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上海的經濟總和比得上珠三角嗎?

曉風532948


上海,是我國直轄市,也是中國第一大城市,全國的經濟、金融中心,是世界上規模和麵積最大的都會區之一,據2017年數據統計顯示,上海地區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30133.86億元,比上年增長6.9%。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上海市人均GDP為12.46萬元,首次突破12萬元人民幣大關。

而江蘇,與浙江、安徽組成的以上海市為龍頭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6大城市群之一。據2017年數據統計顯示,江蘇地區生產總值達8.59萬億元,增長7.2%;人均生產總值107395元。

2017年,江蘇和廣東GDP相差大概0.4萬億元,差距是比上年有所擴大。這樣一看,我們就知道,上海和江蘇加起來,其經濟總量就算是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省都比不上啊,更別說是珠三角了。

珠三角=廣東?

而目前廣東經濟大致分為四大區域:第一,以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包含9個地級市(珠三角);第二,以潮汕地區4個地級市為主的東部地區(粵東);第三,包含茂名、湛江和陽江3個地級市的西部地區(粵西);第四,包含粵北與山區5個地級市的北部地區(山區)。

但是廣東經濟發展很不均衡,經濟主要集中於珠三角地區,珠三角9市和珠三角以外地區差距極大。

珠三角主要九個城市總面積55368.7平方公里,佔廣東省的31.2%;總人口5962.67萬人,佔比全省53.35%;2017年經濟總量75809.74億元,佔比全省達到了79.67%。

換而言之,珠三與非珠三地區,在面積上的佔比差不多是3:7,在人口上的佔比差不多是1:1,在經濟上的佔比差不多是8:2。

江蘇全民皆富

相較之下,江蘇就好很多了,目前全國有14個GDP破萬億的城市(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重慶、蘇州、天津、武漢、成都、杭州、青島、南京、無錫、長沙),江蘇獨佔三席,成為全國範圍首個擁有三名“萬億俱樂部”成員的省份。

其中江蘇人均GDP、綜合競爭力、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DLI)均居全國各省第一,成為中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已步入“中上等”發達國家水平,

江蘇省的發展很均衡,在華頓經濟研究院發佈的“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中,江蘇13個城市也全部上榜,蘇南有蘇錫常城市群、南京都市圈,蘇北有徐州城市圈、淮海經濟區等,這讓江蘇成為全國發展最均衡的省份。

而排在江蘇末尾的宿遷,如果拿到中西部地區做對比,也能成為很多省份的省內第二大城市,這也能體現出江蘇作為一個經濟大省的實力。

哪座城市將率先成為我國第5個直轄市?2018年的房價還可能降回10年前的水平嗎?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珠三角地區包括廣東省的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中山、江門、珠海、肇慶九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2017年廣東九市經濟總量總和為75729億人民幣,2017年香港經濟總量為23049億人民幣,澳門經濟總量為3400億人民幣,所以2017年珠三角地區經濟總量為10.22萬億元,約佔全國的12%。



廣東是我國經濟總量第一大省,2017年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9879億人民幣,已經連續29年位居全國第一。廣東珠三角九市經濟總量總和就佔了廣東GDP的84.2%。但是江蘇的經濟實力也不弱,江蘇是僅次於廣東的全國經濟總量第二大省,2017年江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900億人民幣。上海是我國經濟總量最高的城市,2017年上海經濟總量為30133億人民幣,江蘇上海經濟總量總和高達116033億人民幣,所以它們的經濟總量總和超過珠三角地區。

江蘇的蘇南以及上海市地處長三角,長三角的核心區域包括蘇南+上海+浙北,長三角是我國國內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上六大著名的城市群之一。整個長三角地區經濟總量高達11.5萬億人民幣,所以長三角的經濟實力也比珠三角強。



珠三角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是我國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如今已經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這裡擁有廣州、深圳兩座國內一線城市,還有佛山、東莞、中山、珠海等製造業較為發達的城市,以及香港、澳門兩座繁華的都市。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它的範圍就是現在珠三角地區。隨著粵港澳灣區的建設,相信未來它會發展成為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的東京灣區鼎立的全球四大灣區之一。


錦繡中源


你好,嗨住租房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個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及經濟綜合實力,將決定著今後該地區的發展前景及潛力,所以經濟發展速度快慢也是可以衡量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

不管是上海還是江蘇,都是處於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帶,與珠三角地區相比,經濟到底是強還是弱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數據:

一、江蘇、上海經濟

上海,我國直轄市,是重要的經濟、交通、工業、科技、金融和航運中心,是世界上規模和麵積最大的都會區之一,據2016年數據統計顯示,上海地區生產總值27466.15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1.36萬元。

江蘇與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其中江蘇人均GDP、綜合競爭力、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DLI)均居全國各省第一,成為中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已步入“中上等”發達國家水平,據2016年數據統計顯示,江蘇地區生產總值76086.2億元,人均生產總值95259元。

二、珠三角地區經濟

2016年珠三角地區GDP總量高達6.78萬億元。13年突破5萬億元, 15年突破6萬億元,從4萬億元跨上6萬億元大關。

隨著珠三角地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帶動了人均GDP穩步提升。12年突破8萬元, 13年突破9萬元, 14年突破10萬元,基本上一年上一個萬元臺階,在2016年更是邁上11萬元大關,達11.43萬元,珠三角人均GDP在全國僅處於天津(11.51萬元)、北京(11.47萬元)之後,超過上海(11.36萬元),也超過長三角16市(11.12萬元)。

三、江蘇、上海經濟VS珠三角地區經濟

相信看了上述數據比對之後,在經濟總和GDP上,珠三角地區還是和江蘇上海有一定差距,就拿16年江蘇的經濟總和就已經比整個珠三角地區的經濟總和要多,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區屬於厚積薄發、快速推進的狀態,從12年的4萬億到16年的將近7萬億,僅僅經歷了四年的時間。

而且從人均GDP數據上看,現在珠三角地區的人均GDP已經超過上海、江蘇等地,近兩年上漲的幅度也很大!

不管是江蘇、上海還是珠三角地區,房價都已經很高,而且這些地區都是經濟比較發達的,也吸引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前來打拼,這時候或許選擇租房會是一個正確的選擇,租房現在也可以享受好的居住環境,同時也可以減輕自己的壓力,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不過租房也要找一個可靠的平臺,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網打盡,房源多,房源真。


嗨住租房



謝謝邀請。先看看上海及江蘇官方公佈的2016年的GDP數據(尾數四捨五入):

上海:2.747萬億。

江蘇:7.61萬億。

總計10.357萬億

再看看珠三角的:

珠三角有小珠三角和大珠三角之分,小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廣州、深圳 、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肇慶、惠州共9個城市。《廣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徵求意見稿中,珠三角城市群將新納入清遠、雲浮、陽江、河源、汕尾 5個城市,擴容至14個城市。

\n大珠江三角有兩個概念,狹義的大珠三角是小珠三角加港澳(即大灣區),廣義的大珠三角是"粵港澳"。


從廣東官方公佈的2016年各市的經濟數據中,小珠三角9市的GDP數據如下(尾數四捨五入):

廣州:1.961萬億。

深圳:1.949萬億。

珠海:0.223萬億。

佛山:0.863萬億。

東莞:0.683萬億。

中山:0.320萬億。

江門:0.242萬億。

肇慶:0.208萬億。

惠州:0.341萬億。

9市GDP總計:6.79萬億。

上海江蘇合計10.357億,比目前的小珠三角規模高出3.567萬億,就算小珠三角加上規劃擴容的5個城市,GDP總共也才7.312億哦,還不及江蘇。

江蘇是全國排行第二的經濟大省啦,一直緊隨廣東之後,有些年與廣東相差僅數百億元,拿江蘇單獨與廣東的珠三角幾個城市比,都可以了,還要加上上海,那小珠三角更沒法比了。


不過,小的比不過,那看看大的,用廣義的大珠三角"粵港澳"和上海加江蘇比比看。粵港澳2016年的經濟總量是:

廣東:7.95萬億。香港:2.213萬億。澳門:0.31萬億。合計:10.473萬億。

比上海和江蘇合計的10.357萬億多出0.116萬億。也就是說,按照2016年的經濟數據看,上海加江蘇的經濟總量,遠高於小珠三角,與廣義的大珠三角算是旗鼓相當。不過,社會是不斷髮展的,經濟也是不斷髮展的,各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是在變化的,經濟排名會有更迭,只是不要過度追求GDP數量的增大,在GDP增長的同時,提高GDP的質量才是科學的,經濟才能更健康的發展。


影子伴你


我們來對比對比。

2017年廣東、江蘇和上海GDP分別是89879億元、85900億元和30133億元。江蘇上海總和116033億元,比廣東多26154億元。

這樣比沒意思,要比就比長三角和珠三角。

長三角的核心區域就是蘇南+上海+浙北。珠三角的核心區域就是廣東9城+香港+澳門。我們來對比兩者。

一、長三角核心區

蘇南地區包括蘇州、南京、無錫、常州、鎮江,五市GDP合計50273億元,加上上海30133億元,再加上浙北的杭州、湖州、嘉興、紹興、寧波5市合計34612億元,整個長三角核心區域GDP合計115018億元。

二、珠三角核心區(江南)

廣東珠三角9市分別是: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中山、珠海、珠海、江門、肇慶,這9市2017年GDP合計75725億元,再加上香港23068億元和澳門的3400億元,珠三角合計101743億元。

通過簡單的經濟總量對比,可以上三角核心區域經濟總量比珠三角地區高約13%。隨著未來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推進,兩地經濟實力的差距會逐步縮小,未來珠三角超越長三角未必沒有可能。


紅谷新視界


根據發達國家發展歷程,超級城市是未來必然趨勢。根據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化水平57%,遠遠低於我們的鄰國日本韓國,人口城鎮化流動依然是未來主旋律。

我國目前成熟的有9大城市圈,京津唐城市群,以瀋陽為核心遼中南城市群,以鄭州為核心中原城市群,以武漢為核心的武漢城市群,以合肥蕪湖為圓心的皖江城市群,以長株潭為圓心的長株潭城市群,以廣州深圳為圓心的廣深城市群,以西安為圓心以西鹹新區為基礎的三秦城市群,以蘭州為圓心的西北城市群共有118個城市。

根據發達國家發展經驗,超級城市是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發展的必由之路,城市群是一種經濟現象,也是城市化發展的一條規律。比如環首都經濟圈作為優質資源特殊載體,已成為當今世界最活躍的區域經濟中心。我國9大城市群結構比較固化,發展差別非常大,縱向比較,九大城市群的各指數水平總體上均呈現出上升趨勢。其中,長三角城市群的優勢十分明顯,珠三角城市群的綜合指數則持續出現波動和減速。在橫向比較上看,我國城市群發展的層級分化日趨固化,區域發展不均衡問題並未出現明顯好轉,各自的劣勢和問題在短期內也難以從根本上解決。

九大城市群現狀:層級固化,發展不均

縱向比較,九大城市群的各指數水平總體上均呈現出上升趨勢。其中,長三角城市群的優勢十分明顯,珠三角城市群的綜合指數則持續出現波動和減速。

  在橫向比較上看,我國城市群發展的層級分化日趨固化,區域發展不均衡問題並未出現明顯好轉,各自的劣勢和問題在短期內也難以從根本上解決。

  山東半島城市群儘管在東部僅居於二線,但總體發展水平仍高於中西部的成渝和中原。中原經濟區和成渝經濟區不僅經濟基礎薄弱,一體化程度較低,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均滯後,在發展思路與模式上也比較被動,依附並受制於東部而缺乏應有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覺。長江中游的三城市群發展基礎較為薄弱,城市群的規劃範圍和相關政策出臺、推進遲緩,也是影響該地區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

1

長三角城市群:發展最好

在五個一級指數中,長三角的城市生活指數排在首位。相比於其他八個城市群,長三角在人口、經濟、文化和城市層級體系的發展相對比較平衡,生活便利程度還是文教衛生領域的發展水平均具有極大的優勢。長三角的主要優勢在於經濟發達,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均GDP均位於全國前列。但其最大的軟肋仍是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問題,其工業廢水、工業二氧化硫等的排放量在2012年仍明顯高於其他城市群。從綠色發展的角度看,明顯落後於珠三角、山東半島城市群等。

長三角城市群

2

珠三角城市群:文化不行

排在第二位的是珠三角城市群。在五個一級指數中,珠三角的城市人口指數和城市經濟指數均位列第一,在城市人口指數中的優質和職業人口二級指數也有很好表現。但珠三角在城市文化指數上不僅與長三角、京津冀有較大差距,也落後於成渝經濟區,排在第四位。珠三角在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投入、文化資源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科技文化創新能力、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珠三角城市群

3

京津冀城市群:兩極分化嚴重

排在第三位的是京津冀城市群。在五個一級指數中,京津冀的城市文化指數遙遙領先於其他八個城市群。北京作為國家首都在區位、政策、人才、資金、市場等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文化中心。但該城市群發展的最大問題依然是城市群的內部差異和兩極分化嚴重,距離一個理想的城市群——在人口、經濟、文化和整體結構上具有合理層級體系,在空間邊界、資源配置、產業分工、人文交流等方面具有功能互補和良好協調機制的城市共同體——還有很大的差距。

  這表明,北京沒有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區域一體化發展仍長期停滯在研究層面和啟動階段。但自2014年開始,京津冀城市群出臺了一系列重要舉措,一體化和協同發展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但具體效果的體現還會有一個“延時”階段。

京津冀城市群

4

山東半島城市群:第二方陣的重要代表

排在第四位的是山東半島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的優質人口發展水平較高,經濟發展的綜合水平較強,居民生活水平較高,城市群內的各城市發展較為均衡。憑藉這些優勢,山東半島城市群超過了體量比自身大得多的中原經濟區和成渝經濟區,成為我國城市群第二方陣的重要代表。但是,山東半島城市群的“文化指數”僅排在第六位,其在傳統文化資源與資本等方面並不弱,關鍵是城市群的文化魅力和創新能力未能充分釋放出來,也可以說是“有大本錢但沒有做出大生意”。這種現象在我國二線城市群中相當普遍,是亟待關注和突破的困境。

山東半島城市群

5

中原經濟區:生活便利,經濟較差,人才不足

排在第五位的是中原經濟區。從生活成本和便捷度等指標看,中原經濟區的宜居水平在九城市群中相對較高。但中原經濟區的城市人口指數倒數第一,城市經濟指數倒數第二,前者揭示出“人口大城市群”與“人口強城市群”、“人口數量”與“優質人口”的突出矛盾,後者則顯示出中原經濟區在經濟領域發展程度不高,與東部發達城市群有著明顯差距。

  城市人口指數倒數第一與城市經濟指數倒數第二,還表明人才不足與就業不足已成為制約中原經濟區發展的主要障礙。此外,城市經濟指數倒數第二還揭示出當前的經濟增長仍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區域經濟發展亟待轉型升級。

6

成渝經濟區:還比較弱

成渝經濟區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包括:首先,成渝經濟區雖然在中西部具有一定的經濟優勢,但與東部發達城市群相比仍相當落後,這是成渝經濟區的生活指數墊底、人口指數落後的主要原因。其次,成渝經濟區雖有重慶、成都等核心城市,但與北京、上海、廣州等核心城市相比,輻射能力弱、帶動作用不強等問題也比較突出。作為西部城市群,成渝經濟區文化發展落後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具體表現在文化產業發展不足、從業人員相對較少、圖書館等文化事業落後等方面,這在整個西部地區也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是國家在文化政策和資金配置時應重點關注的。

成渝經濟區

7

環長株潭城市群:有潛力

排在第七位的是環長株潭城市群,在五個一級指數中,環長株潭城市群的城市人口指數和城市經濟指數均排在第五位,前者與武漢城市圈共同位列第五,超越了成渝經濟區、中原經濟區和環鄱陽湖城市群,這表明其人口發展的綜合水平在九大城市群中位於中等位置,具備一定的潛在優勢。環長株潭城市群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有所突破,既實現了較快的經濟增長,又達到了減少汙染排放的目標。

8

武漢城市圈:大學生多,發展太不均衡

排在並列第八位的是武漢城市圈,武漢城市圈在校大學生數比例和從業人口比方面的水平較高,優質人口指數和職業人口指數的優勢顯著,這與其高等教育院校集中以及相關投入較高有關。顧名思義,武漢城市圈有其自身的區域發展模式,即以武漢市為中心展開圈層式的發展,因此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其城市群均衡發展水平完全沒有優勢,在九大城市群中墊底,這與該地區的發展歷史、傳統的經濟佈局以及生活形態密切相關。

武漢城市圈

9

環鄱陽湖城市群:人口增長率高

排在並列第八位的是環鄱陽湖城市群,環鄱陽湖城市群優勢主要集中在人口的增長率上,其在城市經濟和文化發展水平上都排在最後,整體發展水平有限。但作為位於中部地區的城市群,仍然有一些相對優勢存在,比如在職業人口二級指數上名列第三位,排在珠三角和山東半島城市群之後,在可持續經濟發展二級指數上位於第三位,排在珠三角和環長株潭城市群之後,但值得注意的是,環鄱陽湖城市群較低的汙染排放水平也是以較低的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的。


謝勇龍


上半年廣東經濟總量達4.20萬億元,同比增長7.8%。

上半年江蘇省實現生產總值40821.2億元,同比增長7.2%,排名全國第2。

上半年上海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3908.5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6.9%。

總體看,廣東一省肯定難敵江蘇+上海啊,所以這個比較並沒有太大意義。

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了,廣東GDP增速是7.8%,比江蘇和上海都要高,這個是個值得注意的信號。這說明,珠三角比長三角的發展速度要快。

具體,我們來看看長三角和珠三角重點城市的數據,這樣才更有意義些。

先來看下主要城市上半年GDP的情況,可以發現,廣州是7.9%,深圳是8.8%,上海是6.9%,蘇州是7%,杭州是8.1%。

很明顯,珠三角城市發展速度明顯要高過長三角城市!

這裡面,增速最快的是深圳,高達8.8%。為什麼深圳發展速度如此之快?

我們來看下人口數據。

十二五期間,深圳常住人口由1037.2萬人增至1137.89萬人,年均增幅為1.9%。常住人口平均年齡32.53歲,總撫養比20.48%,人口老齡化程度較低。

十三五期間,深圳常住人口目標是到1480萬,增幅較大,計劃5年增長340萬人。

反觀上海

上海市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為2415.27萬人。去年,《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發佈,此次規劃進一步提出,到2040年,也要將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萬左右。意思就是15年人口只增長85萬!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本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457.79萬人,佔戶籍人口的31.6%,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比上一年增加了1.4個百分點。

截至2015年,深圳65歲及以上人口為38.37萬人,佔3.37%,15-64歲人口為946.99萬人,佔83.23%。

看完人口結構,我想已經很明顯了吧。未來深圳超過上海, 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珠三角超長三角,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趙冰峰


江蘇和上海 VS 珠三角 ,這是一種什麼比法?

如果要比,那就這麼比:大珠三角(粵港澳)VS 長三角(江浙滬)VS環渤海(京津冀)


1、先比經濟總量:

排序為:1、江浙滬15萬億, 2、 粵港澳10.47 , 3、京津冀億746.11.

長三角勝出

2、再比人均GDP:

1、粵港澳12.09萬, 2、江浙滬、 10.98萬 3、京津冀 8.14 萬

粵港澳勝出


3、再比發展潛力:

上述9個省級行政區中,從表面上看經濟增速江浙滬整體增速最快,京津冀最為平均,而粵港澳由於發展特點,增速主要靠廣東拉動。

但如果考慮到環渤海地區起點相對較低,以及中央建設雄安新區的決心,我們就給京津冀一個鼓勵獎--發展潛力最大獎吧。



洋楊大觀




題主的問題具有一定迷惑性,不夠明確。珠江三角洲既是地理區域,也是經濟區域,但範圍略不同。狹義上的珠三角經濟區包括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惠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九市,大珠三角還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




對此,我們分為2種情況進行對比。將大小珠三角與蘇滬進行對此。

據人民網報道。8.99萬億元!1月25日,廣東交出2017年GDP成績單,2017年塵埃落定。而珠三角九市2017年經濟總量75809.74億元,佔比全省79.67%。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網站2月28日發佈數據顯示,2017年香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626.37億港元,按照28日港元/人民幣的中間價計算,摺合人民幣約21529.55億元。而澳門2017年gdp0.38萬億,這意味著港澳地區有近2.5萬億gdp。




2017年廣東各市gdp

而江蘇上海的情況呢?上個月,江蘇城市論壇發佈了2017年各市GDP排行榜,2017年江蘇省GDP總額為8.59萬億左右,年平均增長10.5%。而上海2017年gdp首次破水3萬億。

1.如果按狹義上的珠三角經濟區概念,江蘇情況經濟重量就優於其1萬億左右。加上上海更不必說。

2.而港澳的gdp2.5億左右,比起上海也屬於劣勢。

2017年中國各省市gdp排名

故,不管從大小珠三角與蘇滬比較,都不如蘇滬地區。

謝謝朋友們耐心閱讀,如覺得"小成看世界"觀點還可以,歡迎關注、評論等,一起互動交流!】


小成看世界


我認為問題本身不夠嚴謹,也無可比性!

上海作為國內第一發達的城市,在國際上也是名列前茅的,江蘇也是名列三甲的經濟強省!江蘇、上海經濟強大毋庸置疑!珠三角僅是個地域概念,珠三角範圍涵蓋廣東、香港、澳門。從數據看:江蘇+上海比珠三角略差一點,江蘇76086億+上海27465億=103551億元,廣東79512億+香港21616億+澳門3005億=104128億。從發展潛力看:各具優勢、勢均力敵、旗鼓相當!珠三角作為電子電器、智能化高科技的孵化及生產基地,後勁十足。江蘇上海做為門類齊全實力雄厚的工業基地,以及國家賦予的政策優勢,也必將長期領跑全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