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國清寺等四座寺廟齋飯比較,飯面都有,你想吃哪個?


寒山寺的素面,20一碗,蘇式湯麵,油花不小,料也夠足:腐竹、竹筍、茭白、香菇、木耳、胡蘿蔔等,面是江南中面,不粗不細。

有點兒油,吃到半截兒加了桌上的辣醬和醋,好吃多了。

素包子,5塊錢一個,一盤20塊,4個,香菇青菜豆乾餡兒,鹹中帶甜,應該是速凍的,包子皮的口感不是現包的,很宣。

靈巖山寺的素面,20一碗,和寒山寺比,更清淡一點兒,但面和湯的味道都更勝一籌,面是細的,很入味兒,現點現煮,工作人員服務態度特別好,滿面笑容。

面有三四兩,分量很足,麵湯清爽,配菜豐富,吃起來沒什麼壓力,很快就見底兒了。

雞西華嚴寺的素齋,香客只需坐著等,有居士端著盆為大家添飯菜,加菜的人總共有5位,先後上三輪菜,也就是十幾種,喜歡的可以多要一點兒,不愛吃的可以擺手不要。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兒的素齋是免費的,如有善念,可以隨心捐贈,沒人強迫。香客們和華嚴寺裡的尼姑師父們吃的是一樣的飯菜,香客快要吃完了,師父們才開始吃飯,很讓人動容,如有人想打包回家,還有義工幫忙。

知也禪寺的素面,20一碗,裡面有仿真肉丸、香腸、香菇、素雞、雪菜、筍絲、木耳等,油稍大,雖然料很足看著也夠豪華,但是面不是現煮的,為了省事兒,事先煮好撈乾放置,所以面的口感不好,拽了整碗麵的後腿。

很多食客都因為這個面的口感吃不完一整碗,有點兒浪費。本來麼,素面最重要的是面,人們想吃它的麵條本香,擱久了的面癱軟無韌,就像電影裡的道具面,確實掃興。

國清寺,隋朝古剎,作為5A級寺廟,它主動取消了門票,而且整個景區內不設置販售點,連賣水的小店都不允許有,遊走在千年古寺裡,心靜神怡,趕上飯點可以去吃寺內素齋,四個菜,飯粥自助,2塊錢一個人。

寺裡開飯時間早,午餐10:30開始,持續到11點,米和菜都是僧人自種,純天然,做的味道也清淡淳樸,偶爾還會趕上有水果,古寺慈悲為懷,每日都有很多工人農民流浪漢去吃飯,居士們說,很高興能給大家實實在在的幫助,日行一善已融入骨子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