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明朝萬曆打了那麼多勝仗被人罵成昏君,清朝咸豐打了那麼多敗仗而被人稱爲明君?

痴痴如夢煙雨中


明朝的萬曆皇帝肯定是個昏君,但清朝的咸豐皇帝也絕對不是個明君。

事實上,萬曆和咸豐在登基之初,都不算是昏君。成為昏君,都是後來的事兒。

萬曆繼位時,只有10歲。這時候,一切朝政全仰仗內閣首輔張居正。張居正不僅是內閣首輔,還是萬曆的老師。所以,萬曆對於張居正既信任又尊敬。

在張居正的主持下,大明朝迎來了整整10年的黃金時期,史稱“萬曆中興”。吏治清明,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儼然一副盛世景象。

但在萬曆20歲這年,張居正突然死了。

張居正剛死的那幾年,萬曆還沒有變成昏君。這段時間,發生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徵”,三戰皆勝。

其實,這些勝仗的功勞,與其算在萬曆頭上,不如算在張居正頭上。因為支撐這些勝仗的錢糧,都是張居正活著時為大明朝積攢下的。三場大仗打完,國庫還有餘錢、餘糧。

此後,萬曆鬧起了小孩子脾氣,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不上朝,正式變成了昏君。

萬曆鬧脾氣,是因為大臣們阻止他廢立太子。從此,萬曆選擇與大臣們為敵,不上朝、不見面,不說話。

這其實是與大明江山為敵啊。果然,張居正打下的良好基礎,全被萬曆毀掉了。大明朝開始急劇衰退。以至於後世史家皆說:大明之亡,實際上是亡於萬曆。

與萬曆的自作孽不同,咸豐變成昏君的原因,比較苦澀。

本來,咸豐也是想當個好皇帝的。可是,他的時運不濟,在位期間,既趕上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樣的外憂,又趕上了太平天國這樣的內患。

而咸豐並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只有縱情於酒色了。他的身體本來就弱,再加上酒色的損傷,30歲就死了。

正是因為咸豐的早死,才導致了慈禧把持滿清近半個世紀。


趣談秘史


咸豐是明君?這得多厚的臉皮能說出這樣的話來?看來當初剪辮子的時候,應該把某些人的臉皮也刮下去一層才對。咸豐是個怎麼樣的昏君,咱們來看幾個小故事,如果還有人認為他是明君,那麼我們就只能說“海有逐臭之夫”了。

清朝中後期,經常有兩個男人為爭另一個男人打架,其中的影響最大的,就是咸豐皇帝跟大臣爭男人——皇室荒唐如此,即使沒有八國聯軍,清朝也不能不滅亡了。

這個跟大臣爭男人的的咸豐皇帝叫愛新覺羅·奕詝,但是人們更多地叫他咸豐,他死後的諡號是文宗,道光的兒子,慈禧的老公。

按理說這個咸豐有很多長得不錯的老婆,能數得過來的就有孝德顯皇后、孝貞顯皇后(慈安)、孝欽顯皇后(慈禧)、莊靜皇貴妃、端恪皇貴妃、玫貴妃、婉貴妃,其他的妃嬪常在數也數不過來,都是精挑細選的大家閨秀或者絕色美女。

但是奇葩就是奇葩,後宮佳麗三千,咸豐卻偏偏喜歡上了一個男人,而喜歡男人似乎是一種時尚,從王公大臣到土豪劣紳,都有這種特殊愛好,從春秋戰國到唐宋明清,“優伶”、“斷袖”“相公”“條子”,稱呼換了無數個,但是本質都是一種由男人從事的為男人提供的特殊服務,比如漢文帝賜給鄭通一座銅山,漢哀帝與董賢“分桃斷袖”。

八旗剛剛進關的時候,為了表示自己是道貌岸然的儒學正統,文武官員到風月場所消費,是要丟官罷職挨板子的,但是隨著風氣日漸腐化,不但大臣們肆無忌憚地出入“八大胡同”,連皇帝也幾下江南獵豔,至於某些清朝皇帝的死因至今還有爭論,就是去了不該去的地方,得了不該得的病。

話說這個咸豐皇帝當了幾年皇帝之後,正趕上戲劇發展的黃金時代,什麼國粹京劇、地方崑曲,你方唱罷我登場。但當時畢竟是封建社會,大多數旦角(女角色)都是由比較清秀的男人來扮演的,而這些“旦角”正是有特殊愛好的權貴們追逐的對象。

當時有個位列“同光十三絕(十三位京劇名家)”的男旦,具體名字咱就不說了,那個人是有後代和徒子徒孫的,怕他們噴我。

這位男旦雖然是百分百的純男人,但卻有個絕對女性化的名字,長得也肌膚白膩、身段纖細、體態風流、妖豔嫵媚,是當時達官貴人“狎邪遊”的焦點,他有兩個比較固定的“男朋友”,分別是光祿寺卿潘祖蔭和御史陸懋宗,要知道,光祿寺卿管禮儀,御史管監察,這樣的職務由潘路來擔任,官場風氣可見一斑了。

不知道這個男旦(差點寫出名字,汗)後來怎麼被咸豐發現了,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王土上長出來的奇葩,自然要歸皇帝享用,於是這個男旦就進宮成了咸豐禁臠——當然不會閹割。那個管禮儀的光祿寺卿潘祖蔭還懂點禮貌,知道自己不能跟皇帝搶肉吃,但是御史陸懋宗卻很有“凡事講究個先來後到”的法律意識,在失去男旦茶飯不思、輾轉反側之後,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義正言辭地給咸豐上了一道奏摺,數錢言引經據典,奉勸咸豐要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要把宮裡的優伶都趕出去以節省開支——其實他的目的只有一個:你把那個男旦放出宮來還我!

咸豐一看奏摺大惑不解:這個姓陸的吃錯藥了吧?我的私生活你也管?又沒花你家的錢!

後來一打聽,恍然大悟,在奏摺上批了十四個字:“如狗啃骨,被人奪去,豈不恨哉?欽此!”

陸懋宗一看西洋鏡被拆穿,只好乖乖閉嘴。

可是沒等咸豐樂呵幾天,八國聯軍就打進來了,咸豐只好跑到熱河避暑山莊避難去了。就是避難期間,這個咸豐皇帝也毫不自省,居然御筆親書四個大字:“且樂道人”,表明了自己得過且過的真實心態,似乎要跟劉禪的“樂不思蜀”和“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一爭高下。

大臣如此,皇帝如此,清朝滅亡只能用一個字來評價:該!


半壺老酒半支菸



看過來 !看我給你們翻案!

萬曆三大徵 捱罵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

文官們害怕萬曆皇帝 利用三大徵 重新扶植起勳貴集團 制衡文官!一旦萬曆皇帝利用三大徵 重新把勳貴集團培植起來 ,文官朝堂上的話語權就會被削弱、再想出一個海瑞,抬棺材罵皇帝的事,就門都沒有、再拿 大義 德行 來壓皇帝 就會死的比誰都難看!

第二、

文官害怕萬曆皇帝借三大徵 恢復張居正的舊制.

文官之所以在張居正死後 ,任萬曆皇帝禍害張居正 ,是因為張居正的改革動了他們的利益。

文官們不但任由皇帝,而且還 “添柴加火”這是萬曆皇帝與文臣之間就“張居正” 達成了默契.這都是利益使然.

萬曆皇帝大徵必然會讓國庫空虛、國庫一旦空虛, 萬曆皇帝自然想起張居正弄錢的法子、這法子就是從文官集團的江南後花園弄錢, 這還不罵等待何時?

第三、

萬曆三大徵動了官員們的奶酪!國家打仗就會徵糧餉、而明朝的財稅重地是江南,江南是文官們的奶酪!動了他們的奶酪,你就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也是昏君暴君!

再說咸豐!

咸豐有個好祖宗 雍正的改革 直接把江南膏腴收歸了國庫 在滿清 皇權和文字獄的雙重高壓下 誰敢蹦出來?滿清皇帝可不是明朝皇帝那種 跟你爭大義 道德制高點的皇帝 人家是異族 人家有滿族旗人護著 你敢讓他不爽 砍你全家眼睛都不眨一下!

你看清朝沒有廷杖是吧?人家需要廷杖嗎?滿清二百多年 出過一個敢罵皇帝不死的嗎?^_^


蕼無忌憚


滿清沒有昏君嗎?這問題問的不科學呀。只能說滿清黑過別人,自己還沒有被大規模客觀評價過,有的只是滿清遺老遺少散佈的傳說。清朝不會說自己的壞話,民國常年戰亂沒有時間整理,現在還沒有統一,那幾個小島上的情況跟滿清初期很相像,不方便評價。所以還沒有編纂客觀評價清朝的清史。現存的影視劇都是在搽粉,都是根據半傳說的傳聞寫的小說,根本不是歷史史實,我們今天拋開傳聞,客觀的、簡單的捋一捋吧。

努爾哈赤:晚年面臨諸子爭位,宮廷鬥爭異常激烈,受皇太極、莽古爾泰、阿敏等人蠱惑,殺死了第一順序繼承人——太子褚英。褚英真的那麼不堪嗎?成王敗寇罷了,請大家參考被李世民幹掉的長子李建成的遭遇。這決斷影響極為惡劣,為後來諸子爭位,共同陷害太子開了一個先例。對當時的影響更大,努爾哈赤死後,因為沒有強有力的太子存在,皇太極、莽古爾泰等人幾乎火拼。假如沒有明朝袁崇煥在寧遠虎視眈眈的軍事威脅,滿清當時就會陷入分裂,更不要說後來入主中原了。

皇太極:同樣是繼承人問題,一點也不吸取他老爹的教訓,死後弟弟多爾袞和兒子豪格爭位,再次陷入分裂的險境。不過正慾火拼之時,明朝政權走到了窮途末路,吳三桂等漢奸拋過來的橄欖枝誘惑太大,才匆忙妥協,立五歲的孩子福臨為順治皇帝。其用兵也遠不像電視劇吹噓的那樣厲害,先後三次敗於袁崇煥手下,一敗寧遠,再敗錦州,三敗北京城下。崇煥不死,哪有後來幾次入關肆意搶掠。

多爾袞:佔了李自成滅亡明朝改朝換代,局勢不穩的天時,在走投無路的吳三桂邀請下,帥10萬八旗兵入關,兩人聯手擊敗了毫無防備的李自成。其後平定中國內部諸省,都是各路漢奸帶路黨打前陣,少量八旗兵接受地盤而已。其政治短視在於勢力如日中天之時,沒有確立自己的皇位,古云:天予不取,必受其禍。等死去之後,任由順治糟踐他的名聲。昏庸之處是圈地政策,根本不懂得皇權和民生的魚水關係,如果長期執行下去,他們在關內呆不了幾年,這是一條自尋死路的策略。

順治:早期一直是多爾袞的傀儡,真正掌握政權就那四、五年,沒時間為善,更沒時間為惡。

康熙:昏庸之處如尼布楚條約,在打勝仗的有利條件下,割讓了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我們查一下俄羅斯遠東人口分佈就知道,割讓的這些土地很多都是適合人類大規模人口居住的,讓沙俄在遠東有了立足點,使得後來的中國處處受到沙皇俄國的軍事威脅,直到上世紀60年代。逼反吳三桂,如果不是吳三桂沒有戰略眼光,滿清那一次就會被逼回東北,假如等耗死吳三桂之後在削藩,肯定不會有這麼大的動靜。

雍正:選了一個紈絝子弟做繼承人,眼光短視到難以置信。大興文字獄禁錮思想,從此中國再沒有了活力,這是在慢性自殺。

乾隆:滿清江山就毀在他手裡,西方各國都在軍事變革,並且都把樣品送到他眼前,實際操演以後威力巨大,但依然看不到這是一場軍事革命,落後就會被歷史所淘汰。

道光:僅僅一個鴉片戰爭就說明了所有問題,笑料百出。什麼輪船是內部用牛驅動,洋鬼子腿不會打彎,洋槍洋炮怕狗血,,,,,,不說了吧。都鬧了笑話了,這還不叫昏庸?英國軍隊一抵達天津,二話不說馬上投降議和,這點膽氣連困守孤城君王死社稷的崇禎都比不上。

咸豐:鴉片戰爭英國人已經從海上來過好幾回了,都不知道加強天津的海防。咸豐十年英法聯軍一路暢通無阻的攻入北京,咸豐皇帝倉皇出逃承德避暑山莊,這派頭比飽受詬病的宋代晚期皇帝有一拼。都讓人家把首都佔了,卻沒有能力的將領抵禦,不昏庸?江山代有才人出,每個時期都不乏有才能的人,就看埋沒不埋沒,在江南跟他們死磕的那個礦工楊秀清,就是那個時代的軍事天才,可惜給逼反了。有才能的人去挖礦,高官厚祿的人都不堪一擊,他不逃跑誰逃跑?不昏庸?

同治:就是個傀儡,傀儡也不昏庸是吧?被個女人玩弄於股掌之間,毫無反抗之力,最後還把自己給玩死了。

光緒:參考同治內容。

溥儀:呵呵,他幹過一件正經事嗎?整個一個闊少,而且想昏庸都沒機會。

這就是滿清的皇帝,哪個沒有汙點?哪個有眼光?哪個被黑起來都是有史以來最昏庸的皇帝。


所以然者


昏君明君,並不是因為打仗。而是因為明朝最後滅亡了,清朝最後是順利退位,遺留的很多權貴子弟一直鼓吹滿清。

不過,既然說到打仗,明朝有一點做的的確不如滿清。明朝很多將領都有養寇自重的傳統,當年沿海剿滅倭寇,差點又被嚴嵩搞成持久戰。東北的戰事也是這樣,結果造成滿清一路做大,尾大不掉。

滿清對待敵人就乾脆多了,一般直接屠殺,殺光為止。因為滿清統治階層本身人少,如果在得勢的時候不將對方殺光,哪一天再起來就再也無力對抗了。新疆本來是蒙古人準噶爾的天下,被屠殺殆盡,才被穆斯林趁機佔據。對待漢人的剃髮易服也是,不服就屠城。

所以,明君昏君什麼的,主要看當時的百姓生活過得好不好。歷史畢竟是勝利者寫的,假的太多,真的太少。

萬曆張居正改革以後,應該還是不錯的。咸豐打敗之後,中國真的進入了千年不遇的衰敗期,上一次應該是五胡亂華時期了。


大風觀瀾


明朝和清朝的皇帝的評價標準是不一樣的。比如乾隆和嘉靖。這兩個皇帝是不是很像,都是前面勵精圖治,後面有瑕疵,都寵信貪官。但是他們的評價卻不一樣!在明朝官員的眼裡看來,膽敢罵皇帝的官員都是正直的,日後都會受到重用。而在清朝官員的眼裡,多磕頭少說話才是為官之道。我們能夠清楚的看到在明朝官員罵皇帝似乎是家常便飯,而根據統計,明朝所有的內閣,沒有一個人是沒有被彈劾過的。但是在清朝,我們很少能看到這種情況。皇帝的權力過於大,一切的事情決斷都又皇帝聖裁,所以官員們不敢說話。而明朝,國家的治理集團是文官,奏摺都是由內閣擬票,然後皇帝同意,司禮監批紅。也就是說,皇帝對國家很少管理,他只負責點頭。這樣一來兩種工作模式造成了不同的結局。而這種文人治國的思想在中國封建時期一直存在,直到清朝。比如,南宋,一個皇帝說了一句話,下邊大臣說,陛下何以一言而輕天下之士,而皇帝馬上道歉,說朕不敢。具體哪個皇帝不記得了。但是我們能夠看出,這和清朝的不同。當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不能怪清朝的統治者,甚至說清朝統治者作為外族統治,他們是非常成功的。清朝,在表面上滿漢一家,而實際上還是滿族掌握我家的權力,這不到確保了滿族的統治地位,也安撫了漢人的心理。從統治角度來說他們及其成功,但是從國家發展角度來說未必!


Man139876657


誰把咸豐當明君?

是歷史書?還是清宮辮子戲?

哈哈哈哈哈哈


四川達州


沒有人說咸豐是明君,著名清史專家閻崇年先生評價咸豐就用了三個“錯”,即錯接了皇位,錯逃了北京,錯選了接班人!說咸豐皇帝是明君的人要麼是史盲,要麼別有用心!萬曆皇帝更是個貪財如命的昏君!而且懶得出奇!萬曆朝三大徵打勝了不假,但萬曆皇帝長達近三十年不上朝,以致朝政廢馳,大派“三餉”,以致民不聊生,更不用說萬曆朝的土地兼併,國本之爭了!萬曆朝絕對是個烏煙瘴氣黑暗到底的時代!這也是不爭的事實!說“明實亡於萬曆”不為過!清朝皇帝的綜合素質(只有咸豐同治這對父子差點,但比起明朝的正德萬曆天啟還是要強)比明朝要高很多!只不過清朝後期面對的世界時代是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大發展的“井噴”時代,清朝皇帝受的教育還是傳統的中國封建主義教育(當時整個中國都是如此,儘管有不少有識之士進行了很多改革,但中國傳統封建勢力實在太強了,況且這些“有識之士”大都也都是從舊的知識分子轉化而來,即使“開眼看世界”也是有很大的侷限性,這不是短時間可以改變的),與時代有很大的“脫節”!


政俠


萬曆在位四十八年,完全吃張居正改革的老本,張攝政死了之後,人去政息,大明又恢復原來的樣子,這一切都是萬曆皇上乾的,張太嶽剛死,皇上就抄他的家,一條鞭法形同虛設,財政枯萎,若沒有張居正重用的李成梁和用一條鞭法積攢下來的錢,朝鮮戰爭打成什麼樣只有天知道,表面上朝鮮戰爭打贏了,國庫也空了,建州努爾哈赤趁機起來了,你說他是不是昏君?再說咸豐,三十多點就死了,他點也背,碰上太平天國和英法聯軍,太平天國興起時他不用曾國藩,英法聯軍進北京時他跑了,在他同意下鬼子六簽了賣國條約,然後就死了,弄了八個顧命大臣,結果老婆和小叔子勾結政變了,開始長達近半世紀的慈禧時代。要我說啊,這倆個都挺混蛋的,只不過咸豐死的早,顯的比萬曆聰明些。


大清完顏丹


萬曆打贏了日本歷史上最強大的豐臣秀吉時代,大批日本俘虜被從朝鮮押解到北京處斬,北京市民歡欣鼓舞,萬曆題寫:東瀛跳樑小醜,雖強必戮!何等的霸氣!而滿清卻被日本狂揍,大清的東北臣民為俄羅斯做間諜大批被日本人處斬,這種傷痛刺傷了在日本求學的魯迅,兩個強盜在中國土地上打仗死的是中國人,滿清真是丟人丟到家了,是個國家就可以侵略它讓它割地賠款!到現在世界各國都在笑話大辮子,在漢人心中抹不去的恥辱歷史,都是滿清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