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烏先生助雍正上位成功會歸隱或被殺,不成功會被殺,他圖啥?爲啥會幫雍正?

手機用戶6103683342


這個問題恰恰問反了。

鄔先生這種級別的謀士,協主奪位不成功方能安全自由,成功了才有很大可能被殺。

這個例子在《雍正王朝》裡比比皆是。

首先我們來看不成功卻沒有死的。

第一個,八爺府的胡管家。

策反雍正手下高福的就是這個胡管家,在八爺府上他算是一個很會察言觀色,看菜下飯的下人。

比如第3集,大家賴在八爺府上不走,希望八爺出面追討國庫欠款,這樣就可以放過大家一馬,但是八爺躲著不見,胡管家出面和大家打哈哈。

他出場的時候,在追少主子,說明,他和鄔先生級別是一樣的,在王爺手下,除了出謀劃策,還要教王子讀書。胡管家有點類似高勿庸加鄔先生。

然後遇到了各位訪客,他給訪客說八爺不在,訪客說,我們不走了,就在這裡等他,這個胡管家一點都不慌,說給你們上茶,潛臺詞——等就等,等死你們,看我們誰穩得起。

這個胡管家成功的安排巧姐打入十三爺府,還把高福成功策反。

要知道他是在酒樓遇到借酒消愁的高福的,之前兩個人只有一面之緣,然而胡管家一眼就能記住四爺手下這麼個不起眼的下人,並且知道在最關鍵的時刻一步一步把他拉下水,可見本領也是不小的。

八爺奪位失敗,逼宮失敗,被抄家之後,第43集,分配財產,八爺準備了一千萬兩白銀,其中五百萬給了福晉,剩下五百萬給了家奴,其中給了胡管家十萬。

這筆錢是交給胡管家來分配的,十萬銀子,按照清初的生產力,就算是100人民幣值一兩,胡管家也拿了一千萬。他非但沒有死,而且還有錢享清福,甚至換個門面還可以繼續做師爺。

再來看年羹堯快要垮臺的時候。他這個家奴——

雖然沒有直接交代他的身份,但是從對話裡可以看出來,他生下來就跟著年羹堯的爸,而且還跟隨他去西北打仗。年羹堯知道自己要完蛋以後,把自己所有的銀子都給了他,讓他帶自己那些妻眷遠走高飛,給年家留個後。

所以這個在年羹堯手下很重要的家奴也沒事。

一般來說,大人物手下這些家奴,參謀,到了一定級別,如果遇到災難,大人物走不掉,那麼他們的職責是要掩護家眷撤退。所以首先就會被藏起來,其次可能帶著一些秘密,錢,成為備份和以後翻身的資本。所以他們不是那麼容易被幹掉,而大人物徹底失敗被去勢,樹倒猢猻散以後,再追究這些人,屠戮到底,也顯得對手很殘忍和小氣。相反把他們調教好了來數落大人物當年的醜聞反而更有意義,所以對手弄死這些高參的動機不大,除非他們骨頭硬自殺。

反過來看,中國有一句古話叫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主子贏了,才是良弓和走狗的末日。

雍正在潛邸時候的大管家高毋庸,府裡面上上下下的事情,不管陰謀還是陽謀,在具體執行上,幾乎沒有不過他的手的。

第17集,夜裡秘密去處死坎兒,說明他的級別在鄔先生之上,雍正直接授權他做很多見不得光的事情,可以不需要向鄔先生彙報。

所以當鄔先生半夜驚醒,看到高福屍體以後,震驚,感嘆——殺高福者,鄔思道也。

也正是這一刻開始,鄔先生明白最是無情帝王家,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自己和雍正關係再好,也是下人和主子,走狗和獵人的關係,隨時可能被除掉, 不因為功績大小論感情。所以正是從這個時候,鄔先生開始“隱”的打算。

可以說鄔先生的隱是一個精心謀劃的“意外”。如果不是他高情商地打哈哈,有計劃地撤退,可能最後的下場會很慘。

鄔先生的隱,其實首先有高福的死作為刺激,讓他早就分清楚了君臣,然後沒有任何恃寵而驕,更不貪戀名利。

其次和剛剛繼位的雍正打哈哈,頭頭是道的說出三不用的道理,讓雍正暫時無法反駁,感情上動搖。

然後又切實提出了能被雍正監管,但是退出政治舞臺的半隱這個合理的方案。

最後再一步一步從李衛那裡退到田文靜那裡最後再徹底消失。

可見助君上位不難,主攻掛了,你還可以繼續打野,但是一起吃了雞,功成身退其實才是個技術活。

那麼鄔先生怕不怕死呢?雍正帶領府上所有人拜鄔先生為西席的那一天晚上,兩個人單獨談,鄔先生不明白雍正為什麼要請他出山——

雍正背了一首鄔先生幾十年前年輕氣盛,壯志未酬時候寫的詩:

這是鄔先生的文章《士子揭世文》,很長的一篇,中間的幾句——

“朝廷待彼不為薄矣,二君設心何其謬哉!獨不念天聽若雷,神目如電,嚴虞敦撫床而囑,何偏直受命之辰;黃夢齡饋參為名,何必在赴宴之後?龍門未啟,題目可以喧傳?蕊榜未懸,元魁何由預報?......吾輩進退不苟,死生惟命,務請尚方之劍,斬彼元兇!

康熙三十八年,順天府鄉試,也就是年羹堯參加的那一次,出現了舞弊案,發榜後不久,《士子揭世文》便在坊間流傳開來,這篇文章主要是揭露說這次考試有舞弊情況,而且揭露了很多細節。康熙知道以後,震怒,未經核實,立刻將主考打入大牢。可是出榜時,《士子揭世文》裡面披露的嫌疑人又全部上榜,很多人名次還更高。康熙覺得是冤案,《士子揭世文》是毀謗,此時副主考姜宸英已在牢自盡,康熙極賞識的大才子,狀元李幡從此無意官場。

在《雍正王朝》這個電視劇裡,鄔先生承認這個詩是他寫的,而且正好是10年前,也就是康熙三十八年。

所以這個故事背景就很好覆盤了。

康熙三十八年,考試中出現了舞弊。鄔先生要麼就是主考官,主動揭露這件事,被牽連。當然這種可能性不大。要麼就是作為考生,考試的時候發現了舞弊,於是自己寫這個文章揭露,過後舞弊方做足了準備,再次上榜,而自己作為“誹謗者”被下大獄。這種可能性極大。如果是這樣,那鄔先生在電視劇裡面的人設就是——

十年前,他去參加科舉,想出仕為官,為朝廷,天下做點事,但是那一屆很多人都在作弊,於是他寫了這個文章揭露,得罪了利益集團,被判為誹謗下獄,並且再也不能出仕為官了。

這麼說,鄔先生是有抱負,也有委屈的。

十年前就連死都不怕的人,現在遇到一個伯樂,給自己一個機會重新施展抱負,這種知遇之恩,更重要的是給自己再次實現抱負的機會,鄔先生還何懼之有呢?

《雍正王朝》,一部權謀神劇,向真正的經典致敬!


HannibalLecter


鄔思道輔佐雍正繼位成功,反而可能會被殺,因為奪嫡過程中必然會用到很多陰謀詭計;如果不成功,成王敗寇,二人也只能望著夕陽惺惺相惜而已,反而不會喪命。

首先要弄清楚鄔思道輔佐胤禛的最初目的,這個在劇中也有說明:

“我是懷著為天下蒼生的心願,來輔佐四爺的”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中心思想之一,也是所有讀書人的初心,鄔思道既有“屠龍之術”,焉肯默默無聞一生

鄔思道的前半生是可悲的:

1、弱冠之時,參與科舉,因不肯賄賂官員,導致榜上無名,遂大鬧南京貢院;同期的車銘(劇中第一集被借了頂戴的揚州知府),也曾諷刺的說到“想當年,兄弟對你可不敢望其項背”,足見鄔思道的學識和氣魄。

2、苦心十年之後,再次出山,遇遂平生之志,卻在趕考途中,遭遇劫匪,雖僥倖脫身,卻斷了腿,成了殘疾,而朝廷取仕不用身殘之人,至此,鄔思道功名無望,難遂心志,遂決定尋親。

3、結果找到了十年前定親的女子,卻發現別有懷抱,另嫁他人,連逢大難,鄔思道心灰意冷,決定歸隱;但搶了他妻子的表姐夫,只見了鄔思道一面,便生出了“他在這裡,我覺得壓抑;他離開這裡,我覺得恐怖

”的感覺,欲在酒後除之而後快,也可以側面說明了鄔思道的強大氣場,這樣的人豈能自甘平庸,蠅營狗苟一生。

就在這種情景之下,鄔思道得到了胤禛的搭救,並讓自己做了世子的先生,“良禽擇木而棲”,終於遇到了可以遂一生志願的“主”,鄔思道自然用心血去輔佐胤禛,短暫相處之後,就理順了胤禛的性格特點,也基於此打造了“一攬子登龍計劃”,並順利實施,直至最後雍正繼位。

原著中胤禛的奪嫡之心,完全是鄔思道一手潛移默化栽培出來的,利用“天予弗取,反受其咎”的道理,終於使得胤禛下定決心——奪嫡。

終上所述,假使鄔思道在雍正繼位後被滅口,也勝過了平生抱負歸隱山林,苟且一生許多,更遑論鄔思道有自全之道,在關鍵時刻順利脫身,最終完全歸隱,無論何種結果,對鄔思道來說,都是“贏”,也就無論生死了。


小屏窺人生


因為他想這麼做。

鄔先生是一個大儒,能掐會算,能謀善斷,最能洞察人心。這樣一個有才華有才能的人,內心裡是有大志向的。即使有危險,仍然要向著自己的理想前進。他不會容許自己倒退,求一已之苟安,廢萬民之福祉。他算定,雍正是可以上位的,上位以後是一個難得的好皇帝。於國於民有利,即使犧牲自己,也要迎難而上,這就是古代書生的意氣。

讀歷史,知興替。許多的歷史人物,他們都把為國為民的使命放到肩頭。所以有“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絕對。鄔先生並算不準最後他能不能活,但他仍然堅持呆在雍正身邊,為他出謀劃策。他的謀略屢屢奏效,多次讓雍正膽顫心驚。

雍正早已定了除去此人的心思,但鄔先生知進退,明大勢,主動提出離開京師,再用一把老骨頭為雍正去幹一件大事,去赴湯蹈火,不容雍正不答應。這樣,鄔先生在保全自己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這能不能活,不僅在於自己的謀劃,更在於天意。

鄔先生輾轉幾個地方,最終杳無音訊,達到了歸隱山林的目的。這是一個最好的結局。但一開始鄔先生也並不知道能不能如意退隱,在為雍正謀劃皇位之時,他就已經知道,雍正成敗,他均無好下場。但是仍然用他的智慧,保全了自己。也是雍正,對他網開一面,就坡下驢,知其意,而觀其行,若有半點出格,鄔先生必也不能如意歸隱。


跟我學公文


二月河三部曲中雍正能上位瘸子鄔思道可以說功不可沒。我們都知道皇家就是危險之地,所謂的伴君如伴虎一個不慎就可能被殺頭。他助雍正上位,成功了得歸隱不成功則會被殺頭,這個買賣看似不怎麼划算,為什麼鄔思道要摻和到這裡邊去我總結有一下幾點。

  1. 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 就像每個少年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一樣,古代文人志士都有一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的抱負。小說中鄔思道是個瘸子,還是個大鬧貢院的犯人(後來大赦天下放了),由於古人的觀念就這一條他就註定不能登大堂之雅。而他又是個學富五車心思縝密有遠大抱負的人,他需要一個平臺來實現自己的抱負,而當時還是四阿哥的胤禛就是他的平臺。

  2. 報答雍正的賞識之恩 古代人重恩重義,作為書生的鄔思道也不例外,更何況還是個鬱郁不得志的書生,雍正對他可以說有知遇之恩,雍正還要求他的孩子以師侍鄔思道,自己對他也是敬重有加,可以說在胤禛當上皇帝前他們的關係是亦師亦友,為了報答伯樂當然要不遺餘力的幫助了。

  3. 被逼無奈 如果雍正不知道他還好,在已經知道有他這麼個人才之後,如果不能為己用就要把他殺了是最保險的,萬一被政敵給用去了哪個是陪夫人還折兵的事,所以也可以說他是被逼無奈的,但我感覺鄔思道還是想做點事的,可能主動大於被動吧。


這隻就是個名字


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價值觀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的目的又是什麼呢,就是修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也就是通過科舉入仕,實現自己的政治報復,並不是追求所謂的隱士大賢,真正有能力的知識分子是耐不住寂寞的,古代歸隱的大部分是仕途不順轉而歸隱山林,或者 隱居期間散播名聲等待統治階級求賢,真正核心價值觀是大隱隱與朝,鄔先生因帶領學生鬧事被政府通緝,有政治汙點,過程中又殘疾,瘸腿形象影響考公務員,政審面試都過不去,內心很是寂寞,無法發揮平生所學,所以只能走幕僚謀士路線,輔佐可以輔佐之人成大事,康熙晚年因年齡精力等原因無力整頓吏治,國庫虧空,稅收減少等一系列國家和社會問題,需要一位強有力鐵腕人物來扭轉這一切 強烈需要改革,鄔先生看好皇四子,能力強,政治歷練豐富,性格堅韌,是個改革家,所以為其謀劃,假如事情失敗,以傳統知識分子的操守也是笑對屠刀,參考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崑崙,假如事情成功,就好好謀劃功成身退,避免飛鳥盡 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發生,相信鄔先生決定輔佐之前都想好了,真正的勇者無懼 智者不惑


好名都被別人起了


根據《雍正王朝》的原著看,鄔思道本人就是政治黑暗腐朽的鬥爭者也是受害者,清明天下應該也是他個人的理想抱負。康熙的諸多皇子裡有執念有魄力有手腕為天下福祉的只有老四,輔佐老四奪得皇位可以實現理想抱負。再說了,鄔思道並不是天生殘疾,是飽受磨難而大難不死但瘸了條腿,早已死過一回的人會在意恐懼老四失敗了一起受牽連嗎?


立志成蟲


首先,人都是有理想的。比如諸葛亮的政治理想就是實現隆中對,光復漢朝。比如商鞅的理想是讓秦國制度改變,獎勵耕戰強大起來。他們因為有理想,所以不怕死。鄔思道也是如此,就像你玩遊戲,你並不指望遊戲能帶來經濟效益,而純粹只是為了實現遊戲通關這個理想。鄔思道的政治理想就是下贏這盤九龍奪嫡的迷棋,個人得失又算得了什麼呢?


常州府


歷來開國功臣都很少善終,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跟隨出生入死直到推上皇帝寶座,是他們都不看史書不以史為鑑嗎,肯定不是。 那是什麼原因,就像鄔思道一樣。 有大智慧大志向大抱負的人,會因為前史記載狡兔死走狗哼而碌碌無為一生嗎,那樣是有可能一生平靜直至善終,但那時他想要的嗎。 很多人或因愛生恨,或因仇恨,或因不平,最後走向窮途末路,他們是不知道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肯定不是。 那是什麼,選擇,選擇你的人生路。 唯有選擇兩字,別無其他。


李奇256479274


1、如果雍正成功接位,烏先生自信有辦法說服雍正全省而退,事實也是如此;2、如果雍正接位失敗,是新皇帝登基後慢慢找個理由處死胤禛(可能長達數年),至於一個幕僚,這幾年有更多的時間逃走了。3、讀書人的功業心作祟,總希望能成就一番作為,否則不懷才不遇了;4、人都是要吃飯的,這份差事還是能掙到不少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