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依託作風評議平台加強日常監督:一個差評引發的連鎖反應

武漢依託作風評議平臺加強日常監督:一個差評引發的連鎖反應

圖為武漢市民可隨時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對黨員幹部作風狀況進行評議。(資料圖片)

前不久,市民劉愛友到租住地所在的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公安分局華東警務室辦理居住證。因轄區變動,工作人員告知其要到華師南湖警務室辦理證件。第二天上午,劉愛友又趕到華師南湖警務室,卻被告知因網絡不通無法辦理,直到下午又跑了一趟才辦好。

辦一個證來回跑了3趟,劉愛友不客氣地在作風評議平臺上給了華師南湖警務室一個“差評”。一週後,劉愛友反映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但事情還沒有完。除了對華師南湖警務室民警王某、袁某通報批評外,洪山區公安分局還收到了洪山區紀委監委發來的工作建議函。

今年3月,武漢市治庸問責小組辦公室開通了集電話、短信、微信於一體的作風評議平臺,邀請群眾對全市機關中層處室和基層站所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等作風問題進行評議。以作風評議平臺收到的122萬條評議信息為基礎,武漢市紀委監委通過大數據分析,對黨員幹部存在的違紀違規問題進行及時研判,從而實現日常監督有的放矢。

比如,從滿意度評價中梳理出群眾不滿意的內容,分析作風問題存在的原因,並提出工作建議。今年以來,該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對公安、工商、質監、食藥監、衛生、城管、人社等7個群眾不滿意率較高的部門下發工作建議21份,相關單位出臺整改舉措35個,完善相關制度12項。

“堅持問題整改與責任追究同步進行,特別要及時糾正與解決侵害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武漢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張曙介紹說,今年以來,該市緊盯群眾在不滿意評價中反映的幹部作風問題,將其作為重要的問題線索,納入優先處置範圍。除了對作風方面的共性問題提出建議,該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也加大對侵害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查處力度,通過及時追責倒逼幹部作風轉變。

今年5月,武漢市新洲區居民彭先生髮現,春節前提交的油煙改造補助申請遲遲沒有答覆。於是,他來到區環保局詢問情況。誰知,工作人員竟說由於彭先生沒有及時接聽電話,申請已被擱置。彭先生十分氣憤,遂在作風評議平臺上給出了不滿意評價。很快,新洲區紀委監委收到相關部門發來的不作為問題線索,新洲區環保局監察大隊工作人員劉某、蔡某因此受到政務處分。

從彭先生做出不滿意評價到問題解決,僅僅用了10個工作日。侵害群眾利益問題的快速解決,得益於精準監督與高效追責。依託作風評議平臺,該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探索建立涉及黨員幹部違紀違規問題的調查機制,並根據問題類型分類督辦。比如,對反映個別幹部工作作風問題的,劃定為個案督辦,要求在7個工作日內調查;對反映慢作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的,劃定為定期反饋範圍,每週五集中擬定工作建議函,交相關區委、區政府或市直部門黨委自行整改,整改結果在15個工作日內回告。紀委監委負責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核,對事實不清、避重就輕、隱瞞事實的,責成相關單位補充調查或重新調查;對補充調查或重新調查仍然不到位的,啟動“二次辦理”程序。

截至6月,該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督辦群眾不滿意個案508起,問責247人。(通訊員 丁陽 吳祺 胡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