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城:打造優質軟環境 築牢發展基石

寬城:打造優質軟環境 築牢發展基石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營商環境,越來越成為提高區域競爭力、加速吸引人才流入的核心要素之一。今年年初以來,寬城區全力打造重商、親商的軟環境,掀起新一輪抓環境建設的熱潮,打造更加“親清”的政商關係,為發展築牢環境基石,為推進宜居宜業的長春北部核心區發展創造更優質的環境。

優化發展軟環境 建設“實力寬城”

軟環境是最重要的硬實力,也是核心競爭力。今年年初以來,寬城區以“問題大整治、服務大提升”專項行動為引領,推動軟環境建設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寬城區以“一軸兩帶十大板塊”的產業佈局為統領,按照“傳統產業品牌化、優勢產業高端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的思路,加快發展佔林綠色農業、榮發生態園等現代都市農業,提高城鎮化水平;加快動車檢修基地、智能化產業園、泰盟智能化工廠、報廢車拆解等項目建設速度,加快智能製造循環經濟發展步伐;著眼建設長春北部核心商務區,在繼續做好青旅寬城一號、青旅現代城、中東歐洲城等項目保障工作的同時,加快宜家家居項目的推進力度,力爭下半年啟動建設;從項目創新入手,繼續實施“四個一批”項目動態管理模式。

實踐證明,這種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需要繼續堅持並加以完善。寬城區努力改善環境,為項目建設提供服務。完善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加快PPP項目的推進速度;全程跟蹤服務,從項目落位到開工建設直到竣工達產,實施一條龍服務,項目建設全程跟蹤到底;提供要素保障,為項目落位及開工建設的順利進行,減少投資成本,著力解決好徵拆、用地指標、規劃等問題,切實打擊違章建築,控制違法用地。

服務及時高效,推進重點項目落位。寬城區堅持把高效服務企業作為優化營商環境切入點,為150個年度重點項目明確包保領導、責任部門、項目秘書、“兩辦”工作職責,提出轉變服務觀念,明確服務方向,規範服務管理的要求。全區上下以高度負責的態度,靠前指揮,深入項目一線,為項目建設排憂解難、保駕護航,加快了項目建設的步伐。

聚焦社會治理 建設“和諧寬城”

寬城區積極打造“一門式、一張網”政務服務綜合改革“2.0升級版”;繼續完善“全網通”建設項目,實現市、區、街(鎮)、社區(村)四級網絡服務體系;優化網上辦事大廳和手機辦事APP功能,開發微信公眾號,流動人口居住證明、婚育情況證明等30%的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全程網上辦,其餘事項爭取做到“最多跑一次”。

啟動“2+e”智能化電子商務信息平臺,打造省內首家高規格的信息智能化勞動保障監察大隊;建設領域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8%,實名制管理工地農民工工資,當期支付率100%,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案件結案率達到95%。

完善機制 提高軟環境建設工作效能

寬城區進一步完善機制,著力保障軟環境建設工作高效運行。

建立覆蓋全區的軟環境工作網絡。在區級層面成立以區委書記、區長任組長,區委副書記、組織部長、常務副區長為副組長,涉軟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區軟環境建設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全區軟環境建設工作。在各街(鎮)成立相應領導機構,建立上下對口、協調一致的組織領導體系。在全區設立22個軟環境監測點,並選聘200餘名軟環境監督員,有效充實了工作力量。

建立職責明確的軟環境運行機制。實行軟環境建設工作主要領導負責制,結合上級精神和區委工作實際,印發《軟環境建設重點工作任務》《軟環境建設投訴舉報制度(試行)》《軟環境建設警示通報告誡制度(試行)》等系列配套制度,真正把工作目標和任務要求明確到崗,落實到人。全面建立區委區政府統一領導、區軟環境辦公室綜合協調、涉軟部門各負其責的軟環境建設工作格局。

建立獎懲分明的軟環境考核機制,將其作為重要指標納入全區績效考核體系和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體系,與從嚴治黨、項目建設、安全生產等重點工作同檢查、同考評,充分調動了全區各單位抓軟環境建設工作的積極性。

(長春日報撰稿李秀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