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有色眼镜看医生,真的合适么?

本文首发医联APP【medlinker】

从感觉良好到疑惑

作为一名医生,我很在意他人对我的看法。因为我觉得选择了这份职业的人,大都是理性的,对自己有点要求和想法的那种类型。很难想象一个糊里糊涂摸不着方向的人,会在这么一个精细行业里面生活的非常愉快。在我看来,医生是一个高尚又体面的职业,我希望从病人满意的眼神中得到愉悦的感觉。从我美好的职业规划伊始,一直有种天使般的幻觉支配着自己的下意识。

不过,随着行医生涯的不断延展,生活中越来越多接触圈子外面的人,使得我对以往的这种职业自豪感产生了些许疑惑。经常感叹,如果还总是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的话,对外面的世界真是知之甚少。

先从调查病人开始

在过去,医生被塑造成悬壶济世,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对富豪权贵不会阿谀奉承,百般讨好;对穷苦百姓可以慷慨施药,分文不取。而现在,如果你在医院里面以一个记者的身份随便问一个普普通通的患者,或者是收费处缴不起住院费用的病人家属对医生的看法,十有八九会对你说,现在的医院和医生都不咋样啊,动不动检查费收那么贵,药费那么高,我们退休老工人生个发热肚子疼的小病都生不起,要是大病还得了?听了不由让人直皱眉头。那就再问问来医院看病的成功人士呢,这回总该好点了吧:走进一个VIP病房,病号直接就回答你,现在的医院不知道怎么了,进来医生就是问几句话,然后做一大堆检查,现在都一个礼拜了,啥毛病都看不出来,要不就是那个疑似可能,要不就是这个不能排除,老子花了这么多钱,总要给个明确说法吧,还主任教授呢,都是花钱买来的职称唬唬人的呗。成功人士也一样不满意。听了更是无言以对。

现在,戴着这样有色眼镜看医生的人,不是危言耸听,绝对不是少数,而且是几乎每个阶层都有。作为医生的我感到很悲哀,曾几何时,医生的名声已经下降到这个地步。近些年来,很多专家学者试图去寻找里面的深层次原因,到头来无非归结于医疗体制改革、医保政策、医生待遇等等老生长谈又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我同样对这些众人皆知的难题束手无策。

寻找病人自身原因

固然当前的医疗界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然而再仔细想想,作为病人,是否也有必要从自身寻找过什么端倪呢?

举一个十几年前央视主持人敬一丹女士的知名作品«声音»里面的一个片段来说明一下。这本书里面就讲到有一位农民兄弟,腿上长个块,本来切除一下花费不多,但是他的观点是这个块又不碍着什么,最多难看一些,有那个做手术的钱还不如买点好东西吃吃呢,后来的结局大家也是心知肚明。我本来是抱着很大的同情心看这一章的,不过后来回过头想总觉得哪里不对头:这位农民兄弟看上去很可怜,但反映出来的满满都是懒散邋遢和不负责任。现在综合医院的病人,特别是来自于农村以及偏远乡镇的病人,还有城市下岗职工等(此处绝无贬义,切勿对号入座),很多都是小病不看,大病实在拖不下去的地步才来就诊,太符合咱们民族根深蒂固的万事省为先的传统思考逻辑了,可是往往这个阶段要么就是绝症肿瘤,要么就是各种并发症层出不穷,又想节约费用又想快速痊愈难度可想而知,种种对医院和医生的抱怨当然也就不足为奇。

现在手机微信圈和网络论坛很流行,曾几何时各种水滴筹,救助帖漫天飞,内容大同小异,无外乎看病全部自费太困难云云,姑且不论里面的真真假假,看多了就产生一种想法,为什么就不能平常买一点医疗保险给自己和家人多一份踏实的保障呢?要知道现在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已经非常低了,而且无论是正式编制还是临时工作按照规定都要缴纳五险一金,即使没有工作也能够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或者在社区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所以我的推断是,很多这样的人压根就没有把自己的健康当回事,混混沌沌的就这么过日子,抱着侥幸心理赌自己没得大病,反正到了最后就认定国家、社会不会见死不救抱定大腿不放。他们不知道,等到重病缠身,即使金山银山也可能只是镜花水月。还有的人,手里但凡一有点钱,推牌九打麻将,胡吃海喝眼皮眨都不眨一下,你建议他花点钱平常做个体检都觉得是剜他的肉和他钱袋过不去,除非是单位免费提供还嫌麻烦草草了事,生了病还没去医院就已经是一股怨气冲天,到了医院就是各种不满和牢骚往医生头上发泄。我们招你惹你了?

两个直观的例子

戴着有色眼镜看医生,再怎么牛逼的白衣天使也会被塑造成白衣恶魔的形象。带着不信任感去医院,又不得不面对医生,是很多病人以及家属的心理常态。不是以为医生就是想多收钱,多开药品拿回扣,就是对疾病缺乏专业了解自以为是,这样很容易引发各种医疗纠纷和矛盾。看下面这两个报道的例子,一个最终还爬上了岸,一个就没那么幸运了。

先说上岸的这个。2015 年某个心肌梗死病人在紧急介入手术放支架的过程中突然发生室颤,医务人员当机立断施行电击除颤,由于事发突然,来不及进行麻醉等准备,病人反应比较大,本能发出的痛苦叫声传到手术室外。病人的妻子和儿子使劲拍门意欲闯入问个究竟,幸好手术室的门不是那么容易弄开未果。抢救成功后,家属首先就是一副咄咄逼人的嘴脸,根本不问缘由,及至听了主任医师的解释弄明白了,也还继续扔出来强词夺理的那句名言:你们医生的事情,我们老百姓又不懂!

这位是 2016 年的报道。一名怀孕 36 周的产妇胎膜早破,被送到了医院先顺产。生到一半的时候血压直往下掉,医生觉得不太对头,就让产妇老公签字转到手术室进行剖腹产。产妇婆婆一听说剖腹产要花五千比顺产预算多了不少,认为又是医院想讹钱,有意把情况说的很糟,当场就闹起来拦着儿子不准签字。女儿命要紧,产妇妈就劝女婿赶紧签字,钱是小事。结果产妇老公偷偷签字被婆婆发现了,当场甩了儿子一巴掌,但儿子还是签了。可叹的是后来护士拿着血浆过来,婆婆直接把血浆抢过来,说这么多血得花多少钱,硬是不让护士进去。后来孕妇大出血,抢救无效死在了产床上。

上面两个例子看了好多次,总是看的不爽。第一个病人的家属纯粹是愚昧加无知,把医疗行业和其他普通社会服务等同起来,臆想在一片舒心温馨的环境下,病人的凶险急症会被华佗们(这个时间对医生的印象已经不是白狼,是神医)化解于无形,相当于打一场六十四式杨氏太极拳呢,总之就是治疗也得给我弄得舒舒服服的,我交了治疗费就要像在星巴克店里喝咖啡那样惬意,决不能有一丁点儿难受,反正你们医生有的是各种办法。自我主义者压根就没把医疗场所秩序放在眼里。第二个例子就更加搞笑了,病人婆婆舍不得几袋血浆的费用,硬要把过度治疗胡乱收费的大帽子强扣在医生头上,放着自己媳妇的人命不管,鼠目寸光的世俗之气一览无余。一条人命还比不上几袋血的价值,呜呼哀哉。戴着这些有色眼镜看医生,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惨重。

行业理解太困难

所以说,现在的医生相当难做,一方面要治病,另外一方面还要防身。这里的防说穿了就是自我保护,殊不见现在的袭医伤医事件还少了?

许多人认为当前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太多,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只不过很少有行业像医疗这样特殊引人注目罢了。某些不起眼的行业事实上暴利相当惊人(例如眼镜、灯具等),幸好不是每个人都是近视眼,也不会有人闲的没事干天天踩着凳子换家里的水晶吊灯;还有很多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例如油、气、电、水甚至广播电视等),虽然百姓也吐槽不断,不过要上升到动刀流血的倒也少见。而医疗行业是以人为主体服务对象的特殊行业,很多情况下大家都是直接面对生死抉择,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接受不接受,总得找医院,总得看医生,在各种复杂因素作用下,奇怪逻辑的矛头就大部分落在了一线的医生头上。治好了病是你的本份,没治好就是你的错,没得商量。

还有一个轻视医生、自我诊治的奇怪现象也值得注意。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兴起,各种行业知识包括医疗健康方面都可以通过网络得到一定的了解。因此有的"聪明人"一有什么不舒服,马上就可以百度一下,迅速的从数百条医学诊断、处理信息中筛选出自己认为合适的条目,谨慎些的还会再观察斟酌,胆大的居然马上就去药店买药开始治疗了。他们不知道,一种症状往往可能是很多种不同疾病共有的,不具备特异性,用这个办法直接诊治的风险可想而知。促使这样行为发生的动力无非就是怕麻烦怕去医院,认为不会被医生宰,可以省钱省时间,自己也是高人啥做不了等等。他们哪里知道,一名合格的医生在短短问诊及体格检查的几分钟之内,基本给你判定方向,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辛勤付出。就非专业人士那几分钟百度能自诊自治,都可以击败阿尔法狗了。

这是我的美好愿望

旧社会,人们缺医少药也大都经济能力一般,对医生倒是尊重有加,生了病都是要去喊轿子请医生来看病。其实现在的医生也不指望能达到这样的地位。我只希望,大家都能将心比心的来看待医生这个职业,请相信没有一个医生希望病人在自己手里把毛病看坏;你来看病,医生和你一样就是局中人,上了这条船大家就要同舟共济。非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医生,那就请便吧,到头来可能真的只有生死由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