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華:創新思維,讓退休老人社保年審飽含溫情

每年,很多地方的退休人員都要在規定時間內去進行集中認證,以證明自己還活著,這樣才能正常領取養老金等社保待遇。如今,不用再折騰了,人社部5日召開專題發佈會,要求全面取消領取社保待遇資格集中認證,不再要求參保人在規定時段到指定地點進行集中認證,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7月5日 中國新聞網)

就在前不久有媒體報道,武漢一位市民為給年逾九旬的父親辦理社保年審,載著老父從武漢趕到紅安縣機關事業單位保險福利管理局,找朋友將坐在輪椅上的父親臺上三樓。

消息一經曝出,很多輿論都對這種有失人性化的社保年審提出質疑,認為在網絡時代,再通過這種原始的“當面認證”,讓社保工作人員親眼目睹自己還“活著”,不僅顯得很不尊重和有失尊嚴,也不符合政府部門自己提出的“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便民服務宗旨。

筆者曾經在社保部門從事過對離退休老人的社保年審工作,對很多老人就集中統一拍照年審的無奈與不便更感同身受,平心而論,很多離退休老人對社保部門為防止冒領養老金所採取的這一舉措也很理解,也非常配合年審工作。但一是不少老人原本身體就不好,走路腿腳不便,要從四面八方甚至全國各地在規定時間段裡“親自”來社保部門進行拍照認證,的確不是件容易事。其次是年審所需的“生存照”,一年拍攝一次,不免讓很多老人產生一種“我還活著”的心理壓抑。

其實,為了給有些長期臥床不起或是在外地居住回來年審確實非常困難的老人提供便利,包括筆者所在地社保部門在內的其他一些地方,也嘗試做出了一些創新舉措,比如對本地長期臥床不起的離退休老人進行上門拍照認證,讓居住外地回來年審實在有困難的老人手持近期《人民日報》進行“自拍”,或是讓居住地社區出具“生存證明”等等,儘管如此,依然讓不少老人覺得“有失尊嚴”。畢竟將“生存照”譽為“健康照”也好,說成是“幸福照”也罷,在怎麼掩飾和美化,都改變不了證明其“活著”的目的,而讓老人一年一次拍照證明自己還“活著”,無論怎麼看都缺少些人文情懷。

然社保待遇年審又是防止冒領養老金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一旦離退休人員死亡後出現子女親屬繼續冒領養老金,不僅很難如數追回,會付出數額不菲的追討成本,有時甚至還會“得不償失”。筆者就曾遇到過一起退休人員去世,其子女繼續冒領父親養老金的問題,因為居住外地,剛開始由社保局統一發放養老金,年審又不規範,這位退休人員子女在父親去世後又不主動申報,致使養老金被其子女冒領長達數年,發現後雖然多次追討甚至訴諸了法律,結果還是不了了之。

防止冒領養老金,年審和認證是必須,但如何年審和準確認證卻有很多選項,尤其是在通訊網絡普及發達的時下與今後,既要規範實現年審,防範養老金被冒領,又要體現對離退休老人的尊重,避免由“自證活著”而產生的尊嚴尷尬,“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無疑是最具人性化的選擇。

其實,全面取消領取社保待遇資格集中認證,不再要求參保人在規定時段到指定地點進行集中認證,並不意味著就無法進行認證。筆者以為,只要從事社保認證的工作人員盡職盡責,不但一年365天都可以隨時認證,甚至一個電話問候交流,一次視頻連線溝通等都能達到“認證”目的,尤其是利用網絡或視頻電話與老人進行問候交流,既能體現對離退休老人的尊重,讓老人感到高興,又能“變相”達到認證目的,實在是不二之選。總之,只要創新工作思維,不但認證的方式和途徑很多,讓老人感受溫暖與尊重的認證同樣非常多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