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战训练的日子里

在临战训练的日子里

赵书新

我们虽然没有上过枪林弹雨的实战战场,但是我们经历过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临战训练”和整装待发的一级战备。

饮马滦河畔,铁弓箭上弦,70年代后期,越南在中越边境无事生端,仅1978年至1979年就对我国进行了多达600一700次的挑衅,造成我国边民200多人伤亡事件。我国外交部对越南的恶劣行径多次强烈谴责,越南不但无所收敛,反而愈加肆无忌惮,动作不断。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79年2月17日凌晨,下达了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命令。

那是1978年冬季, 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之前,部队发出一个新的号令,叫“临战训练”,坦克团立即由营建施工状态转入了正规军事训练。起初我们并没有理解了“临战训练”这个新词汇的内涵,只是觉得部队就是训练,准备打仗,什么临战不临战的,好好地训练就是了。

军事训练在紧张地进行着,部队白天搞训练,每隔两三天晚上就开一次全团干部大会,团首长讲形势讲战备。

有一天晚上的全团干部大会上,团政委牛旺明突然说,大家要重视啊,不要放松警惕,现在的训练可与平时的训练不一样,什么叫“临战训练”?这可不是随便提出来的,不能马虎啊!

在临战训练的日子里

当时我们听了也没当回事,只是觉得团首长是让我们抓紧刻苦训练,是动员性的口号,根本就没把牛政委的话放在心上,只是埋头训练,掌握杀敌本领。

24军坦克团驻扎在燕山深处,是一支有着能征善战光荣传统的部队,在临战训练期间,团领导分别下连队,登上坦克待命,指挥模拟战场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的演练。

一时间,装甲车昼夜轰鸣,穿山越岭,飞沙走石,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火光剑影。保障连的汽车,工程车穿梭于崎岖山路,人休车不停。他们选择复杂道路,侧重演练夜间闭灯驾驶技能。

后勤保障部门针对装甲车辆的最薄弱环节和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后勤保障部队,以及作战车辆损坏抢修多在夜间进行,抢修时的电焊弧光强度大,很容易被敌人锁定打击目标等特点。为避免伤亡,让保障连队确保受损车辆得到及时修复,提高装甲车辆对敌的有效打击,保障连队研究防范措施,确保完成保障任务。

到了1979年2月15日或是2月16日,准确时间记不清了,部队突然进入一级战备,1979年2月17日早晨得到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展对越自卫反击战。

这时候我们才回想起了团政委牛旺明说的话,这些从战争年代过来的老首长们有这方面的经验,在“临战训练”的口号中预测到部队真的要打仗了。

24军坦克团接到上级的命令:做好一切准备,随时准备直赴前线。

一夜间,全团的坦克、装甲运输车、汽车编队、工程车和各直属连队随时准备出发。团后勤部门先后给连队分发了压缩饼干等战时食品,部队打起了背包,整装待发。

饮马滦河畔,

铁弓箭上弦。

荒沙连险隘,

马啸漫燕山。

风劲号角起,

星高铁甲寒。

从容战场去,

誓裏马革还,

忱戟怀长剑,

挥师斗敌顽。

部队发出了一级战备的命令,在团、营、连誓师大会上,干部战士势气高昂,个个摩拳擦掌,表示不辱使命,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国家安宁,维护民族尊严。

以连队为单位,人人写了上战场英勇杀敌的决心书,宣布作战纪律,全部打起背包,整装待发。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每天晚上排以上干部集中到团里听上级发来的战报,了解前线部队的当日作战进展情况,都是部队不断向前推进的壮烈而又激动人心的最新战况。记得是对越反击战进行到第七天的时候,赵林茂团长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没有我们的任务了,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北线,如果北线没有战事,我们就没有任务了。排以上干部仍然是天天晚上听前线发回来的战报,一直到传来了部队英勇夺下凉山的战报后,说对越自卫反击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决定撤兵返回。

随后我们的一级战备也解除,由整装待发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的紧张状态,转入了正常的军事训练。

在临战训练的日子里

回想起这一段历史,当时我们虽然没有亲临战场,但是那种大敌当前实战情况下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出发开赴战场的战争经历,对我们的意志和保家卫国的红色思想,进行了战火硝烟的洗礼,书写了我们人生壮丽的青春之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