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以文化人,發揮政治文化的精神引領作用

「书评」以文化人,发挥政治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

《黨內政治文化怎麼看怎麼辦》(黨建讀物出版社,2018年5月)

黨內政治文化作為黨的文化“軟實力”,作為黨內政治生活的靈魂,是政治生活中最深層、最本質的東西,是政黨性質的根本表現,表現為政黨為之奮鬥的價值理想、行為方式的價值標準和黨內政治生活的價值原則。從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開始,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大會議都著重強調了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問題。如何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如何實現黨內政治文化自信自覺深入實踐?如何強化黨內政治文化的精神引領?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的《黨內政治文化怎麼看怎麼辦》一書初步回答了這些問題,這對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堅實的理論支撐和精神保障作用。

用堅定的理想信念來支撐。黨內政治文化具有導向、激勵的功能,往往通過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形式,引導黨員形成共同的理性認識和價值觀念,推動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健康肌體。回顧建黨97年來的崢嶸歲月,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日起,共產黨人就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和建成社會主義強國的偉大實踐進程中,革命理想高於天,勇於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奮鬥,甘於為共產主義事業獻身,始終把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作為自己的政治靈魂,形成並不斷豐富、拓展黨內政治文化。中國共產黨正是靠著這種堅定的理想信念吸引、感化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加入共產黨,滋養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參與到解放全中國的民族獨立戰爭中去,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去,為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做出巨大貢獻,跳出了“千古興亡多少事”的歷史週期律。政治文化是黨的信仰之基,中國共產黨在97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從最初10多名黨員發展到今天有著8900萬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政黨,黨內政治文化始終與黨的發展壯大相伴相生,為我們黨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

用嚴肅的組織生活來深化。嚴肅的黨內組織生活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我們也正在新的探索中不斷前行。黨內組織生活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和載體,是黨內政治文化建設的重要形式和渠道。黨員參加一次高質量的組織生活會,就是經歷了一次政治體檢,就是在進行政治文化的塑造和昇華。點亮組織生活,積極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認真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堅持反腐敗鬥爭常態化,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利器,培育認認真真、健健康康、清清爽爽的黨內政治文化。要使黨員自覺轉變作風,自覺提升黨性修養,自覺把黨的理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用先進的思想理論來淨化。應該看到,我們的黨內政治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以革命文化為源頭、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黨性的文化。近百年來,我們開展的延安整風運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民主評議黨員、“三講”學習教育活動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目的都是通過先進的思想理論來抑制、清除不良政治文化,保障黨內政治文化先進、健康、富有活力。黨內政治文化建設要充分倡導和弘揚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鬥、清正廉潔的價值觀,要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引導黨員幹部正確看待和處理好公與私、親與情、真與假的關係,旗幟鮮明抵制和反對關係學、厚黑學、官場術、潛規則等庸俗腐敗的政治文化。

黨內政治文化體現我們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生命力和精神活力,蘊含黨的使命和品性,是共產黨人的靈魂所在。在建黨97年後的今天,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為此我們必須更加重視黨內政治文化的精神引領作用,以文化人,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更加前所未有的實現民族復興的能力和信心迎接挑戰。唯有如此,當面臨錯綜複雜的國際局勢時,我們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作者: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 潘信林;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在讀大學生 陳雲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