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回歸,願回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7月13日晚9點10分,隨著舞臺上熟悉的四把轉椅赫然出現在屏幕中央,新一季的《中國好聲音》又在浙江衛視重新亮相。

《中國好聲音》的這一次亮相,對很多熟悉這五個字或者是習慣將期簡稱為“好聲音”的人來講,都是一次又驚又喜的久別重逢。

驚的是,就在節目開播兩週之前,節目還是一直是在《中國新歌聲》的名字進行各項前期宣傳推廣,而開播的前一天,這個名字以及那一度成為節目標籤的四把轉椅,就已經確定終於可以全面迴歸了。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太難得了,很多人都在感嘆,要知道,在更名的這兩年當中,好多人,包括前任導師那英在內,拗著口擰著腦筋想要試著習慣“新歌聲”這幾個字,稍不留神一突嚕嘴,就又說成了“好聲音”了——

實在是,“好聲音”這仨字,已經成了華語樂壇這七年來的一個習慣名稱,甚至是一種習慣思維。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然而這習慣的養成也是來之不易,需要一群人甚至是一代人敢於打破固有思維,敢於在混沌中鑿壁偷光,敢為天下先去做一些石破天驚的事情。

要知道,在2012年以前,整個內地樂壇都還在奉行所謂個性當先的草根思維。自2004年湖南經視和湖南衛視先後推出的《超級男聲賽》和《超級女聲賽》賽試水草根選秀,到2005年第二屆《超級女聲賽》火爆全國,李宇春周筆暢張靚穎等草根偶像橫空出世成為一個時代變革的起點,樂壇個性化的草根審美幾乎全面取代了之前盛行了20年的專業規範,具有專業水準的優質歌手被視為“油滑”、“炫技”、“不真誠”、“缺乏個性”的異類,而“想唱就唱我最響亮”的口號之下,敢於秀出不完美甚至不具備基本歌唱水準的“自我”才有機會真正成為大眾偶像,讓樂壇正式變成幾乎可以零門檻進入的娛樂圈,只要你敢秀,只要有人響應,誰都可以成為歌手上臺演出,發單曲出專輯走商演——數數2005年開始選秀盛行到2011年的這幾年間,內地樂壇出了幾個真正具有基本唱歌水準的新歌手?很難數出十個以上來;又出了幾首全民皆能脫口而出並有口皆碑的新歌?恐怕也難數出十首以上來。選秀打破的審美和思維沒過三年就開始成了人們追思和緬懷的東西,普羅大眾固然發現這幾年已經全無新歌可聽可唱,去K房還是隻能唱上個世紀的老歌,而回到樂壇內部,也是一片“樂壇已死”的哀悼嘆惋之聲。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所謂物極必反(返)。改變來自於2012年,同樣也是7月13日,一個名叫黃鶴的東北女孩,光著腳登上浙江衛視首屆《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一曲《Rolling in the Deep》,這一rolling,那就深了去了,直接揭開了內地歌壇聲音大秀的序幕。

那一屆的《中國好聲音》對於內地樂壇來講,可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的火爆與普及,一舉終結了內地樂壇零門檻的草根時代,讓歌壇的品質化審美重回主流,聲音的優與美重新成為人們評判和認可一個歌手的首要標準。

雖然從大的範疇上講,《中國好聲音》仍然屬於平民選秀,參賽者基本還是以來自民間非當紅的素人歌手為主,但好聲音的素人卻與從前選秀的草根不同,他們或是天賦異稟,或是訓練有素,無論來自各行各業,無論男女老幼貧富貴賤,一開口均有一把瞬間抓住耳朵甚至俘獲人心的好聲音,當他們先後登上舞臺,獲得導師的轉身認可,獲得更多觀眾的擁戴,併成為年度的流行,也為迷失了多年的內地歌壇撥亂反正,人們終於又醒悟到:要聽好歌,還是得先有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對於行業的影響是引領性且具有席捲性的,在它之後,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也盛大亮相,又在專業領域重新樹立了歌手的規格與規範,從此,各大衛視的音樂選秀節目也都跟著轉化成專業水準歌手的競技舞臺,歌壇開始轉入以專業表演和精良製作為審美基準的良性發展軌道。


《中國好聲音》的盛行扭轉的不僅僅是行業審美,更直接改變了行業構成和行業生態,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它切切實實地為瀕臨青黃不接的內地歌壇輸送了一大批新鮮血液,並在打造這些新鮮血液的過程當中,完成了整個歌壇人才結構的優勝劣汰。

《中國好聲音》首先是為那些隱藏於民間的優質潛力歌手打開了一扇門,讓他們獲得可以憑聲音條件成名獲利的機會,然後又通過四位專業導師的嚴格甄選,設定從歌唱的愛好者向聲音表演者的專業門檻,選出那些真正的可造之才,傾行業之資源和優勢進行磨礪打造和包裝推廣,逐步投入市場,以作品來接受檢驗,最終完成他們從選手到歌手的褪變。好聲音舉辦六年以來,我們也看到,從當中選出來的梁博、袁婭維、張碧晨、金志文等也先後登上了《我是歌手》(後更名為《歌手》)的舞臺,而張磊李琦等好聲音優勝者也頻頻受邀出現在各大專業歌手競技的綜藝比賽溲,他們也都相繼成為了當下歌壇中足以獨當一面的人物,他們在行業中的進步與晉級之快,也為眾多有同志者提供了良好示範。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而好聲音對於行業的貢獻,也不只在於幫助選出了幾名深具規範的職業歌手和接班人,更重要是,它為瀕臨人才斷層的歌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且類型豐富的新力儲備。

從第一屆的高音大嗓雲集,再到後面幾季張磊蔣敦豪等民謠歌手的奪冠,周深郭沁等唯美歌手的出彩,陳梓童等說唱歌手的領先,以及上一季民族性歌手扎西平措的勝出,可以看出,每一年好聲音的發展與推進,基本是與整個音樂行業的潮流走向是相輔相成的。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可以看出,好聲音的審美傾向是多元化且關照整個市場發展的,它對選手選擇的多樣性,實際上也是逐步瓦解大眾對音樂的單一審美,通過選手的竟演,導師的評判,進而解析整個歌壇發展的多元細分趨勢,不同風格類型的歌手通過好聲音這樣大眾推崇的高認知平臺給予他們承認和推介,無疑是在幫助他們確認,他們的聲音風格是否可以發展成一種成熟的行業流派,另一方面,通過好聲音長達三個多月的播出,實際上也在幫助這些新鮮歌手累積受眾基礎,一旦這些選手走出競技舞臺後能再度交出合格優質的音樂作品,他們所代表的這種音樂風格就可以直接轉化成穩定的行業市場份額,而歌壇的發展構造也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完成了更新。而回顧歌壇近幾年的發展,除了那些本就在線的前輩歌手,真正能夠實現這種轉化的歌手,相當一部分是出自於《中國好聲音》,由此歌曲,好聲音對於當下整個音樂行業的發展,實在是功不可沒。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只是作為從屬於流行產業的樂壇,順應潮流週而復始的變化規律也是在所難免的。在好聲音和我是歌手兩檔節目帶動的樂壇專業性審美意識強勢迴歸幾年之後,網絡化視角及流量經濟的興起,又開始把整個行業從技術審美往顏值審美和流量擔當的路上帶偏,歌壇又快要變成偶像大行其道的光景,只看臉瞎唱歌的風氣再度抬頭,此時,當年曾力挽歌壇狂瀾的四把轉椅重現江湖,怎不給人久別重逢悲喜交加的唏噓感慨?


而此次《中國好聲音》迴歸後帶給樂壇受眾的第一重喜就在於:它並沒有屈服於流量,屈服於偶像。

作為電視綜藝節目,它還是會有選手們的故事經歷,還是會有導師們的調侃爭搶這些略帶表演性質的電視手段,但核心上,仍然還是在老老實實地單憑聲音選人,為歌唱事業堅守著一道專業的門檻,為尊重音樂的人留著一個出頭的機會和一方發光的舞臺,用聲音出彩,以聲音出頭,這也是每一個熱愛歌唱的人心中最不能捨棄的情懷,《中國好聲音》為他們留著。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而第二重喜則在於,單從本季第一期節目來看,它至少先有了一個開門紅碰頭彩。

節目一開場,來自四川音樂學院的黎真吾一曲粗放搖滾《山海》率先撕裂舞臺,而緊接著來自東北的小飯店老闆康樹龍大概是帶著爐火灶臺的氣息,獻上一曲煙燻嗓的《魔鬼中的天使》,又把剛剛炸裂的舞臺彌合成了情緒的幻境。執迷於北歐民謠的樂隊主唱Tiger將一首《Love Strangers》唱的清新而美妙,但這種陶醉感立即又被武漢女護士黃安琪的金屬黑嗓《權御天下》震得目瞪口呆,而最後王朝的一曲《黃河謠》,剛開口兩個字就導師謝霆鋒就迫不及待的轉身,其歌聲本身的蒼遼質感以及歌聲內裡的深厚蘊含,無不令全場動容。第一期節目播出後,很多甚至已經對這個節目審美疲勞的觀眾亦說,這一期節目好聽,這一期選手靠譜。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而作為一個競技類綜藝節目,新亮相的《中國好聲音》亦有喜呈現。

這喜一是體現在導師班的更新換血,接連坐鎮六年的元老那英退出,讓導師班首次出現全男陣容,而新任導師中,謝霆鋒或讓人半信半疑,李健則是讓人雅(音樂品味)俗(逗比妙語)共賞,這些無疑都增加了節目的刺激點。而開始讓人半信半疑的謝霆鋒竟然一開場就無比勇猛,他用了20年從歌手變成演員再變成的廚師形象,一段吉他SOLO的時間就又成功打回搖滾歌手的原形,並令他“轉敗為勝”意外搶走本沒屬意於他的學員,第一場的他,原本以為他還要慢慢適應,誰知卻是戰神附體,才一場比賽的時間就把自己的學員席位全部搶滿,這種逆襲戲碼,絕對是收視大招啊。而謝霆鋒的連番搶人,實際上也為本季節目的一項新規則埋下伏筆:battle大戰,即,當一名導師的學員席位點滿之後,後面再遇到更喜歡的學員,就要點名battle了,贏的人繼續,輸的人離場,這就不像往季贏了就是贏了,沒準先贏不如後贏,節目的懸疑度,學員的緊張度以及觀眾的刺激度,顯然又大大提高了。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本季節目更新的玩法還不止battle一種,譬如學員的出場方式也由過去的依次出場變成全員集體坐陣由導師按歌名點歌的方式出場應戰,既保障了所有選手的出鏡曝光度也增加了比賽的隨機性。而這期選手出場前也會先報出自己的心儀導師,演唱過程中能直接看到該導師的表情反應,二人之間是否有默契也就一目瞭然,這也部分滿足了收視觀眾的圍觀與窺探心理傾向。隨著節目的推進,應該還能看到更多全新的舉措,這些都還有待以觀後效。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迴歸,願迴歸的不止是好聲音

可以說,這一季好聲音的驚喜迴歸,不僅僅是一個久違的名字,同時還帶回了一種樸實風氣和紮實風範的迴歸,這種迴歸能否對抗當下的流量顏值大潮,能否再一次為樂壇撥亂反正,節目才剛剛開始,後面,有的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