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節這天,你真的會夸女生的麼?

據史料記載

每年雖有“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但高校女生不願稱自己為婦女,又不想放棄女性的節日特權,因此就有了女生節,並定為婦女節前一天三月七日。也就是今天。

又有野史記載

“女生和婦女只差一日”,所以大家都把3月7日,也就是3月8日的前一天稱為“女生節”。這汙得......好有道理

女王節這天,你真的會誇女生的麼?

但不管女生節還是婦女節,只要各路男士花好心思哄好小姐姐們就行,說點好聽的話,先去看看我們的古代人都是怎麼形容女子的吧。

希望能給你們帶去靈感。(請為我打call)

女王節這天,你真的會誇女生的麼?

賢賢易色。

——《論語·學而》

對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先賢的話語有超越時代的意義。唐代李賀《嘲少年》:“莫道韶華鎮長在,發白面皺專相待。”再美的容顏都會被時光摧殘得千瘡百孔,而品德卻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越來越深沉和魅力四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關雎》

“窈窕”是女子的外形美,“淑女”是女子的心靈美。君子尋找佳偶,關注的就是女子的心靈美和外形美。今天男子尋找愛人,也是在這兩者之間獲得平衡。

天生麗質的自然美和賢淑純潔的人性美的和諧統一,體現了我們民族對女性美的認知,“窈窕淑女”也就成為中國古典時代女性美的典範。

“窈窕淑女”的美是“中和”的美,“美色”和“美德”相互補充,靈肉和諧統一,自然美和社會美融合,體現了我們民族獨特的富於倫理精神的審美觀。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詩經·有女同車》

美麗的孟姜花容月貌,步履輕盈,像鳥兒飛翔,是那樣的婀娜多姿;身上的佩玉叮噹作響。漂亮的孟姜啊,還有金子般的美好品德。與這樣的好姑娘一路同行,怎能叫人忘懷?

這樣的情歌放在今天也能打動人。“德音不忘”指美麗的孟姜具有良好的德行,讓人難忘。我們的祖先讚美女子的形體美,更讚賞女子的內在美德。

女王節這天,你真的會誇女生的麼?

手如柔荑(tí),膚如凝脂,領如蝤(qiú)蠐(qí),齒如瓠(hù)犀。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qiàn)兮,美目盼兮。

——《詩經·碩人》

“碩人”就是美人,古代社會不論男女,都以高大為美,上古時代人們的審美觀念與勞動生活聯繫在一起,女性體格高大壯健,生育能力強,母強子壯,兒孫眾多,以高大壯健為美,正是上古初民從功利出發對人體美的樸素認識。

《碩人》一詩讚美衛莊公婦人莊姜,寫她纖細的手指像初生的幼茅,白嫩光潔;肌膚細膩,如凝結的油脂;脖子白淨修長,好似蝤蠐;牙齒潔白整齊,好比葫蘆籽;額頭方正,猶如小蟬;眉毛細彎,恰似蠶蛾;莞爾一笑,露出淺淺的酒窩;明眸顧盼,風情萬種,攝人魂魄。無不顯示出一種健康美,這大概就是《詩經》時代“窈窕”美女的極致了。

豐膚曼肌,弱骨纖形。

——漢·王粲《七釋》

肌容秀麗,纖腰瘦骨,體態輕盈。以纖柔為美,以輕盈為美,這是漢代人們對女性的審美觀。

這和今天的審美觀接近,今天可能更極端,“骨感”美人。

明眸善睞,靨(yè)輔承權,瑰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

——曹植《洛神賦》

著名美女,漢成帝后趙飛燕“身輕若燕,能作掌中舞”。豐碩壯健、端莊篤厚的“詩經”美人與輕靈飄逸、纖麗多姿的“漢賦”美人分別以不同的神韻風采代表了兩個時代的審美觀念。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唐·杜甫《麗人行》

到了唐代,繁榮富足的社會帶來人們審美觀念的又一次變化,追求“豐腴”成為女性美的審美心理特徵,楊玉環的豐滿雍容,引導了當時以胖為美的時尚潮流。“環肥燕瘦”恰恰說明審美觀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變化。

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悅己者容。

——漢·司馬遷

“女為悅己者容”又是一條人性規律,女人會為了喜歡自己的男人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當今有好戲謔者在這句話後面又補上了一句“男為己悅者窮”,男人會為了自己喜歡的女人而花費得一窮二白的!

王安豐婦,常卿安豐。安豐曰:'婦人卿婿,於禮為不敬,後勿復爾。'婦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遂恆聽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惑溺》

王戎的老婆常稱他為“卿”,王戎說:“婦道人家稱自己的丈夫為‘卿’,在禮數上是不敬的。以後不能這樣叫。”王妻答道:“我親近你愛戀你,所以才叫你‘卿’。我不叫你‘卿’,誰該叫你‘卿’。”王戎只得任她這樣稱呼下去。

後世“卿卿我我”這個成語就來自這裡,用於形容夫妻或男女間相親相愛。夫妻之間在閨房之內還講禮法,未免不解風情。漢代張敞為妻子畫眉,留下千古佳話。

女王節這天,你真的會誇女生的麼?

(桓)溫平蜀,以李勢女為妾。郡主兇妒,不即知之,後知,乃拔刀往李所,因欲斫之。見李在窗梳頭,姿貌端麗,徐徐結髮,斂手向主,神色閒正,辭甚悽婉。主於是擲刀前抱之,曰:“阿子,我見汝亦憐,何況老奴!”遂善之。

——南朝宋·虞通之《妒記》

東晉大將桓溫討平蜀國後,納了成漢皇帝李勢的妹妹為妾。他的妻子南康長公主後來知道了,就帶著刀到李女的住所。李女正在窗前梳頭,姿色容貌端莊美麗,文靜地扎著頭髮,然後合攏兩手,面對著公主,神色嫻靜正派,說話也很哀怨婉轉。公主丟下刀上前抱住她說:“你啊,我見到你也感到可愛,更何況那老傢伙(指桓溫)哩!”於是待她很好。

後來就用“我見猶憐”這個成語來形容女子的嫻雅可愛,令人望而生憐。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辣手摧花,於心何忍?

謝遏絕重其姊,張玄常稱其妹,欲以敵之。有濟尼者,並遊張、謝二家,人問其優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

謝遏十分推崇他姐姐謝道韞,張玄常常讚揚他妹妹,想把妹妹和謝玄的姐姐媲美。有一個法號叫濟的尼姑,張、謝兩家都去過,有人問她二人的優劣,尼姑答道:“王夫人(謝道韞)神情灑脫,確實竹林名士的風度;顧家媳婦(張玄妹)心靈純潔明淨,有如美玉輝映,自然是一位大家閨秀。”

天壤間好月可廢,而奇女子不可廢也。

——明·陳繼儒

所謂奇女子指那些言語行事勝於男子,讓鬚眉汗顏的女子。明末南京“秦淮八豔”中的柳如是就是一個奇女子。

柳如是非常有才華,著名學者陳寅恪讀過她的詩詞後,十分敬佩;她還精通音律,長袖善舞,她的畫嫻熟簡約,清麗有致,書法也深得後人讚賞。

柳如是有強大的人格魅力。清軍兵臨南京城下時,柳如是勸他的丈夫錢謙益和她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沉思無語,最後走下水池試了一下水,說:“水太冷,不能下!”,而柳如是卻奮身欲跳入池水中,被錢謙益硬拉住了。最終錢謙益還是迎降了。

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豈可乎?謂見有長短則可,謂男子之見盡長,女人之見盡短,豈可乎? ——明·李贄

說人有男女之分可以,怎麼可以說見識有男女之分?說人的見識有長有短,怎麼可以說男人的見識都長,而女人的見識都短呢?

今天還有人喜歡說:“女人頭髮長,見識短。”那說明他對女人缺乏瞭解。女人討厭男人建立的那套理性秩序,喜歡以直覺感受生活,因而能比男人更敏銳地把握生活,更有人情味。

研究證明女人比男人更能承受壓力和痛苦,更有奉獻精神。男人面對困難比女人更容易選擇逃避,變成無可救藥的酒瘋子。女人更有韌性,更能迅速改變自己,投入新的生活。

世間男子才情敏捷,穎悟天成;不知婦人女子,心靈性巧,比男子更勝十倍者更多甚多。男子或詩或文,或藝或術,有所傳授,原來有本。唯有女子的智慧,可以平空造作,巧奪天工。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

男子擅長邏輯思維,更喜歡一個分析和綜合的思維習慣,所以學習和創造有個一板一眼的過程,而女子擅長直覺思維,所以女子智慧有男子不可及的地方,像古代出自女子之手的“迴文錦”(璇璣圖),這種極細密的設計只能女人才喜歡做,也只有女人能做得完美。

無獨有偶,英國偵探推理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所創作的推理小說,也表現出一種讓人歎為觀止的精密和迷宮般的千頭萬緒,很多人被她的推理小說“解謎”的樂趣深深吸引,欲罷不能。

女王節這天,你真的會誇女生的麼?

古人云:唯婦人之言不可聽。書亦戒曰:唯婦言是聽。似乎婦人再開口不得的。殊不知婦人中智慧見識,盡有勝過男子。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

一種說法是,女人的話切切不可聽,若是相信了女人的話,連年都會過錯了;一種說法是,一定要把女人的話當成最高指示,謹遵奉行。兩種教導,看來還是多聽女人的話好些,因為女人的智慧見識,常常超過男子。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把持朝政,她用的人像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袁世凱,個個都是了不起的人物,放在歷朝歷代,都是能主持皇帝廢立的權臣。但是這些人在慈禧太后手下都服服帖帖的,心甘情願被她驅使,為她所用。女人是真的不能低估啊!

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

——清·曹雪芹《紅樓夢》

《紅樓夢》中賈寶玉說的這句話,是一個女性崇拜者的宣言,擲地有聲!女兒充滿靈性,而男子氣濁,所以男子混賬的多,而女子多讓人憐惜。

曹雪芹把半生心血用在著一本書上,以記錄那些可愛的女兒,對她們充滿了深深的同情。曹雪芹命名他的茶為“千芳一窟”,命名他的酒為“萬豔同杯”,實際暗含的是“千芳一哭”“萬豔同悲”。

陳寅恪晚年失明臏足,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著書唯剩頌紅妝”,完成一部關於關於柳如是的書。他和曹雪芹一樣,把感情寄託在弱女子身上,這裡的心路歷程值得探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