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丨36家企業擬獲政策性保險補助,解動力電池新材料應用之憂

(原標題: 解動力電池新材料應用之憂 36家企業擬獲政策性保險補助)

日前,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其官網公示了《2017年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試點工作擬補助項目名單》。據悉,目前已有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LG化學、杉杉電池等36家動力電池及相關企業在列。

日前,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其官網公示了《2017年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試點工作擬補助項目名單》(以下簡稱《名單》)。電池中國網梳理發現,《名單》中動力電池領域共有16家生產企業研發的高性能鋰電池隔膜、鎳鈷錳酸鋰三元材料、高純晶體六氟磷酸鋰、硅碳負極材料、極薄銅箔及燃料電池膜電極等9類新材料上榜。據悉,目前已有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國軒高科、LG化學、杉杉電池等36家動力電池及相關企業在生產中使用上述新材料。

根據《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要求,到2020年,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以上,力爭實現350Wh/kg,系統能量密度力爭達到260Wh/kg。目前主流的鋰電池材料體系,能量密度大多將在幾年後觸到天花板,要開發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材料體系,勢必要從電池材料入手。無論是富鋰錳電池、固態電池、鋰硫電池還是其他電池,開發新材料已成為鋰電企業和科研機構研發下一代鋰電池技術路線的主要手段。但新材料投入市場之初,需要經過長期的測試評價與應用考核,資金、時間成本較高,下游用戶使用新材料也存在較大風險。很多企業寧願選擇高價進口,或者犧牲一定的材料性能,也不願意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材料性能如果不能在應用中不斷完善,工藝技術無法迭代優化,那麼一些關鍵的應用數據也就無法積累。這種現象客觀上導致了“有材不好用,好材不敢用”、生產與應用脫節、創新產品推廣應用困難等問題出現。

為破解上述難題,落實《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提出的重點任務,推動中國製造2025和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國家工信部、財政部和保監會三部門於2017年9月決定建立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以下簡稱“新材料首批次保險機制”)並開展試點工作。建立新材料首批次保險機制,旨在運用市場化手段,對新材料應用示範的風險控制和分擔作出制度性安排,突破新材料應用的初期市場瓶頸,激活和釋放下游行業對新材料產品的有效需求,加快新材料創新成果轉化和應用。

據瞭解,首批次新材料是用戶在首年度內購買使用《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範指導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內的同品種、同技術規格參數的新材料產品。電池中國網通過梳理《目錄》(2017 年版)發現,2017年動力電池及新能源汽車領域共有高性能鋰電池隔膜、鎳鈷錳酸鋰三元材料、負極材料(硅碳負極材料)、高純晶體六氟磷酸鋰材料、燃料電池膜電極、燃料電池用金屬雙極板和AB型稀土儲氫合金等7大類新材料在列,並且《目錄》對上述新材料性能作了明確要求。

動力電池及新能源汽車領域重點新材料

首批次應用示範指導目錄(2017 年版)

市場丨36家企業擬獲政策性保險補助,解動力電池新材料應用之憂

據悉,生產首批次新材料的企業,是保險補償政策的支持對象;使用首批次新材料的企業,是保險的受益方。新材料生產企業根據生產經營實際情況自主決定是否購買新材料保險。保費補貼資金申請工作自2017年起,按年度組織,財政資金採取後補助形式安排。

該保險屬於政策性保險,包括質量險和責任險兩部分,其中,質量險對剛剛研發上市,因質量缺陷導致修理、更換和退貨的新材料產品進行理賠;而責任險主要對因產品缺陷造成的用戶損失和在研發推廣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亡進行理賠。新材料首批次保險機制的責任限額將根據採購合同金額以及產品可能造成的責任損失額來綜合確定。原則上政府補貼的責任限額不超過合同金額的5倍、且最高不超過5億元人民幣,投保費率最高不超過3%。分析人士認為,這種雙管齊下的保險方案,極大地減少了企業研發和產品推廣的風險,從而增強了企業開展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市場丨36家企業擬獲政策性保險補助,解動力電池新材料應用之憂

市場丨36家企業擬獲政策性保險補助,解動力電池新材料應用之憂

比如六氟磷酸鋰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材料,該材料遭日本企業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長達十多年,多氟多歷經多年技術攻關,最終實現了六氟磷酸鋰核心技術的突破,實現材料國產化,成本大幅下降。《名單》中的多氟多“鋰離子電池核心材料高純晶體六氟磷酸鋰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在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還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也證明該技術獲得了科學界和國家的高度認可。

再比如鋰電池隔膜,薄如蟬翼,其性能直接影響到電池的容量、安全性等,作為關鍵的高分子材料,在2008年以前,隔膜也一直被日本、美國等企業壟斷。星源材質與四川大學歷時4年獨立研發的鋰電池隔膜投產,率先打破進口壟斷局面,並返銷國際市場。

近年來,三元鋰離子電池上游鈷、鋰原料價格瘋狂上漲,一直被業內詬病。富鋰錳主要為錳酸鋰和三元的共用體,它可以做到鈷、鎳含量僅為三元鋰離子電池的1/3左右,甚至可以做到不含鈷,成本與錳酸鋰接近;同時,富鋰錳克容量可達300 mAh/g,遠高於三元和錳酸鋰。遨優動力在富鋰錳動力電池的電化學性能研發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該公司富鋰錳電池產線也在國內率先投產並推出第一款通過國家強檢的富鋰錳動力電池。

與石墨負極材料相比,硅基負極材料的能量密度優勢明顯,其理論能量密度超石墨10倍,高達4200mAh/g,該材料的研發一直受到鋰電企業和科研院所關注。貝特瑞硅碳負極材料在2013年通過三星認證之後,其硅碳負極的研發和生產持續推進,該款新材料的研發對於推動我國動力電池向更高能量密度邁進有著積極作用。

電池中國網認為,通過保險公司提供保險、材料生產企業投保、材料使用單位受益的方式,降低用戶使用新材料的風險,不僅對新材料產品的應用推廣有積極意義,還對加快鋰電池材料體系的研發進度,快速實現關鍵新材料國產化進程及開拓國際市場有積極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