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專利數據反映的技術產出質量

我國專利數據反映的技術產出質量

來源: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創新研究報告》

第37期(總第238期)2018-7-9

編者按:專利是技術產出的重要指標,體現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本文利用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年報公開的中國專利數據和世界知識產權局(WIPO)、OECD公開的世界專利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反映我國專利的發展現狀。近十年來我國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快速增長,申請本國專利的數量已遠超其他國家保持世界領先;但申請國外專利方面與歐盟、美國、日本仍有較大差距,國內和國外專利授權率均低於全球平均水平,發明專利授權量和有效存量仍有待提高,在PCT和三方專利申請上美國和日本仍遙遙領先。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進程的加快,專利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專利已經成為反映一個國家、企業或研究機構的科技水平和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客觀準確地瞭解專利發展狀況有助於政府或企業制定、實施科技政策和規劃,調整對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科技投入的方向,從而促進國家經濟或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進步。黃慶等將專利評價指標分為數量類、質量類和價值類三類,以數量類指標表徵專利關注程度、以質量類指標表徵科技創新程度、以價值類指標表徵專利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的作用。數量類指標包括專利申請量,質量類指標包括專利授權量和專利授權率,價值類指標包括專利自實施量和自實施率、專利許可實施量和許可實施率、專利權轉移量和發明專利權轉移率、專利平均壽命、專利對外申請量和對外申請率等幾個指標。考慮到數據可得性,本文主要選取數量和質量指標來反映我國專利發展情況。

一、中國專利申請和授權呈逐年增長態勢

中國專利數據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年報中公開的數據1,本節選擇統計年報中2005-2014年的數據進行相應的統計分析。2005-2013年,中國專利申請和授權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且從2010年開始,專利申請量增長幅度擴大。到2014年,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呈現小幅度的減少。從2005-201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專利申請13,192,929件,其中已授權的專利申請7,473,924件(圖1)。

我國專利數據反映的技術產出質量

圖1 2005-2014年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變化

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年報,圖2-圖7同。

二、發明專利申請量迅速增長,但其授權量相比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仍較低

我國專利按照申請類型可以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三種。發明專利是對產品、方法及其改進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實用新型專利是對產品的形狀、結構及其結合提出的實用方案;外觀設計專利是對產品的形狀、圖案、色彩或者其結合所作出的新設計。一般來說,發明專利對技術的要求比較高,更加反映科技實力。

從中國各類型專利申請量的變化來看,發明專利申請量在2012年之前均低於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申請量,2013年,發明專利申請量超過外觀設計。實用新型的申請量在2010年之前也低於外觀設計,而在2010年後超過外觀設計申請量,領先於發明和外觀設計的申請量。發明專利申請量在近10年一直處於增長的趨勢。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申請量在2014年稍有降低(圖2)。

我國專利數據反映的技術產出質量

圖2 2005-2014年中國專利申請量按專利類型隨年度變化趨勢

從中國各類型專利授權量的變化來看,發明專利授權量在近10年一直是三種類型專利中授權量最低的;實用新型專利的授權量也一直處於增長的趨勢;外觀設計專利的授權量在2012年之前一直處於增長的趨勢,而自2013年開始,授權量開始下滑(圖3)。

我國專利數據反映的技術產出質量

圖3 2005-2014年中國專利授權量按專利類型隨年度變化趨勢

按IPC大類對專利的技術領域進行分類,2014年發明專利中國申請量和國外申請量前十的技術領域如圖4所示。可以看出,發明專利中國申請的技術領域中,醫學、獸醫學、衛生學領域申請的發明專利量最多,達56400件;其次是計算、推算、計數技術領域,申請量達48061件;申請量排在第三的為測量、測試領域,申請量達47206件。發明專利國外申請的技術領域中,基本電器元件領域申請的專利最多,達12361件;其次是電信技術領域,申請量達12020件,排在第三的為計算、推算、計數技術領域,申請量達9599件。

我國專利數據反映的技術產出質量

圖4 發明專利中國申請量(左)和國外申請量(右)前十的技術領域(IPC大類)

三、職務發明中國企業以通信、互聯網及石油化工為主,國外企業以電子通訊、汽車製造為主

我國專利法把專利分為職務和非職務兩類。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一般屬於單位,非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屬於發明人或設計人。職務發明由於依託企事業單位的研究基礎和經濟力量,往往技術含量高、轉化實施易、市場前景廣。職務發明比例的提高,意味著發明創造的規模化、系統化水平不斷提高。

2014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居前10位的中國企業和國外企業如圖5所示。中國企業中,國家電網公司發明專利申請量以絕對領先的優勢排名第一,發明申請量達到10091件;其次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申請量為4119件;排在第三的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申請量為4073件。排名前10的中國企業主要涉及通信、互聯網以及石油化工領域。

國外企業的申請量呈現比較均勻的階梯分佈。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發明專利申請量在2014年排名第一,達到1726件。發明申請量排在第二的為高通股份有限公司,達1665件,與排在第一位的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差距不大。同時,這些國外企業主要是涉及電子通信、汽車製造等領域。

我國專利數據反映的技術產出質量

圖5 2014年發明專利申請量居前10位的中國企業(左)和國外企業(右)

2014年,發明專利授權量居前10位的中國企業和國外企業排名如圖6所示。2014年中國授權的專利中,來自中國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專利授權量排名前三位,遠超過排名第四位企業。國外企業中,松下電器、高通和豐田排名前三位。

我國專利數據反映的技術產出質量

圖6 2014年發明專利授權量居前10位的中國企業(左)和國外企業(右)

四、國內有效專利以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為主,發明專利質量仍有待提高

有效專利是指截至報告期末專利權處於維持有效狀態的專利數量。有效專利存量是反映技術創新程度的重要指標。截至2014年底,中國有效專利總累計情況如表1所示。截至2014年底,中國有效專利共計4642506件,其中國內有效專利量4,032,362件,佔總量的86.9%;國外有效專利量610,144件,佔總量的13.1%。國內有效專利以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為主,技術含量較高的發明專利佔總量的1/4,而國外有效專利中發明專利約佔4/5,形成鮮明對比(圖7)。

我國專利數據反映的技術產出質量

表1 2014 年國內外三種專利有效狀況總累計表

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年報。

我國專利數據反映的技術產出質量

圖7 國內和國外申請中國專利的有效專利量(各類型佔比)

五、中國國內專利申請世界領先,國外專利申請與歐盟、美國和日本差距較大

以世界知識產權局(WIPO)2、OECD3的專利為數據源,Thomson Innovation和INNOGRAPHY為輔助統計分析工具,對2005-2014年世界專利進行總體趨勢分析,並對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俄羅斯、中國、歐盟28國等目標國家/地區專利產出的基本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為了方便進行國際比較,以下僅分析了目標國家常住居民的專利申請情況,沒有涉及非常住居民的專利申請。

在本國申請專利層面,2005-2014年,專利申請總量超過一百萬件的國家/地區有中國、日本、美國和歐盟四個,申請量分別為3542817 件、3076307 件、2458934 件和1719004 件。中國自2011年以來,國內專利申請量一直保持世界領先(圖8)。

我國專利數據反映的技術產出質量

圖8 2005-2014年目標國家申請國內專利趨勢圖

數據來源:世界知識產權局和OECD數據庫,圖9、圖10同

在申請國外專利層面,2005-2014年,歐盟、美國、日本和德國是申請國外專利數量最多的,分別為2703902件、1950724件、1825889件和972204件,緊隨其後的是法國(399886件)、英國(291951件)和加拿大(188178件),中國169248件,與其他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在目標國家中僅稍強於意大利(152099件)和俄羅斯(36318件)(圖9)。

我國專利數據反映的技術產出質量

圖9 2005-2014年目標國家申請國外專利趨勢圖

六、中國國內和國外專利授權率均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2005-2014年,世界各國的國內專利授權量佔專利申請量比例總體平均水平為41.9%。其中,意大利(80.6%)、俄羅斯(79.4%)、法國(59.8%)、日本(55.7%)和加拿大(43.2%)的本國專利授權量佔申請量比例超過世界總體水平,美國(41.5%)和歐盟(40.6%)接近世界總體水平,德國(32.7%)、中國(23.5%)和英國(21.9%)相對較低(見圖10)。

2005-2014年,世界各國的國外專利授權量佔專利申請量比例總體平均水平為47.1%。日本(54.8%)、法國(50.5%)、意大利(50.4%)、德國(49.3%)和俄羅斯(48.5%)的國外專利授權量佔申請量的比例,均超過了世界總體水平,歐盟(47.1%),美國(44.1%)和加拿大(41.5%)接近世界總體水平,中國(31.3%)與世界總體水平相差較多(圖10)。

我國專利數據反映的技術產出質量

圖10 目標國家國內外授權專利和申請專利數量比例圖

七、中國PCT專利和三方專利申請穩步增長,美國和日本仍佔絕對優勢

2005-2014年,美國、日本的PCT4 申請總量一直領先。中國的PCT申請在近10年也呈現穩步增長的趨勢,且在2013年達到21514件,超過德國的17913件,成為全球PCT申請量排名第三的國家,但與美國和日本相比仍差距較大(圖11)。

我國專利數據反映的技術產出質量

圖11 2005-2014年目標國家PCT國際申請量變化趨勢圖

美國、日本的三方專利量在八大工業國中處於較為明顯的優勢,排在第三的為歐洲的德國。在八大工業國中,俄羅斯申請的三方專利數量最少。中國在近幾年申請的三方專利數量處於逐年遞增的趨勢,但絕對數量不具優勢(圖12)。

我國專利數據反映的技術產出質量

圖12 2005-2013年中國及八大工業國的三方專利申請趨勢圖

八、主要結論和建議

我國專利申請量快速增長,特別是本國專利申請量世界領先,反映出我國整體上形成了較強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專利創造能力。但發明專利授權量佔我國專利總量中的比例仍較低;本國有效專利仍以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為主,發明專利佔比有待提高;中國在國外專利申請上與歐盟、美國和日本差距仍較大;專利授權率總體上低於世界平均水平;PCT和三方專利雖穩步增長,但尚不能撬動美國和日本的絕對優勢地位。

針對目前中國專利發展現狀,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加強實施專利質量型引導的激勵機制。政府和單位考核應從重數量向重質量提升轉變,鼓勵產學研用各主體提高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發明專利申請量,弱化利用專利數量評獎、職稱、獎金等非市場化激勵機制。二是突出企業專利創造和運用主體地位。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只有擁有核心專利技術,才能擁有核心的競爭力,應進一步加大企業特別是高技術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引導企業開展紮實的基礎性研究,提升職務發明申請量佔比。三是大幅提高向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專利申請。面對專利技術標準化、標準壟斷化的趨勢,提升核心技術領域專利國際化是必要且緊迫的。

註釋:

1http://www.sipo.gov.cn/tjxx/

2數據來源網址:http://www.wipo.int/ipstats/en#publications。

3數據來源網址:https://data.oecd.org/rd/triadic-patent-families.htm。

4PCT指專利合作條約(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該條約規定,一項國際專利申請在申請文件中指定的每個簽字國都具有與本國申請同等的效力。國際申請通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集中辦理,然後由歐洲專利局或授權的國家專利局進行審查。PCT體系高於國家和歐洲專利體系。

文章來源:《中國科學技術與工程指標》發佈[N]. 科技日報,2018-05-29(003).

執筆人:張明妍

《創新研究報告》:張麗琴 王達

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歡迎賜稿交流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