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爆红的背后,科幻之路由床下的一箱“禁书”开启

刘慈欣爆红的背后,科幻之路由床下的一箱“禁书”开启


刘慈欣爆红的背后,科幻之路由床下的一箱“禁书”开启

今年春节开始,有一个人可谓是真正的红出圈了。相信不用阿信说大家也都知道了,这个人就是《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刘慈欣。

如果说之前刘慈欣的名字还只是在科幻小说读者中有影响力的话,那随着电影《流浪地球》的爆红,刘慈欣这个名字也一下走到普通大众的面前。

尽管《流浪地球》电影在剧情和设定上有一些争议,但是场面宏大、特效直逼好莱坞水准没得说,作为原著作者的刘慈欣在各种媒体报道中也频繁地被提及,被越来越多熟知。


刘慈欣爆红的背后,科幻之路由床下的一箱“禁书”开启


刘慈欣爆红的背后,科幻之路由床下的一箱“禁书”开启


刘慈欣爆红的背后,科幻之路由床下的一箱“禁书”开启


其实春节档的另外一部电影《疯狂外星人》原著同样是刘慈欣,改编自他的短篇小说《乡村教师》。一个春节档,连上两部刘慈欣作品改编的电影,票房分列春节档第一第二的好成绩,可以说是非常令人羡慕了。其中,《流浪地球》票房达到了45亿,跻身中国影史的第二名,观影人数也达到了惊人的一亿人次。

电影火了之后,大刘之前出过的书销售又疯长了一波,比如他最为大家熟知的作品《三体》,《流浪地球》短篇合集,《球状闪电》等书又摆放在了书店最醒目的位置。

刘慈欣在中国科幻小说业界可以说是最顶尖的存在,被誉为“中国科幻第一人”,如此美誉大刘当之无愧,他几乎把国内外科幻界能拿的奖都拿了,其中几个奖项还颇有分量——他是首部入围雨果奖和星云奖的华人科幻作家、获得过中国科幻银河奖、有科幻艺术界的奥斯卡之称的雨果奖、轨迹奖、克拉克奖等等等。(此处省略1000字)


刘慈欣爆红的背后,科幻之路由床下的一箱“禁书”开启

刘慈欣在克拉克奖的颁奖现场所作的演讲

2013年,刘慈欣以37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第一次登上了中国作家富豪榜,实现国内科幻作家零的突破。

之后,大刘的多个作品包括《三体》《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等都要陆续搬上大屏幕了,不管你是否喜欢《流浪地球》这部大荧幕作品,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为中国科幻电影开了个好头,也让

科幻不再囿于小众,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欢。


刘慈欣爆红的背后,科幻之路由床下的一箱“禁书”开启

那么,作为高级工程师的大刘是如何走上科幻写作这条路的呢?

1963年6月,刘慈欣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军人家庭。之后,刘慈欣一家被下放到山西阳泉。那时,刘慈欣读小学三年级,课内课外除了读课本和《毛主席语录》外,课外几乎没啥书籍可读。于是,刘慈欣便从床底下将父亲的一箱在当时被视为“闲书”和“禁书”的书籍翻出来读。

“也就是这些当时被视为‘不务正业’的闲书,一下子为我打开了广阔的世界。”

刘慈欣说,对于科幻的启蒙最早看的是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这是一本经典的科幻小说,

“感觉就好像在一个黑屋子里,被一下子打开了窗户。”

之后他又读到凡尔纳的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及一些前苏联的科幻文学作品。


这些尘封在床下的书籍,给我的童年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的想象飞出了乡村,飞出了中国,甚至飞出了太阳系。


在学校,刘慈欣除了埋头学习外,就是在课余读科幻小说。哪怕在紧张的高考备战前夕,他都会想方设法读遍当时出版的科幻作品。


刘慈欣爆红的背后,科幻之路由床下的一箱“禁书”开启

1985年刘慈欣毕业后被分配到电厂工作,

“那时候我们的社会不喜欢科幻迷这样的人,如果你喜欢科幻,就显得你这个人很幼稚。特别像我所在的这种工业部门,领导可以容忍你在工作中出错,但幼稚却是不可容忍的。如果你喜欢科幻,而且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其中,就会给人很不好的印象,他们会觉得你和别人格格不入,不是一个正常人。”

因而,逆境中刘慈欣一直在“半地下”状态从事科幻写作。白天上班,晚上利用空余时间坚持写作。从1999年开始,刘慈欣已出版了400多万字的作品,包括7部长篇小说,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

可以说如果没有青少年时期对于经典科幻作品的大量泛读和汲取,就没有大刘日后科幻创作源源不绝的动力和源泉。

说到大刘科幻启蒙第一人,这个人肯定是儒勒·凡尔纳。《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都出自他手。

刘慈欣爆红的背后,科幻之路由床下的一箱“禁书”开启

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凡尔纳的作品,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无法超越的经典。(而且他还是一个相当高产的作家,在他的写作职业生涯中共产出62部长篇小说,18部中篇小说,还有几十个剧本以及N多其他作品。)

当然,高产并不是他唯一的标签,既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作品真正厉害的地方在于这两点:

一是他那可怕的想象力。他的想象力并不仅仅是天马行空,更在于对未来的精准预估!

我们现在回头去看凡尔纳所在的150年前的欧洲,进化论刚刚被提出,元素表还在门捷列夫的脑子里,诺贝尔还在玩火,电还没有进入工业取代蒸汽动力,更不要说各种基于电能的技术了。没有汽车、没有飞机,啥都没有。中国那个时候还在进行太平天国运动和抗击第二次鸦片战争。

但那时候凡尔纳的书里已经有了什么呢?


刘慈欣爆红的背后,科幻之路由床下的一箱“禁书”开启

儒勒·凡尔纳笔下的鹦鹉螺号

有伟大的潜艇鹦鹉螺号,有罗比尔的直升飞机信天翁号,有巨大的钢铁浮岛,有磁悬浮的高速铁路,有太空旅行,啥都有了。有些即使是100多年后的今天来看,也觉得不可思议。

他书中所描述的那些科技,大多最终成为了现实。

这就是为什么凡尔纳一直被列在“历史上的穿越者”名单前列,他的书籍不仅是科学的幻想,更是科学的预言。如果不是穿越者,那只能说明,凡尔纳站在1860年代,对未来一百多年的科技发展,有着无比透彻的认知。

看看凡尔纳都神预言了什么?

1. 飞行器。作为现代世界的交通工具,今天飞机已经广泛地使用了。但是凡尔纳在一百多年前早就设想:将来人类一定会驾驶“比空气重”的物体作定向飞行(《征服者罗比尔》、《世界主宰者》)。

1863年他就和友人纳达尔共同创立过“航空机车促进协会”。他不但写作科幻小说,而且还用实际行动去促进科学发展。

2. 火箭。在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中,书中人物梅斯顿为了实现把三个人送上月球的计划,设计出一种至少半英里长的“哥仑比亚炮”,他仔细描述了登月机械的动力、燃料、内部装置诸问题,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才是1860年。

而在现实生活中,直到1969年才有“阿波罗号”登上月球。人类用整整100时间终于实现了这个大胆的设想。

3. 电视。在凡尔纳晚年的一本小说《2889年一个美国新闻记者的一天》中明明白白写了电视装置。这部1889年发表在纽约《论坛报》上的小说中,记述一个美国报界企业家到欧洲去旅行,他可以在巴黎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他留在纽约的妻子正在晨妆,进早餐等活动,他跟她谈话就象人在对面一样。

而电视直到1940年左右才发明出来,视频通话就更晚了。

4. 核潜艇的潜水船,在《海底两万里》提到。

5. 地行器,在《地心游记》提到。

6. 用钢铁做成的可控岛,在《机器岛》中提到。

7. 子午线将会被测出。


刘慈欣爆红的背后,科幻之路由床下的一箱“禁书”开启

《从地球到月球》中炮弹的内部

也难怪法国科学家奥泰盛曾说:“现代科技只不过是他的预言付之实践的过程。”

凡尔纳另一个厉害的原因在于,他有着将科学、将这个世界描绘的生动且充满热爱的文笔。

在他的书中,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原理,这个世界也不是让人恐惧的赛博朋克。他笔下的人物,都拥有19世纪中期,科技大爆炸年代那令人无比向往的热情 ——

到天空去、到海洋去、到地心去、到宇宙去,没有任何地方能够阻挡主人公的脚步,只要我们有想去的热情。

在他的故事里,这个世界有苦难,有风险,甚至有死亡。但永远不缺少的,就是勇气,勇气是引领我们每个人投入科学之路,去探究这个世界的必需要素。

勇气和热情,是凡尔纳作品成为科幻史上不可超越经典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希望从书中真正获得的精神。


刘慈欣爆红的背后,科幻之路由床下的一箱“禁书”开启

儒勒·凡尔纳和他的科幻世界

不夸张地说,读凡尔纳,就是每一代人必经的科学启蒙,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从凡尔纳的小说里,不止见识了世界的广袤,更萌生了对科学的热情!

好了,读到这里,作为一个有节操的出版社,这里肯定会有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推荐。是的,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待,阿信今天要推荐一套儒勒·凡尔纳的经典系列绘本。

要知道凡尔纳动辄数百万字的长篇科幻巨著,对于学龄前和初小阶段的孩子阅读还是有些吃力的。

那怎样能让孩子更早地去了解凡尔纳笔下那梦幻般神奇的世界呢?


由希腊童书作家安东尼斯·帕帕塞奥多罗,以及希腊插画家艾丽斯·萨玛尔茨共同合作,将凡尔纳的五本经典作品,编绘成适合3-8岁孩子阅读的这套《儒勒·凡尔纳科幻绘本系列》。


刘慈欣爆红的背后,科幻之路由床下的一箱“禁书”开启

《儒勒·凡尔纳科幻绘本系列》

这是一套五个极具传奇色彩与科学精神的冒险故事 ——《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和《征服者罗比尓》改编而成的儿童绘本。地心、地面、海底、天空、太空,5个凡尔纳的故事,带我们和孩子一起穿越时间和空间。

为了以绘本形式重述凡尔纳的长篇经典科幻小说,做了如下改编:

  • 去掉了原著中深奥的部分;
  • 精选出3-8岁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新发明、奇妙科学、冒险、探索未知等);
  • 梳理并保留核心故事线和思想;
  • 用幽默又富有儿童性的文字重新表达。


绘本的文字保留了凡尔纳作品中独一无二的特质,也就是吸引我们的“浪漫、乐观、热情和明亮”,原著中那种“为了爱、友情、进步与和平”的朝气蓬勃的探索精神,始终洋溢在绘本中。

End-

2019.3.10

更多经典书单和深度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