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檢查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優諾麗康


腫瘤常用的檢查方法有很多。檢查的目的有兩種,第一種是為了確診,即到底是不是腫瘤或者講惡性腫瘤。第二個目的是已經確立了為惡性腫瘤,那麼我們經過治療以後,療效怎麼樣?通過哪些方法可以去進行檢查?

1.首先談第一種,即確診的方法。確診腫瘤的金標準是病理。也就是說,必須得在身上取一塊組織下來,送到醫院的病理科進行檢驗,主要的方法是通過顯微鏡在鏡下去觀察,這個標本的組織形態。取標本的途徑有很多,包括手術切除,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開刀,或者是一些有創的操作,比方說胃鏡取一塊組織,腸鏡取一塊兒組織,纖維支氣管鏡取一塊組織,肝臟穿刺取一塊組織,或者你發現哪裡有一塊腫大的淋巴結,可以選擇穿刺淋巴結,甚至把整個淋巴結給挖下來。

必須提出的是,所有的惡性腫瘤(我們講實體瘤)除了原發性肝癌以外,必須得取得病理組織才能夠確診。原發性肝癌是唯一的一種,可以沒有病理,直接通過臨床診斷,即可確診的惡性腫瘤。這個臨床診斷指的是結合甲胎蛋白,ct或磁共振的影像學表現,以及肝炎肝硬化的病史。三者相結合,達到一定的指標即可確診為原發性肝癌。

2.前面說了確診為腫瘤的手段,後面來談一談如何去進行療效評價,也就是常用的檢查手段有哪些。常用的檢查手段,首先是指的是影像學手段,主要指的是ct或者磁共振,或者是全身petct。前兩者在實體瘤當中應用較廣,包括了肺癌,乳腺癌,胃癌,腸癌,肝癌,胰腺癌等。而全身petct主要應用於,或者是一些原發灶不明的惡性腫瘤。那麼具體有哪些作用呢?舉個例子來說。假如一個晚期的腸癌患者,肝臟上有一個五公分大的轉移灶,我們通過兩個療程的化療以後,就可以複查一下肝臟的ct或者磁共振。檢查的片子和兩個療程化療前的片子相比較。如果,現在肝臟上的腫塊縮小到三公分,這就說明治療是有效的,就可以繼續原來的方案治療。如果腫塊增大到八公分,說明當前治療無效,就要更改化療方案。有些患者是長期帶瘤生存的。可以每隔2到3個月來複查一次,如果腫瘤變大,就要考慮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3.腫瘤標記物。臨床上常經常檢測的一些腫瘤標誌物具有一定的特異性。比如說甲胎蛋白對肝癌,癌胚抗原對結直腸癌,CA125對乳腺癌和卵巢癌,PSA對前列腺癌等。如果複查的時候,影像學上沒有明顯的變化,原來是五公分,現在還是五公分,或者僅僅是五公分多一點點,腫瘤標誌物也沒有明顯的變化,原來是50,現在還是50。那麼我們可以初步判斷為病情穩定,建議繼續觀察。但如果影像學的變化不明顯,而腫瘤標誌物在呼呼的往上漲,比如從50增長到一百,甚至一百五兩百,那就必須高度懷疑腫瘤進展的可能性。建議做進一步的全面檢查。




4.總體而言,腫瘤標誌物是次要的,僅供參考。臨床上能見到許多腫瘤患者,從發病到死亡,他們的腫瘤標誌物都是正常的。也能見到一些正常人,在體檢的時候發現腫瘤標誌物異常升高,但是長期觀察,沒有發現任何腫瘤的跡象。病情的輕與重,療效的好與壞,從客觀評價的標準上來看,更多的依靠影像學的診斷。當然,對於胃癌和腸癌的患者而言,有的時候單憑ct和磁共振不能完全的確診,必須得參考胃鏡和腸鏡的複查結果,尤其是胃癌和腸癌手術以後的病人,手術吻合口的地方經常會有炎症,甚至是局部復發,這就必須得藉助胃腸鏡在鏡下進行觀察,甚至是再次活檢取病理。


會小回春術的小醫生


由於腫瘤的特殊性,經常會出現有關腫瘤的“新技術、新方法”,讓人一夜之間似乎發現了救命稻草,比如“滴血驗癌”、“某某藥物治療腫瘤取得了重大突破”等等,這些雖然不等簡單的定性為謠言,但至少這裡面增加了很多誇大成分。

關於腫瘤檢查的方法和手段,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1、化驗檢查

抽血化驗可以部分反映出腫瘤存在的可能,這裡主要指的是腫瘤標記物。

腫瘤標誌物是指特徵性存在於惡性腫瘤細胞,或由惡性腫瘤細胞異常產生或宿主對腫瘤的刺激反應而產生的物質,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腫瘤的發生和發展,也可以作為治療過程中監測腫瘤對治療反應的一類物質。臨床常用的化驗項目一般包括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鱗狀上皮相關性抗原(SCC)、CA-125、CA-199、CA-724等,這些項目對於某些癌腫有一定的特異性,在異常偏高時可以提示腫瘤的存在。但是這些項目的準確性和特異性卻不強,因為這些物質在正常人體也少量存在,在各種原因的刺激下,也可能會出現某些數字的升高;但是真的患腫瘤時,這些數字卻未必就肯定會升高,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所以,腫瘤標記物可以作為腫瘤診斷的輔助參考項目,不能作為發現和確診腫瘤的依據。

2、影像檢查

這是發現和診斷腫瘤最重要的手段,權重大於腫瘤標記物。

腫瘤在初期較小的階段,限於影像學的侷限性,難以發現,隨著腫瘤的逐漸增大,在達到0.5-1cm以上的時候,就能夠被彩超、CT、核磁等檢查手段檢測到,但這個時期的腫瘤因為絕大多數沒有症狀,基本上是在體檢時被發現,所以體檢檢查對於發現早期的腫瘤非常重要。

3、內窺鏡

對於空腔器官,內窺鏡的檢查對於腫瘤具有重大意義。因為空腔器官的腫瘤發生可以呈現瀰漫性生長,所以影像檢查的陽性率受到一定的影響,這種情況下,內窺鏡就顯現出了無可比擬的優勢。如胃鏡、腸鏡對於發現和診斷消化道的腫瘤具有決定性意義,支氣管鏡可以直接看到或取出部分腫瘤組織。

4、脫落細胞學檢查

有些惡性胸腔積液、腹腔積液或痰液、尿液等人體的病理產物或排洩物中,可以出現惡性細胞,這是由於腫瘤細胞會脫落到這些體液之中。這種情況下可以把這些體液收集送檢,離心沉澱,如果能夠從裡面找到惡性細胞,也就明確了最終的診斷。

5、病理檢查

這個是腫瘤診斷裡的核心內容。

病理檢查指的是通過各種手段把腫瘤組織取出一部分送檢實驗室的一種檢測手段,包括顯微鏡下所見和分子生物學檢測,二者可以互相印證。病理診斷也是惡性腫瘤診斷的金標準。基本上任何腫瘤的確診依據都是依賴最終的病理檢測。也就是說,上述的各種檢查手段可以發現腫瘤的存在,但最終的定性還要依靠病理學的認定(脫落細胞可以作為依據)。

另外還有目前的循環腫瘤細胞學和循環腫瘤DNA檢測,這些可以作為腫瘤檢測的補充手段,目前技術尚不成熟,也不能作為腫瘤篩查的依據。

以上為目前一些常見的腫瘤診斷的方法和手段,對於正常人,腫瘤篩查的主要方法還是影響學,包括彩超、CT。核磁等,對於發現腫瘤的病人,最終認定腫瘤的性質,還要依靠病理診斷。


深藍醫生


腫瘤檢查方式有許多,包括病史的追問、查體、實驗室檢查、內窺鏡檢查、影像學檢查以及病理學檢查等。對於病史的追問以及查體,往往是後續檢查手段的基礎。實驗室檢查包括酶學檢查與免疫學檢查。酶學檢查主要是輔助診斷作用,免疫學檢查則是針對癌細胞獨特的新陳代謝檢測是否出現新的抗原物質。內窺鏡檢查主要應用於空腔臟器或者體腔內的腫瘤檢查,分為纖維光束以及金屬製兩大類,其作用主要包括窺視腫瘤形態改變、組織細胞採樣從而進行病理學檢測、輔助插入導管從而進行X線檢查等。影像學的檢測包括X線、造影、超聲、放射性核素掃描等,其各自具有不同的優勢與劣勢,臨床往往綜合應用,為腫瘤的定位提供指導。病理學檢查則包括細胞學檢查以及活體組織檢查,其中活體組織檢查是判斷腫瘤病理類型以及定性的最高標準。


康愛在線


腫瘤是一種慢性疾病,在早期可能會表現出某些症狀或體徵,如頭痛、噁心、嘔吐、發熱等等,但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症狀很不明顯,那麼如何做到早期診斷腫瘤?

首先,可以採取腫瘤標誌物檢測的方法,某些腫瘤在發生發展過程中可以分泌特定的化學物質,稱為腫瘤標誌物。檢測血中這些腫瘤標誌物的出現及其變化,可以協助診斷某些特定的腫瘤。目前臨床普遍應用腫瘤標誌物有18種,比如原發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AFP)常異常升高;胃、腸及肺腫瘤患者,癌胚抗原(CEA)常異常升高;前列腺腫瘤患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常異常升高;乳腺腫瘤患者,糖蛋白抗原153(CA153)常異常升高;卵巢腫瘤患者,糖蛋白抗原125(CA125)常異常升高;胃部腫瘤患者,糖蛋白抗原724(CA724)常異常升高;鼻咽癌患者,EB病毒抗體(VCA-IgA)常陽性等等。

其次,針對不同部位的腫瘤,可以採取不同的影像學檢查手段,比如顱腦及肺臟腫瘤可以檢查CT、核磁共振,肝臟、膽囊、胰腺、腎臟、膀胱、婦科等盆腹腔臟器可以檢查超聲或CT,胃腸道腫瘤則建議胃鏡腸鏡檢查等等。

此外,在甲狀腺、乳腺、睪丸等表淺臟器腫瘤的篩查方面,建議首選超聲檢查。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您有一點幫助,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