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前,這些藝術家曾出現在《人民畫報》的封面


1957年第4期:白楊。 1957年對白楊來說是特別的一年,年初,在《北京日報》舉辦的“1956年最受歡迎的影片和演員”評選中,當選最佳演員。也是這一年,由她主演的影片《祝福》在第十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特別獎。白楊完成了從話劇名旦到電影名家的華麗轉身。 攝影 鄭光華/人民畫報

1959年第17期:朱琳。 “中國話劇皇后”朱琳扮演的蔡文姬。話劇《蔡文姬》是朱琳的代表作。美麗脫俗華貴的藝術形象、吐字歸音韻味悠長的獨特道白,形成了她獨具大家風範的表演風格。她先後成功塑造了《雷雨》中的魯侍萍等20多個人物形象,成為北京人藝無可替代的一代青衣。 攝影 宋學廣/人民畫報

1960年第3期:郭蘭英。 郭蘭英在歌劇《小二黑結婚》劇中飾演的小芹。新中國成立後,郭蘭英主演了《白毛女》《劉胡蘭》《春雷》《紅霞》《小二黑結婚》等新歌劇,塑造了喜兒、小芹、劉胡蘭等一系列生動藝術形象,成為中國民族新歌劇、民歌演唱的奠基人之一。 攝影 遊振國


1961年第10期:梅蘭芳。 1961年8月,中國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走完人生,精彩謝幕。京劇大師梅蘭芳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中國的藝術事業,為中國戲曲藝術的發展和國際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人民畫報》1961年第10期以梅蘭芳代表作《貴妃醉酒》的劇照為封面,紀念這位德藝雙馨的京劇大師。 攝影 吳寶基/人民畫報

1962年第4期:張均。 張均在東方歌舞團成立的首場演出上表演的緬甸舞蹈。1962年1月,東方歌舞團正式成立,人民畫報社記者李蘭英採訪了歌舞團成立的首場演出。舞蹈家張均是東方歌舞團建團元老之一,1961年至1963年先後四次隨國家藝術團配合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訪問亞洲諸國。 攝影 李蘭英/人民畫報

1964年第1期:楊麗坤。 1963年,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彩色寬銀幕立體聲音樂歌舞片開拍。這部講述雲南撒尼族愛情故事的影片由彝族演員楊麗坤主演。1958年,年僅17歲的楊麗坤便拍攝了轟動一時的《五朵金花》,並以此片在1960年亞洲電影節上榮獲最佳女演員獎。 攝影 吳寅伯/人民畫報


1965年第2期:雍西。 1964年10月,18歲的藏族姑娘雍西被選入西藏代表團,進京參加全國文藝匯演。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雍西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國家領導人演唱了一首《北京的金山上》,優美深情的歌聲令全場掌聲雷動,這首歌曲由此紅遍了中國。 攝影 敖恩洪/人民畫報

1965年第9期:劉長瑜。 現代京劇《紅燈記》中劉長瑜扮演的李鐵梅。《紅燈記》是“文革”時期 “八個革命樣板戲”之一。劇中人物的唱段,通過舞臺演出、廣播傳送,成了當時最為普及的“流行歌曲”。劉長瑜扮演的李鐵梅是最經典和耳熟能詳的。 攝影 吳寅伯/人民畫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