掛、合併購等輕資產模式,新增土地儲備78塊,總建築面積達1481.5319萬平米。

這都要錢啊?

而2017年,儘管銷售大增了103.88%,融信中國銷售也只有502.35億元;同比增加;營收更是同比增加166.82%,但也只有303.41億元。

槓桿遊戲不是說這個數字小,那是相當大,只是和今天動輒數千億銷售,上千億營收的超級土豪地產公司比,融信中國確實還沒有成為頭部公司。這點收入,還有除去大量成本,又要拿地,還要還債,咋整?

只能繼續融資,而融資背後的利率變動就有趣了。

融信中國2017年報披露,二零一八年一至二月,本集團成功完成發行合共4.25億美元年息8.25釐的三年期優先票據。

如下圖5,其實2017年融信中國的融資年化利率都還行,但到了最近……

曾橫掃上海灘的閩系地王欠債更猛!開發商還扛得住嗎?

圖5.融信中國2018年初融資情況 圖表來源|融信中國2017年報

槓桿遊戲恰好一年多以前,寫過榮登“地王”時的融信。《“中國地王”融信的超級槓桿遊戲》(2016年8月17日)一文中,槓桿遊戲曾查閱披露發現,2016年融信的幾筆融資數據:

7月29日公告稱,完成發行第四批私人公司債券,29億人民幣,為期3年,年利率5.8釐。上述所得款項擬用於現有債務再融資;

7月8日,融信獲准發行購房尾款ABS8.8億元;

6月24日公告稱,完成發行第三批私人公司債券,10.5億元,為期3年,年利率7.52%;

4月29日公告稱,完成發行第二批私人公司債券,5.5億元,為期3年,年利率7.4%;

3月22日,融信完成發行第一批私人公司債券,本金額5億元人民幣,為期三年,年利率7.5%……

1年多以前,融信中國的融資年化成本,最高沒有超過7.6%,如今明顯提高了。

曾橫掃上海灘的閩系地王欠債更猛!開發商還扛得住嗎?

於是,槓桿遊戲在融信中國2017年報裡找到這樣一段話:

本集團積極尋求合作伙伴以產生協同效應,繼續攜手萬科、綠地、保利、融創等重要合作伙伴在輕資產模式上實現不同的合作可能性。

在「平衡發展」上,本集團採納「降槓桿、減負債、增抗險、調資金」的謹慎理財之道,靈活運用多元化多渠道的融資模式、降低資金成本。

恰好,槓桿遊戲看到澎湃新聞的最新報道,他們獲得的資料顯示,融信正在出售位於江蘇南京和浙江杭州至少6個房地產開發項目,交易方式以出售股權或者合作開發方式為主。

所出售的項目多為房企土地競買最為激烈的2016年競得,土地價格較高,部分地塊甚至接近區域最高土地價格。

曾橫掃上海灘的閩系地王欠債更猛!開發商還扛得住嗎?

圖6.融信中國準備2018年找合作、去槓桿、減負債 圖表來源|融信中國2017年報

有知情人士透露,即便在房企衝擊規模的當下,房企收購項目的意願強烈,但因所售項目當初拿地價格偏高,部分有意向的企業也僅願意折價收購。

譬如2016年,融信中國在當年銷售額僅246億元的情況下,花費484億元在土地競買上,在多宗土地競買中擊敗龍頭房企。

特別是當年8月17日,110.1億元,溢價率為139%,名義樓板價(未剔除保障房配套和商建)逾10萬元/平方米,拿下上海核心主城區的一塊地,創下當時我國住宅土地市場單價之最。

從此,融信中國登上了“中國地王”的寶座。

只是幾天回過頭去看,這樣的超高價拿地,“地王”不好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