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億合同欺詐案發酵!比亞迪和涉事供應商雙雙澄清,誰在說謊?

中國基金報記者 喬麥

近日,一篇來自廣告供應商的文章火爆全網,將沉寂許久的國產汽車品牌比亞迪推上風口浪尖,成為汽車圈、廣告圈、媒體圈共同關注的話題。

在這宗“雙面嬌娃”既冒充比亞迪官方又冒充供應商欠款11億跑路,偽造公章操盤三年,比亞迪卻毫不知情的奇案中,涉事各方各執一詞,幾乎都說自己是被騙者。隨著調查不斷深入和新信息的湧入,案情更加撲朔迷離,這場“羅生門”的更多真相和細節正逐漸浮出水面。

比亞迪稱被“假冒”,3年涉案11億元

事情需從6月13日比亞迪發佈的一份聲明說起。

當日,比亞迪稱“公司發現有不法單位或個人偽造我公司印章、冒用我公司名義開展廣告宣傳類合作業務,我公司已向公安機關提交材料”,並表示“犯罪嫌疑人冒用我公司名義簽訂的合同與我公司無關”。7月4日,比亞迪再次發佈聲明,提到犯罪嫌疑人的名字為“李娟”,並稱李娟已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

8天后,比亞迪發佈第三份聲明,將事件經過披露得更為詳細具體。聲明基本內容可概括為,李娟是一位“雙面嬌娃”。

一方面,在2017年5月李娟以供應商的身份,使用上海雨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名義,以自有資源(廣告及活動)試用及免費使用為切入點,主動與比亞迪聯繫並開展免費廣告宣傳。2018年4月,李娟使用上海雨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名義,以資源贈送及優惠價格的方式,推進比亞迪與阿森納足球俱樂部之間的廣告宣傳。

另一方面,李娟對外聲稱是比亞迪派出機構,並冒用上海比亞迪華東區市場部總經理的身份,用偽造的比亞迪印章,以比亞迪名義,與多家單位及機構展開廣告宣傳類合作。

11億合同欺詐案發酵!比亞迪和涉事供應商雙雙澄清,誰在說謊?

在聲明中,比亞迪表示,“之前李娟與任何單位或機構簽署的合同,比亞迪均不知情,也與比亞迪無關。”

據《財經天下》報道,過去3年時間裡,有30多家廣告公司牽涉其中,欠款規模達到11億元。而其中有些企業墊錢墊到倒閉。

根據廣告行業對於“外派機構”的理解,在這個具體案件中,不少廣告公司認為上海雨鴻是比亞迪的廣告代理商,從比亞迪獲得廣告投放需求之後,再通過招標的方式找其他機構具體執行。

就這些信息來看,比亞迪陷入一宗假冒公司欺詐案件中,它是受害者。但是,隨後事態的發酵卻讓看起來司空見慣的欺詐案變得撲朔迷離。

供應商質疑:比亞迪當真“毫不知情”?

供應商普遍無法接受比亞迪聲稱對這一事件毫不知情的說法。

比亞迪披露被假冒細節後,上海競智廣告在微信公眾號上發佈名為《人BY臉,天下無D!》的文章,言辭犀利,直指比亞迪“毫不知情”的表態,對比亞迪聲明的多處細節進行質疑。此文發表後一石激起千層浪,比亞迪廣告門事件持續發酵。

11億合同欺詐案發酵!比亞迪和涉事供應商雙雙澄清,誰在說謊?

具體來看,就比亞迪聲明中提到的“ 2017年5月,李娟使用上海雨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名義,以自有資源(廣告及活動)試用及免費使用為切入點,主動與比亞迪聯繫並開展免費廣告宣傳”,上海競智廣告在推送中質疑表示:“文中的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是於2017年成立,但我們服務的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是於2016年開始的,包括全國試駕會、戶外硬廣投放。這麼大的活動量,這麼聲勢浩大的品牌宣傳,貴司,真的一點也不知道嗎?這是3年,不是3個月!!!”

就比亞迪聲明稱,“2018年4月,李娟使用上海雨鴻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名義,以資源贈送及優惠價格的方式,推進比亞迪與阿森納足球俱樂部之間的廣告宣傳。”競智廣告在其披露的公眾號文章中附文並曬出今年6月比亞迪宣佈贊助英超足球俱樂部阿森納的活動報道及照片,在當時的新聞報道中,比亞迪集團公關部部長李巍出席了活動,並留下了現場照片。

11億合同欺詐案發酵!比亞迪和涉事供應商雙雙澄清,誰在說謊?

目前比亞迪已在官方微博上刪除了所有涉及與阿森納合作的相關信息,但不少供應商在微博上找到了“遺蹟”殘留。7月13日晚間,阿森納發表官方聲明,“我們正在調查事件現況,並與此前參與啟動這項合作的比亞迪高層代表們共同商討此事,針對此次事件,俱樂部不再發表更多評論。”

11億合同欺詐案發酵!比亞迪和涉事供應商雙雙澄清,誰在說謊?

另據澎湃新聞報道,比亞迪稱,“李娟等人在上海浦東世紀大道國金二期租賃辦公場所,對外聲稱是比亞迪派出機構,同時李娟冒用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市場部總經理的身份,使用與比亞迪郵箱域名@byd.com高度近似的郵箱域名@sh-byd.com”,偽造印章等開展廣告類合作。

就此,相關供應商的另一證據是,有郵件截圖顯示,清楚證明了李娟在2017年通過上海雨鴻得到過疑似比亞迪媒介資源採購權限的口令。該郵件的地址結尾是比亞迪官方聲明中一再強調的比亞迪“正版”郵箱。

11億合同欺詐案發酵!比亞迪和涉事供應商雙雙澄清,誰在說謊?

此外,就比亞迪聲明中,“李娟因涉嫌犯罪已被警方採取強制措施”,據《汽車商業評論》援引涉事供應商之一的上海速肯廣告公司負責人吳先生說法報道稱,李娟是以自己1200萬元房子資金來源不明自首,並非為比亞迪在聲明中所說的合同詐騙。

神秘人被牽出,李娟非一人在戰鬥?

在此案中,關鍵看點之一是,假設比亞迪果真毫不知情,此事與比亞迪的關係幾何?畢竟比亞迪表示曾表示“均不知情,也與比亞迪無關。”很難想象,李娟一人能夠在3年時間內一直瞞天過海。

據鈦媒體報道,從sh-byd.com的郵箱後綴等信息能看出李娟應該不是比亞迪正式員工,《汽車商業評論》拿到的一份李娟聲明中,她稱“我與深圳比亞迪的聯繫中,對方均稱呼我為‘雨鴻汪總’或‘汪總’,實際對方聯繫人都知道我是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李娟。”

11億合同欺詐案發酵!比亞迪和涉事供應商雙雙澄清,誰在說謊?

此外,汽車商業評論報道《比亞迪合同詐騙案供應商親述:李娟是因為1200萬元的房子進去的》採訪的當事供應商負責人稱,其公司代表和李娟一起去過比亞迪總部採購部簽署確認文件,如果沒有內部人員配合,這也是無法做到的。

有媒體稱,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比亞迪公司一定程度上確實也是受害方,受益方或許是李娟、外界盛傳的神秘人陳振宇和數量未知的內鬼。

此外,有輿論認為李娟及其背後隱藏的隱秘上線或利用廣告行業約定俗成的“墊付”行規,“輾轉”獲利;且比亞迪不會像聲明中所稱那樣“毫不知情”。

比亞迪和涉事供應商上海雨鴻雙雙發佈澄清公告

經過週末的發酵,比亞迪遭供應商“手撕”的事情還沒完。今天,比亞迪就“合同詐騙案”發佈第四份公告。

比亞迪在公告中稱,李娟及網傳的“陳振宇”非比亞迪在職或離職員工,更不是比亞迪董事、監事或高級管理人員,公司從未授權上述人員以比亞迪名義從事經營活動、代表比亞迪簽署合同。

此外,比亞迪強調,公司及子公司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印章並未出借給李娟或遺失,李娟以比亞迪及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名義對外簽署的合同所用印章系偽造。

而在今天凌晨,上海雨鴻也發佈聲明表示,雨鴻從未授權李娟以該公司名義承攬包括比亞迪在內的任何廣告業務,李娟已不是雨鴻公司的員工。

11億合同欺詐案發酵!比亞迪和涉事供應商雙雙澄清,誰在說謊?

上海雨鴻稱,由李娟以“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名義發包給雨鴻公司的廣告業務均屬比亞迪旗下真實業務,事中有比亞迪廣告部門及大區相關人員對接,事後有大量業務確認。

上海雨鴻還援引李娟陳述稱,網上傳聞失蹤的雨鴻公司高管實際是李娟的幕後老闆,此人作為比亞迪高管告知其因比亞迪內部換血所需,指示其負責華東、華北相關工作。“雨鴻公司在得知此人失聯後,數次派人與深圳比亞迪聯繫確認相關業務情況,但均遭比亞迪無端否認。”

上海雨鴻認為,比亞迪方面在警方尚未查明案件事實的情況下即向阿森納作出帶有武斷推斷的通告,且通告內容與其報案內容並不相符,存在誤導公眾之嫌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