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的拼多多、淘寶、京東,你更看好哪個?

壹冷


淘寶,京東,拼多多這三家商城可謂是佔據了國內網站商城的80%的流量了,那麼相比較而言,這三家各自的優勢又在哪裡呢?誰又能笑到最後呢?

淘寶的背後肯定是中國電商界的傳奇馬雲了,淘寶的優勢主要在於物品種類豐富,價格優勢明顯。淘百貨上淘寶,再加上長時間的用戶積累,用戶人群基數大。

京東呢創始人劉強東先生,買正品上京東這句話是經常聽到的,由此可見京東的產品質量是比較受人們信賴的,再加上劉強東大力打擊假貨,所以人們對於京東商品的質量自然不太抱有懷疑態度。隔日達的快遞服務更是贏得好評的關鍵。

拼多多可謂是異軍突起,短短三年用戶量3億,低於淘寶的價格使其吸引了大量的用戶,大家對於拼多多幕後的投資人都比較感興趣了,據說是馬化騰佔據了很大一部分股份,具體情況不得而知。

這三家商城各自有各自的優勢和不足,也都在完善中,它們誰能走得更遠,只是取決於誰的用戶體驗更好,誰的口碑更好,還有就是運營者的運營方式,管理者的監管力度


持之一行


當然是淘寶了,當然京東也不錯。

淘寶已經是中國最好的網購平臺啦,無論是用戶體驗,產品質量,物流速度,供應鏈整合,淘寶可以說是十分完善的。

當然,京東的3C數碼產品也十分優秀,並且京東物流體驗非常好。


沒有壁壘的拼多多

拼多多則完全沒有自身終極壁壘,支付用著微信支付、支付寶,物流有時候用京東的,有時候用商家自己找的。平臺沒有自己的資產,資金來源都是商家的保證金,以及用戶購物支付的資金,因為拼多多平臺確認收穫時間更長,平臺對用戶資金佔用時間也更長。

總的來說,拼多多就是提供了一個平臺,利用騰訊流量大肆傳播。現在平臺產品質量問題嚴重,山寨氾濫成災。拼多多也完全沒有能力去整合治理。


殺入拼團的淘寶

淘寶自身已經在電商行業浸淫十多年,整個上下游產業鏈,淘寶都門清,拼多多將要遇到的問題,淘寶都已經經歷過。

如今淘寶聯合支付寶順勢推出拼團小程序“每日必搶”,對於僅有拼團業務的拼多多來說,淘寶擁有一整個完整的生態,它推出拼團這個小程序,以後也能推出別的小程序。阿里業務繁多,閒魚、租房、大健康、倉儲、物流、金融支付。每一個都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拼多多快速崛起,吸引業內注意的關鍵在於,它利用微信流量推廣高頻、剛需的拼團業務。而淘寶則注重自身寬泛業務,大品牌產品,錯失了早期的拼團流量。

如今三四線城市用戶被拼多多教育好了拼團市場,緊接著,淘寶、蘇寧拼購等等電商巨頭接連入局,它們都看中了拼團的市場下沉。

這也許是淘寶繼續稱霸後流量電商時代的關鍵。


京東3C和時尚

以差異化破局,京東在淘寶後方用3C數碼突圍,並自建物流,構建自身生態。京東可以說緊跟淘寶,寸步不讓了。金融支付,淘寶有支付寶,京東有京東金融;物流,淘寶有菜鳥,京東有京東物流;新零售,淘寶有餓了麼,盒馬鮮生,京東有京東小店。

鞏固了自身壁壘,京東開始往全品類電商平臺發力。看到了時尚市場的前景,京東又贊助《明日之子》等綜藝節目,又由老闆娘奶茶妹妹親自站臺,舉辦時尚晚宴,與全球知名時尚人士合作。


可以說淘寶和京東,都在不斷升級,不斷良性發展,而拼多多,還掙扎在底線以下,往中線發展尚且困難重重。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三家的模式估計會各有側重:

1、變量最小的,應該是淘寶,淘寶+天貓+菜鳥,都是大平臺模式,估計阿里巴巴也不敢輕易改變;將來估計會弱化淘寶,專注天貓和菜鳥;

2、京東,我個人覺得將逐漸變成大倉儲+大物流+大自營+大商家,重點是一個大字,京東自己掌控倉庫,物流,商家只需要把貨配送到京東倉庫即可,京東與商家,協同運營。京東的中小商家,將逐漸邊緣化;

3、拼多多還是老老實實做便宜的大集式模式就好了,只有一個原則,便宜便宜再便宜。

綜上,淘寶取中,京東取大,拼多多取小,各有側重。

京東還會慢慢壯大,不排除超越天貓的可能,將來的格局,將是拼多多最弱,但也不會太弱。


大雪如濤風如刀


先說說時下最熱的拼多多

一款小小的手機購物APP,可以或許在短短几年工夫做的在美國上市,但是就截止到今天來看:拼多多股價破發。對比上市當日305.31億億美元市值,跌到了207.3億美元,這才上市短短几天,就跌去了近百億美元,摺合660多億元人平易近幣。從體驗上來說:用過一次拼多多,購物體驗非常糟糕。

個人感覺是這樣的,一個app從未引起很多人關注,突然到美國上市,拋到了聚光燈下,各種問題和弊病就暴露出來了。

假貨以前淘寶說的比較多,現在成了拼多多的代名詞。老總的公關也是很厲害的,說了一個詞:白牌。就是山寨而不是假貨,網上段子各種笑梗讓拼多多品牌形象在這幾天深入人心。不可謂不風光。

就用這種傍名牌的模式,不去改變自己的經營策略,這已經不是十幾年前的中國了。對品牌的保護意識已經很強的今天,即使靠著金主爸爸和上市圈錢,終是不會長久。

不改變,等不到十年。不改變來的快,走的很會很快。當然他有他自己的用戶群體,但是我相信表面的繁華,掩蓋不了模式上的病根。


淘寶

網上購物最早進入廣大人民群眾視野的了。之前也深陷假貨危機,不過漸漸的天貓,旗艦店,之類的品牌自營類型的店面大量入住以後,東西的質量也提升了很多。

但是就他從全國各地不同地方發貨的時間來說還是比較長的。

淘寶上的東西比較全面,質量當然還是有些參差不齊。購物體驗越來越好。東西質量也在提高。

十年後的淘寶,難以預料,不知道會不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都更偏向旗艦店和正品保證的官方店鋪,而不是各種小商家,從而被天貓或者其他逐步取代。還是自己轉型,更發展,更繁榮,不好說。

京東


最出色的是有自己的物流和倉儲體系,發貨速度相當快,和在3C方面的良好口碑和客戶信任度。

但是我個人感覺來說申通,中通,菜鳥的那些快遞速度也越來越快,不是到京東的這個優勢還可以保存多久。

另一方面3C的品牌優勢在和蘇寧的對抗中也並不是十分明顯,蘇寧在數碼領域的深耕也給他帶來了非常好的口碑。

所以說京東的十年後的表現是和以後在和其他廠商競爭下的優勝略汰。誰活下去了,誰就是行業老大。


筆尖少年



就個人來說,更看好京東。當然淘寶和天貓肯定還是存在的,喜歡京東還是出如對京東的一種更大的信任。


為什麼更看好京東呢?


主要就是京東物流。雖然只是一個在北京混跡於底層的打工仔,但是現代人熱衷於網購之類的需求一樣很多,從速度和服務而言,京東相對於淘寶,拼多多,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我是一個眾包騎手,俗稱送餐員大家都是知道的事情了。但是很少人知道,京東現在其實已經和眾包物流進行了深度合作,主要就是達達,可以通過達達配送各種京東快遞,以補充短期內偶發的大量包裹擁入導致的人手不足現象,可以說極大的提升了京東物流的運力。京東物流現在本身就是一日三送,配合眾包物流,可以說是全城無死角,當日下單當日送達完全不是問題,這個速度,無論是淘寶,天貓還是蘇寧,都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就衝這一點,其實我個人對京東的傾向性熱愛就不可避免的了。


當然這是北京的情況,其他地方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清楚的是如果京東能夠在更多的地方實現這種程度的配送速度和熱情服務的話,那麼京東的未來,確實是值得極大的期待的。


現在淘寶系在和點我達合作,也在進行類似的由眾包騎手投遞快遞單的嘗試。應該來說,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鹿死誰手還尚未可知。


至於拼多多。就不用多說了吧。不客氣的說,在1,2線城市,拼多多基本沒有生存空間,也就談不上物流速度和服務之類的問題了。加上自身的弱點太多,我可以很肯定的說,拼多多沒有未來,不要說未來,能撐過這1,2年,都是一個很艱難的事情。這次美國的集體訴訟,看看能不能全身而退吧。


總結:看好京東,淘寶仍然是巨無霸的存在,拼多多就算了吧。


張子曰


關於發展十年的問題,我覺得京東淘寶起碼是有跡可循的吧,阿里巴巴在1999年成立於浙江杭州,劉強東在2004年正式成立了京東公司,到現在兩家公司這些年取得的發展和進步,相信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都有所體會吧。

拼多多現在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的頻率也是也來越高了,其實總的來看,拼多多的成長還是一個挺勵志的故事的,短短三年時間,便是從創立走到了上市這一步,感覺像是一個奇蹟般的存在啊,最重要的是拼多多是在京東和阿里的包圍下衝出來的。

但是野蠻生長的代價看上去也不低,拼多多自打上市之後,也是遇見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呢,首先還是要完整的解決掉,然後再談平臺未來的發展空間吧。

京東和淘寶作為國內最大的兩個電商平臺,現在也是依然處於不斷的發展和創新當中,京東的自營和淘寶的純平臺模式都有各自的發展好處和忠實用戶,相信未來的發展也不會差。就拿京東來舉例吧,京東的自營+物流模式一直是比較受消費者青睞的,在未來,京東肯定依然要致力於這方面業務的發展。

現在對於京東來說比較好的消息呢,就是京東物流的獨立運營,並且表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自打年初京東物流完成了獨立融資之後,就開始陸陸續續推出了一些智慧物流以及黑科技的手段,各種無人技術的應用、配送機器人的投入使用等等。

這些在未來,都是支持著京東去進一步發展,贏得更多消費者青睞的方式,這樣看來京東在未來還是有不小發展空間的。所以只要這些平臺還在不斷的發展和創新,那他們在十年後,就一定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消費體驗。


科技抱拳奧特曼


垃圾拼多多趕快倒閉吧 山寨一大堆假貨一大堆還好意思在這裡到處騙消費者 還十年 你今年能把難關先過過去在說吧 還在這裡探討十年真丟臉


用戶102581921678


由於淘寶初期出現不少假貨,還以低價為營銷手段,當然淘寶一直都打壓假貨,可惜第一印象給別人就是低價假貨。但是淘寶通過自身調整已經減少假貨出現。

由於低價假貨口碑已經深深刻在買家口碑裡,從而買家更需要的是好貨,現在的人基本都不缺錢,但是也不傻。京東這個時候就崛起了,給買家的印象就是正品,比淘寶的貴一點。但能保證正品。週而復始的買買買,模式都是登錄網站或者app購買。

拼多多以拼團模式出現,有強大的流量後臺騰訊支持,新的模式佔領電商平臺不少份額。

如果說按消費人群來劃分

1,京東---相比於淘寶和拼多多,京東屬於高端人群。他們有錢,也不會貪小便宜。只要保證正品。價格合理就是他們購買的心態。

2,拼多多---消費人群大多劃分為34線城市的消費升級。有錢貪小便宜,也是他們的對象。

3,淘寶---萬能的淘寶,一個電商平臺的老大,消費人群都兼有。

如果一定要做出一個選擇,那麼堅持做好商品,融合多元化購物方式,保證正品的平臺會將擁有10年後一批巨大的用戶群體


唔準少355


電商十年:從淘寶、京東、網易,到拼多多

本文約3600字,閱讀全文需要約5分鐘
電商發展了十多個年頭,撈快錢的時代早已經結束,流量的天花板也早已出現,最大的變數,還是迎合經濟規律的商業規則。

文 | 張賀飛

零售老闆內參獨家專稿

2016年雲棲大會上,馬雲提出新零售,“純電商時代將會很快結束,未來的10年、20年,將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

過去兩年時間裡,新零售浪潮席捲整個行業,成了炙手可熱的風口。

最近,創立只有34個月的拼多多火急火燎上市,並伴隨山寨假貨問題招致鋪天蓋地的質疑,讓電商又重回公眾的視線。

《零售老闆內參》APP(微信ID:lslb168)認為,過去十年,是電商行業風雲際會的黃金時代。“十年”也是觀察這個行業的一個很好的時間節點,對電商從業者來說,過去的十年恐怕並不輕鬆。

- 1 -電商江湖的持續性動盪

早在2016年的時候,淘寶上的賣家就超過1000萬,活躍賣家300多萬,而這只是阿里一家的數據。

以杭州為例,在這個電商之都,中小電商賣家足以寫一部電商從業者的底層物語。而底層電商從業者的搖擺,又恰恰折射了行業端的變革,至少可以歸結出下面幾個端倪:

1.流水的電商新貴。

十年前的淘寶,還沒有加上“萬能”的稱號,收購了卓越網的亞馬遜還有機會和淘寶抗衡,而賣掉了卓越網的陳年開啟了VANCL的新徵程。那時候的京東剛剛被徐新的今日資本看上,噹噹網的李國慶可能還沒有把劉強東放在眼裡,騰訊對於電商領域還充滿信心……

有趣的是,除了淘寶和京東,幾乎所有誕生在2010年前的電商新貴都失去了色彩,今天活躍在電商舞臺上的新貴們,拼多多起步於2015年,網易考拉始於2014年,網易的另一個電商平臺嚴選開始於2015年。

一直強調 “專注自己熟悉的領域” 、不追風口的丁磊,對電商卻是一個“例外”,丁磊自己曾坦言 “如果沒有跨境電商,網易是不會碰電商的”。網易趕上的卻是一輛“末班車”,直到2014年前後才正式發力電商,網易考拉又偏偏成為電商格局中最大的變數之一。

期間,並非沒有佼佼者出現,只是大多數沒能堅持到今天,而和曾經的新貴們一起隕落的,還有大批敢於嚐鮮、敢於冒險的普通從業者。不同的是,平臺逐漸被忘記,電商從業者在忙著轉換陣地。

2.迭代的商業模式。

淘寶是C2C的代名詞,也是21世紀初電商的主旋律,京東是B2C裡面的代表,2010年後逐漸步入正軌,如今又出現了網易等新一批從自營入手的電商玩家。和舞臺上的輪番登場有幾分相似,舞臺下的商業模式也在不斷迭代。

商業模式的迭代映射了電商的三個階段:C2C是電商草莽發展的階段,賣的最好的是兩百塊的LV、三百塊的勞力士……人們對網購還不適應,習慣性找一個試錯成本低的品類,本身就知道是“假貨”,心理預期是和真貨有多像;B2C的大行其道,預示著電商進入了標品時代,3C數碼、化妝品、國際大品牌等等,產品高度標準化,價格高度透明,不僅要買真貨,還要比線下便宜;某種程度上說,自營電商是衝動性消費的產物,服裝、箱包、鞋帽、飾品、化妝品等,多一件不嫌多,少一件也不嫌少,幾乎形象刻畫了網易考拉等跨境電商的品類和核心受眾。

3.輪換的流量風口。

電商領域從來都不缺少創新,十年前淘寶還沒有普及的時候,七星視頻購物就講出了支付和零售結合的故事,大意是這樣的:支付可以為零售提供擴充邊界的手段,且零售的渠道和資源都離不開支付,還可以幫助零售商挖掘用戶消費偏好。今天流行的新零售、無界零售等,何嘗不是同一個邏輯?

有些不幸,七星購物隨著電視購物的泡沫一同破裂,也被證實電視購物這個流量入口不可靠,但電商對於流量入口的痴迷才剛剛開始。先是團購的興起,試圖將互聯網流量輸送給線下,並上演了一場“百團大戰”,隨後興起的O2O有著同樣的思路,即便是一小撮固定的流量,也成了垂直電商平臺眼中的藍海。

就好像大家在感慨沒有流量的電商是做不下去的,行業內更是不乏這種論斷,可總覺得哪裡出了問題,在風口論最盛的2010年前後,卻至今沒有誕生任何一家百億美金的電商平臺。

北大的邱凌雲教授對電商的本質有著一針見血的解釋:“一是對經濟規律的熟知,二是對人性的洞察。”鑽研學術的邱教授是電商行業的旁觀者,對電商的見解卻很通透,沒有什麼事情能違背經濟發展的規律,也沒有任何用戶行為能夠跳出人性的範疇。電商領域的一個個風口,要麼是對經濟規律的誤判,要麼曲解了用戶需求,要麼是有人故意在興風作浪,畢竟當局者迷。

- 2 -“做了斷”並沒有出現

電商觀察者黃若老師可能就是一個當局者,曾經對2014年的電商江湖做出了這樣的論斷:該贏的贏了,該輸的輸了,該掙的掙了,該賠的賠了。過去那些年大家對於電商的探討,今年基本做個了斷,塵埃落定。

這裡並沒有diss黃若老師的意思,而是觀察電商的視角出了偏差,黃若老師在2014年的判斷是站在IPO的角度上的,“上市是一個分水嶺,存活下來的公司可能會越來越強大,規模、資金鍊、品牌知名度、影響力蒸蒸日上;其他公司可能會越來越困難。”至少可以看到,黃若老師高估了資本的價值,忽略了本質的經濟規律和人性洞察。

丁磊和黃崢算是為數不多的“旁觀者”,網易考拉和拼多多這兩個電商格局的最大變數正是出自二人之手。即將IPO的拼多多逐漸演化成一家現象級公司,為何在阿里、京東都在摒棄廉價符號的時候,拼多多得以後發爭先?

在《零售老闆內參》APP(微信ID:lslb168)看來,原因也不難解釋,阿里、京東、蘇寧等在2015年也開始到農村刷牆,但剛剛觸網的五六線城市用戶對於電商還處於低成本試錯的階段,阿里、京東等成熟且為一二三線城市用戶量身定製的模式,在這些地區還是有門檻的。拼多多找到了拼團這一快速挖掘流量的捷徑,“九塊九包郵”的低成本恰其滿足了“電商新一代”對性價比的苛求。

據傳丁磊和黃崢在MSN時代就已經是好友,丁磊也是黃崢的天使投資人之一,但當網易進軍電商的時候卻走了和拼多多相反的方向。無論是網易考拉、網易嚴選還是味央,瞄準的都是“電商的老一代”,很多人是電商的常客,只是傳統的電商已經不能滿足其消費升級的訴求。

跨境電商的崛起,無疑是消費者追求品質商品的表現,網易先是用考拉去卡位跨境電商,然後又從製造一線將品價發揮到極致。

網易和拼多多看似站在了電商的對立面,其實是押注了不同的經濟規律和不同的目標人群。正如很多電商創業者喊出來的口號:儘管阿里和京東成了電商市場的雙子星,但我們還有機會成為電商第三極。可衝刺電商第三極的先天條件是什麼呢,在流量、資源上和阿里們拼刺刀並不現實,唯一的途徑或許就是在經濟規律和人性洞察上彎道超車。

而從電商的進化趨勢來看,似乎從不缺少變數:

1.從低效到高效。

“萬能的淘寶”有10億種以上的商品,可這是否是件好事還很難講,比如電商這個名詞已經讓位給零售,競爭的核心變成了效率。

京東、阿里、亞馬遜、蘇寧等玩家的著力點是物流效率,網易、拼多多抓住的其實是選擇效率,前者以精選和品質降低用戶的選擇門檻,後者藉助拼團的形式降低了用戶做決斷的時間,相信還會有更多提升效率的手段出現。

2.從產品到服務。

用正變得越來越挑剔,電商平臺的應對之策就是從渠道方轉變為服務方,比如淘寶、京東等電商APP上加入了迎合用戶興趣的內容,在商品推薦上採用了千人千面的算法,比拼的不只是品類的豐富與否,還有服務的滿意度。就好像小紅書的崛起是個意外,服務上還有很多值得嘗試的方向。

3.從入口到鏈條。

電商平臺以往的競爭是佔領入口,典型的就是一直試圖用社交流量哺育電商的騰訊,但最終和阿里有機會對抗的卻也在物流上下苦功夫的京東。而就近幾年流行的趨勢來看,網易考拉工廠店、小米有品等已經滲透到了工廠端,介入到工廠的選品、生產、品牌等,電商或已進化成產業鏈的競爭。

4.從線上到線下。

很多年前就出現了線上線下融合的說法,歷史經驗證明,線上的流量越來越貴,像雷哥那樣的底層玩家只能選擇性放棄,而大的平臺廠商則開始採用線上線下混搭的形式,手機廠商就是例證。可以預見的是,線上線下的競爭將超越零和遊戲,最終不再區分線上和線下,這也將是一種經濟現象。

5.從工具到基建。

阿里研究院將電商的發展歸結為四個階段,即工具、渠道、基礎設施和經濟體,至於電商是否已經進化到經濟體的階段我不敢苟同,但電商作為基礎設施已是不爭的事實,成為滲透到生產、運輸到消費的一張網,也勢必會出現全球化、C2B等更為廣泛的電商形態。

一言以蔽之,過去十年中電商平臺存在無窮的變數,未來十年恐怕將繼續“動盪”,缺少的是順勢而為的勇氣。

當然,這裡的順勢不是跟潮流追風口,而是篤定經濟發展和用戶訴求的必然規律,就如同在同行們追求低成本的時候,京東經營的是看起來很難盈利的物流;在對手們押注平臺化的時候,網易選擇的是品質度的迴歸,向上改變市場觀念,拼多多繼續下挖流量紅利和利潤空間。

(更多有關新零售、餐飲、便利店、服裝、門店運營等信息,歡迎關注“零售老闆內參”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零售老闆內參


1、即使所有電商只剩拼多多了,我也不會用拼多多:他把人坑壞了,誘導人關注他的公眾號,下載他的app,每次坑我說中獎了,華為p10,你們信嗎?

每次說我中了888元紅包,下載app可以領,仔細一看,再一看,最高領888,那不就是沒獎嗎?

誘導轉發,砍價,微信qq朋友圈烏煙瘴氣!剛開始砍幾十元,到後來砍0.01元,砍到何年,浪費多少時間?

幾百元的毛臺,喝了不拉肚子?成本夠不夠?

幾塊錢的奶粉?搞笑吧,哈哈。

總之,對他不爽。

2、同樣的瓷杯子,京東29,淘寶16,京東送到家,淘寶自己開車去拿。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