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列为禁书的美国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一个恋童癖患者的爱与罪恶

《洛丽塔》是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的作品,在作品出版早期,被认为是色情、淫秽的作品。《星期日快报》的编辑约翰·戈登言辞激烈地回应说:“毫无疑问,这是我读过的最下流的一本书。”

在以后的几年时间,《洛丽塔》相继在欧洲各国出版。从1955到1982年间,此书先后被英国、阿根廷、等不同国家列为禁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说更深层的寓意和语言特色被挖掘出来,文中包含着对当时美国社会现状的影射,成为世界文坛赫赫有名的文学著作,分别被两名导演在不同时期翻拍成了电影。曾被列为禁书的美国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一个恋童癖患者的爱与罪恶

个人偏好1997年由阿德里安.莱恩执导的那部,中文译名为《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个翻译取自北宋诗人苏轼写给好友取笑张先八十岁娶了个十八岁的小妾时所作的名句,“鸳鸯被里成双对,一树梨花压海棠”。对应《洛丽塔》的剧情,着实巧妙。

片子的开头,是一名男子浑身是血,驾车行驶在盘山的公路上,随后被警车截停,这名男子叫做亨伯特,影片后续出自他的回忆。曾被列为禁书的美国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一个恋童癖患者的爱与罪恶

曾被列为禁书的美国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一个恋童癖患者的爱与罪恶

亨伯特是名大学教授,因为少年时期初恋安娜贝尔伤寒去世造成的影响,心理逐渐扭曲,变成了一名恋童癖患者,对那些十几岁的少女有着不可告人的想法。这些羞耻,不可理喻的想法,慢慢啃噬着他的灵魂。

机缘巧合之下,他成了夏洛克夫人的房客,房间并不合他的意,狭小、拥挤,可直到他在院子里看到了夏洛克夫人十二岁的女儿——洛丽塔。亨伯特看着那个女孩儿赤着脚,静静地趴在草地上看书,青草葱翠欲滴,水管中喷溅的水珠湿透了她米白的连衣裙,阳光折射下,薄薄的衣物紧贴在她尚未发育成熟的躯体上,隐隐显露出已经开始曼妙的曲线。导演对镜头的把握可谓是炉火纯青,那样的洛天真而魅惑,带着若有若无的性感,单单一个简单画面就能让观众领会到亨伯特为何对她如此痴迷。

曾被列为禁书的美国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一个恋童癖患者的爱与罪恶

曾被列为禁书的美国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一个恋童癖患者的爱与罪恶

亨伯特对于“小妖精”的年龄定义为9到14岁,洛丽塔这个早熟,热情的“妖精”也的的确确吸引了他。为了接近洛丽塔,他娶了她的母亲,暗地里却和洛丽塔调情。

曾被列为禁书的美国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一个恋童癖患者的爱与罪恶

导演对选角想必也是下了功夫,在那个演员身上,我的确看到书中那个洛丽塔的影子。洋溢着青春的身体,雪白的肤色,鲜艳的口红,像是一颗外表已经成熟的果子,引诱你将她摘下,可当你咬一口才会发现,其实只有苦涩。

曾被列为禁书的美国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一个恋童癖患者的爱与罪恶

后来夏洛克夫人从亨伯特的日记中发现了他对自己女儿的企图,十分气愤,她打算写信给亨伯特,却在寄信途中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夏洛克夫人在剧中,是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她仅仅是想给自己和女儿一个靠山,所以留下了亨伯特,和他结了婚。她的信表达了自己想离开一段时间,再找机会复合,其实在她心里装着对这个丈夫满满的爱意,所以才会如此生气。可亨伯特却把信撕碎了,欺骗洛丽塔和他一起驾车旅行,他们最后发生了乱伦关系。后来洛丽塔得知了母亲去世的消息,也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别无选择之下同亨伯特以父女的身份继续生活。亨伯特通过零用钱、美丽的衣物、零食控制她,他利用了一个孩子的欲望,将她紧紧束缚。

曾被列为禁书的美国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一个恋童癖患者的爱与罪恶

大学教授,仪表堂堂,英俊不凡,可他的皮囊下是一个丑陋的灵魂。洛丽塔过于早熟,可她并不具备成人的思想,也不懂何为对错。可亨伯特利用了一个孩子的特点,妄图占有她的肉体,甚至控制她的灵魂。故事的最后,洛丽塔妄图摆脱这段关系,她在一段旅途中逃走了。

等再见到她时她已经是别人的妻子。曾被列为禁书的美国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一个恋童癖患者的爱与罪恶

“苍白,臃肿,混俗,腹中是别人的骨肉,但我爱她。她可以褪色,可以萎谢,怎样都可以。但我只要看她一眼,万般柔情涌上心头。”

洛丽塔嫁给了作家奎迪,生活穷困潦倒,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写信求助亨伯特。亨伯特找到她时,她是那么的憔悴,青春似乎已经褪色,她挺着肚子,她的丈夫对她也不好,甚至曾让她去同别人拍摄色情片。奎迪在小说中本就是“恶的象征”,可尽管这样在亨伯特提出一起走的要求后,她仍然果断的拒绝了。悲痛万分的亨伯特,最后枪杀了她的丈夫。导演采用了倒叙的拍摄方法,于是才有了本片开头亨伯特的驾车逃逸。曾被列为禁书的美国小说改编成的电影,一个恋童癖患者的爱与罪恶

“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亨伯特的爱、扭曲、自私、畸形、违背世俗,我相信他从心底真真实实的爱过洛丽塔,可他却无形中毁掉了她的人生,也毁掉了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