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通鑑論5:人要有隨時抽身而去的力量與勇氣

讀通鑑論5:人要有隨時抽身而去的力量與勇氣

1

一天,魏國貴公子子擊外出,在大街上碰到了田子方。子擊尊敬這位被國君奉為師長的賢者,便立馬下車,拱手便拜。

按照正常的流程,此時,田子方也應該下車還禮。然後,兩人再寒暄幾句,拱手拜別。一次貴族式的社交即可宣告完成。

然而在這一天,田子方不按常理出牌,他沒有還禮,就揚長而去。

子擊頗有些不忿,大聲地質問田子方:您是認為自己富貴所以這麼傲慢呢,還是認為自己貧賤所以這麼傲慢呢?

這是相當犀利的質問。如果田子方承認是前者,那就儼然一副暴發戶嘴臉,雖大名鼎鼎但無足道;如果是後者,那就是自甘卑賤了。

田子方沒有迴避這個問題,他回答道:當然是貧賤才會傲慢啊。富貴之人那裡敢傲慢啊?國君傲慢了就會亡國,貴族傲慢了就會亡家。但如果貧賤之士呢,道不同、言不合,拔腿就走人。反正是貧賤嘛,到哪裡去不是貧賤啊!

2

也就是說,只有貧賤之士才有資格傲慢,才有一言不合就抽身而去的自由。而那些位高權重的富貴之人是沒有傲慢的資格的。

這似乎與我們日常的認知相悖。田子方為什麼這麼說?

他的意思是,對於無權無勢的貧寒之士來說,都這麼喪了,幹嘛不活得暢快、任性一點?反正是喪,去哪兒不是個喪?為什麼要讓自己卑微而毫無尊嚴地偷生?即便任性而狂傲,也並不會失去更多。

反倒是有權有勢的權貴,他們需要小心謹慎地維繫自己的權勢,需要如履薄冰地保護自己的利益,他們不敢傲慢、任性,因為每一分傲慢、任性都可能成為將他們推下金字塔頂端的力量,每一個他們傲慢對待過的人都可能成為他們的掘墓人。

正如馬克思所說:無產者失去的只是枷鎖,他們得到的將是整個世界。

這是田子方的第一層意思。

3

但聯繫到田子方當時的身份,他的這番話有點裝。要知道,這時的他可是魏文侯跟前的紅人。

當時,魏文侯為了表示自己尊重人才,立了幾面旗幟,他找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幾個古董,尊他們為師,每次路過段幹木的家,他一定要在車上站起來手扶著欄杆行注目禮。

田子方當然不是貧賤者,他是被國君尊為師長的尊貴之人。

那為什麼他會自認貧賤呢?他的意思是說,人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有一種隨時可抽身而去的力量與勇氣。

因為只有這樣,你才可以在言不用、行不合的情況下提起鞋子就走人,你才可以不必看人臉色、唯唯諾諾地生存,你才能由此收穫自由與尊嚴。

而這一點,田子方認為,不僅貧賤之士可以做到,有權有勢的人也可以做到,其中的關鍵就是自甘貧賤——不要把權與錢這些身外之物太當回事。

正如老子所說:吾之大患,在吾有身;及吾無身,吾又何患?

4

但他並不是要拒絕排斥金錢與權勢這些東西,而是說不要被這些東西所束縛。田子方實際上是在說選擇。

他在問一個問題:在面臨人生的重要取捨時,你是否懂得何者更重要,你作何選擇?

當今的世界似乎是一個與先秦世界完全顛倒的世界。

在當今之世,自由與尊嚴似乎只有金錢和權力才可能換取,只有權貴才有傲慢的資格,而貧賤者是不配擁有自由、尊嚴、傲慢的權利的。

即便如此,田子方的教誨依然在提醒著我們,要嚴肅地、深思熟慮地對我們的人生做出選擇,以及,即使陷得再深,也要有隨時可抽身而去的力量與勇氣。

讀通鑑論5:人要有隨時抽身而去的力量與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