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溝溝里的實幹家——記湟源縣波航鄉泉爾灣村駐村幹部楊麗娜

山溝溝裡的實幹家——記湟源縣波航鄉泉爾灣村駐村幹部楊麗娜
山溝溝裡的實幹家——記湟源縣波航鄉泉爾灣村駐村幹部楊麗娜

“來到泉爾灣村時經歷的一幕幕場景現在想來依舊曆歷在目。能和最樸實的勞動人民同吃同住,這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一筆財富,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情感。說起離開了兩個多月的村子和在那裡的生活,楊麗娜的眼裡充滿著留戀。

2015年,楊麗娜和駐村扶貧工作隊來到了泉爾灣村,作為省紀委派駐到村裡的駐村幹部,“不把自己當外人、彎下腰來辦實事”是這近三年來她最真實的生活寫照。而正因為如此,36歲的“小楊”也成為了村民眼中最親切的人。

做老百姓的宣傳員

“去年就脫貧了,多虧了小楊和工作組,讓家裡拿到了大病補助款,也讓我們享受和了解了黨的醫保政策,幫我們擺脫了貧困。”今年50歲的村民張進吉和妻子原本依靠著外出打工,生活也算是頗有起色,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兒子腸癌晚期的診斷書不僅讓夫妻倆在精神上備受打擊,更是因為治病,讓這個剛有起色的家庭欠下了10多萬元錢的外債。

得知了這個消息的楊麗娜立馬有了行動,入戶走訪、宣傳政策、聯繫社保部門……當張進吉親手拿到8萬多元的大病補助金的時候,楊麗娜覺得這就是駐村工作的意義。在她的安慰下,夫妻二人也走出了痛苦的陰影,重新外出務工,為了生活重整旗鼓。

事情雖然解決,但是楊麗娜卻看到了村民們對於政策瞭解的匱乏,於是此後每年的“1號文件”宣講,政策解讀等事情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工作之餘的她也會和村兩委班子和黨員進行一些面對面的交流,在她的帶領下,村裡的每一個幹部和黨員都成為了村民身邊的“宣傳員”,政策的紅利也陸續走進了泉兒灣村的家家戶戶。

做村子裡的謀劃員

作為一個由48戶農戶組成,整村易地搬遷而來的村子,後續發展的保障至關重要。沒有集體經濟和沒有好的後續發展方式成為了擺在楊麗娜和工作組成員面前的難題。

爭取國家資金200餘萬元、往返省市縣三級部門溝通……2016年,屬於村集體的牛羊養殖合作社正式建成。

“目前有200多頭牛,1000多隻羊,4月份就已經開始盈利了,估計要不了多久大家就能拿到第一筆分紅,小楊和工作隊雖然走了,但真是給我們留下了一棵‘搖錢樹。’”村黨支部書記張啟明開心地說道。

不僅如此,2017年縣上爭取到11.33公頃當歸種植項目,收益56.25萬元,戶均收益達到1.76萬元。收入的增加,在改變村民生活的同時,也讓他們對未來的好日子充滿信心。

此後,經過專業評估,合作社評估值為3418028元,固定資產增值率為89.15%,讓大家對村裡的資產有了一本“明白賬”。同時,楊麗娜和工作組積極爭取到伊利集團的扶貧捐贈資金40萬元,通過育肥牛羊按5%的年利率,協調省擔保公司委託青海銀行湟源縣支行為養殖場爭取100萬元貼息貸款等等這些大家能夠看到的“數字賬”已經悄然地改變著這個村子的面貌。

做鄉親們的保障員

我們常常會說“光說不練假把式”,“式”這個字深深地印在了楊麗娜的心頭。

“村民能把日子過好,才是最終的目的”。為了讓村中的老人得到照顧,解決村民們外出務工的後顧之憂。2017年,楊麗娜和工作組在爭取到本單位4萬元和縣組織部2萬元前期補助的情況下,建成了村子裡的敬老食堂。村裡65歲以上的老人只需每天花一元錢就能夠準時吃到三頓飯,而後續食堂的開支,依靠合作社的盈利就能夠承擔。

“飯菜好吃,還便宜,每天都會換新花樣,過了大半輩子,沒想到還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不僅讓村子裡富了起來,還把我們這些老人照顧得這麼周到。”雖然孩子外出務工長時間不能回家,但是67歲的村民吳國忠對現在的生活十分滿意。

“老百姓身邊需要解決的小事才是最需要落實的事”。在楊麗娜的日常工作中,和村民們聊家常,調節矛盾等事情都是她工作的一部分。

而楊麗娜紮實的工作作風,也影響著村兩委成員。在她和工作隊走後,帶著村民們繼續向前,也成為了她對黨、對自己、對村民所交付的一份滿意“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