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懂古詩詞?

閃閃流螢


如何讀懂古詩詞?

古典詩詞有的淺顯易懂,有的深奧難解,有的句句用典,有的寄託遙深,從表面看是一種意思,看了註釋後才知道還有一層意思。因此看懂古人詩詞,並不容易,例如李商隱的一些無題詩,至今眾說紛紜,誰也不敢說真的看懂了。

老街從自己的體會來說一下,我是怎麼閱讀古典詩詞的,覺得有道理的話不妨試一試。

一、先看作品

先不說詩,欣賞一個作品,有一種觀點是隻需要看作品本身即可,這與作者是誰,為什麼而作,不需要追究。還有一種觀點是必須瞭解創作背景和作者的信息。我的方式是先看作品,然後在瞭解背景和作者。

先看作者,有時不免先入為主,例如杜甫李白的作品一定是好的,名家的作品一定無可挑剔。而先看作品,如同矇眼品酒,最能鍛鍊自己的鑑賞能力,這樣等能夠客觀的從藝術技巧來評價作品本身,也能更好地去享受作品本身的藝術魅力。

看完作品,以自己的能力去理解,再去看註釋。

二、字、詞、典故

看完作品,再去看註釋,註釋的內容必然是重要的和不好理解的內容,看完註釋以後,仍舊有理解不了的內容,就要去查詢,如網絡搜索字、詞,查找同樣的字詞在其他詩詞裡的用法等。

典故有明典和暗典,明典好說,按照上面所說查詢即可,暗典就難了,如果註釋裡沒有,可能自己根本意識不到,這樣只能靠大量閱讀的積累,今天不知道,可能明天在其他書裡碰到而恍然大悟。例如周紫芝在《竹坡詩話》記錄了下面這個故事:

東坡性喜嗜豬,在黃岡時,嘗戲作《食豬肉詩》雲:“黃州好豬肉,價賤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盌,飽得自家君莫管。”此是東坡以文滑稽耳。後讀《雲仙散錄》,載黃升日食鹿肉二斤,自晨煮至日影下西門,則曰“火候足”。乃知此老雖煮肉亦有故事,他可知矣。

三、句法的理解

詩家語和散文語不同,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有語序變化例如: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應該是:日暮何處是鄉關?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應該是:神遊故國,應笑我多情。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應該是:溼雲鬟, 寒玉臂。

詞性變化

名詞變動詞 :戎馬關山北,曉鏡但愁雲鬢改。戎馬,鏡 ,名詞作動詞用。
形容詞變動詞 :春風又綠江南岸。紅綻雨肥梅。綠,肥,形容詞變動詞。
名詞變形容詞:蔡琰歸時鬢已秋。秋,名詞作形容詞用。

有各種省略

橫看成嶺側成峰,前邊有一個看,後邊側看成峰就把第二個“看”省略掉。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塵雨打萍。省略的是“如”“似”。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省略了判斷動詞“是”。

這就需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閱讀量,否則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甚至會南轅北轍。

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我的頭條文章:《老街詩詞閒話72-寫出好詩一定要學會使用詩家語 》。在我的置頂文章《老街詩詞閒話74-零基礎學習舊體詩看懂這7篇短文基本就算高手了》裡有鏈接。

四、寄託、背景、作者信息

詩詞經常出現這種情況,字面上說的是一種意思,實際上說的是另外一件事,有的是為了委婉,有的是為了隱藏避禍等原因,例如: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這首詩出自唐代朱慶餘的《近試上張籍水部 》,問的是考試結果,不是真地問老公。又如張籍的《節婦吟》,當然也不是讚揚節婦,而是拒絕了一份offer: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還如王沂孫的《天香·詠龍涎香》,寫的是故國哀思。南宋滅亡後,元朝總管江南浮屠的僧人楊璉真伽,盜發在會稽的南宋帝后陵墓,王沂孫等文人結社填詞,以“龍涎香”、“白蓮”、“蟬”、“蓴”、“蟹”等為題寫了不少這一類作品:

孤嶠蟠煙,層濤蛻月,驪宮夜採鉛水。訊遠槎風,夢深薇露,化作斷魂心字。紅瓷候火,還乍識、冰環玉指。一縷縈簾翠影,依稀海天雲氣。幾回殢嬌半醉。翦春燈、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飛雪,小窗深閉。荀令如今頓老,總忘卻、樽前舊風味。謾餘燻,空篝素被。

閱讀這一類作品,我們不得不瞭解寫作背景、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否則不知道作者真正的意圖是什麼。

五、 格律與理論

格律是規則,也是一種理論。

學習舊體詩不懂格律,是一個重大的缺陷,一定要學會格律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練字煉句,否則不會明白為什麼這裡一定不能用那些字,為什麼句法要如此安排。

六、詩話與詞話

學習古詩詞,除了閱讀古詩詞以外,可以多看一看詩話和詞話,如人間詞話、蕙風詞話、隨園詩話、滄浪詩話等等,不僅僅是古人的,還有今人的相關書籍其實也是詩話。例如葉嘉瑩的系列叢書、周振甫《詩詞例話》等

結語

閱讀量越大,獎賞能力也越強,如果自己能動筆創作的話收穫會更多。近體詩的詩家語受格律的束縛, 自己寫得多了,就會很容易理解古人的創作手法。同時在閱讀的時候,角度也比不懂的人寬闊許多, 理論和實踐缺一不可。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有很多詩詞看起來很美,可是就是讀不懂。

古詩詞中,很多詩句讀起來沒頭沒尾,雜亂無章。翻來覆去讀幾遍,感覺好是好,可就是讀不懂!小樓在這裡就同大家一起探討我們為什麼讀不懂古詩詞,以及我們要怎樣才能讀懂古詞。本人讀書不多,在此拋磚引玉,歡迎大家來噴。

很多朋友肯定認為,之所以讀不懂古詩詞,是因為古詩詞都是用文言寫作,又喜歡用典,知識儲備不夠自然看不懂。這卻實是部分原因,但卻不是根本的原因,因為現在讀古詩可以藉助註釋來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可是,很多古詩即使有註釋我們也讀不懂,根本的原因在於,古詩詞經常省略關鍵信息和調整語法順序。

一、古詩詞中的省略

詩詞是最精練的語言,往往要在短短的幾十字中,表現出尺幅千里的畫面。所以在古詩詞中,由於字數的限制,詩人常常會省略掉很多關鍵的信息,這是我們閱讀古詩詞時最大的障礙之一。詩人經常省略的信息有:主語,謂語,以及關鍵轉折。

下面試以杜甫的經典五律《月夜》作分析。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日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這首詩最影響我們理解的地方,就在於它省略了詩中的關鍵轉折。我們來一句一句的分析看。

“今夜鄜州月”,點時間地點。“閨中只獨看”,這一句就省略了主語,“閨中”,再將地點細化,“只獨看”,誰獨自一人看月,詩人嗎?前面有“閨中”二字,那麼看月的人應該是女人,如果我們知道這首詩是杜甫在長安時懷念他遠在鄜州的妻兒所寫的,那麼我們就可以推出這裡獨自看月的人應該是他的妻子 。

頷聯:“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這一句又省略主語,詩中是誰“遙憐小兒女”呢?首聯寫妻子獨自一人看月,那麼是妻子在想遠處的小兒女嗎?這又要結合詩的背景,當時詩人一個人在長安,妻子和兒女在鄜州,妻兒在一起,自然不會“遙憐”,所以“遙憐”的是詩人杜甫。你看,首聯寫鄜州的妻子,頷聯寫在長安的詩人自己,這中間就省略了空間轉換的關鍵信息。如果我們不去仔細品味這中間的轉折,就很難明白詩的意思。

頸聯又一個空間轉換,寫在鄜州的妻子獨自一人久久地看月亮,以至於“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字字是詩人的愛憐之意。

尾聯:”何日倚虛幌,雙照淚痕幹。”不但有空間的轉換,還有時間的轉換。空間上將詩筆從鄜州轉回長安;時間上,詩人進入想象的未來,什麼時候能夠一起坐在薄帷下,讓月亮照幹兩個人淚痕。

《月夜》一詩,詩人杜甫的巨筆運轉於長安鄜州兩地,穿越於現在與未來。要在短短的四十字表現這麼複雜的時空轉換,詩人必然會省略掉很多關鍵的信息。詩歌的使命不是將一件事情說清楚,而是表達詩人的情感志向。

上面的分析只涉及了主語和關鍵轉折的省略。關於謂語的省略,我再舉杜甫詩《春日憶李白》中的一聯分析。“清新廋開府,俊逸鮑參軍。”“清新”是形容詞,作狀語,“廋開府”是人,作主語或賓語。這首詩是誇李白的,那麼主語應該是李白,我們分析李白跟廋開府的關係,再聯繫狀語“清新”,那麼我們就可以分析出謂語應該是“像”。這聯詩的意思是:李白的詩清新得像廋開府一樣,俊逸得像鮑參軍一樣。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會發現,詩人所省略的關鍵信息,都是可以通過仔細的分析找出來的(少部分詩除外,像李商隱的《錦瑟》,千年來都沒人分析出來他到底寫的是什麼)。

對於省略主語的情況,就看詩人寫的主體是什麼,如果詩中沒有其它主體,那麼詩人就是主語,如果有其它主體,那就分析詩人、主體與詩句的關係,從而確定主語。對於省略謂語的情況,就分析主語與賓語的關係,再結合修飾語來確定謂語。詩詞中省略關鍵轉折是比較麻煩的情況,我們可以從分析各個詩句之間的關係和結合詩的背景來解決這個問題。

不過,上面的方法只是幫助理解詩的意思,當我們明白了詩的意思,就不要把分析出來的信息代入詩句了,而放下這個信息,盡情地享受詩的美感和意境。我們都知道,當把古詩詞翻譯成白話文,讀起來也就沒什麼味道了。


二、古詩詞中的語序變換

我們常常感覺古詩詞中有很多詩句讀不通,那是因為很多詩句並沒有按照正常詞序來寫作,而是變換了詩中的語序。例如我們上面舉的例子:“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正常語序應該是“香霧溼雲鬟,清輝寒玉臂”。

在古詩詞中,為了適應詩詞平仄、押韻等聲律的要求,詩人往往需要對詩句的語序進行適當的變換。正常語序的“香霧溼雲鬟,清輝寒玉臂”,既不押韻也不合平仄。完全破壞了全詩的聲律。

那有人就要說了,既然古詩詞的平仄聲律這麼影響詩的寫作,那麼就不管平仄聲律了,反正只要詩寫得好就行。非也,非也,不信你將上面調換語序後的詩句和正常語序下的詩句多讀兩遍看那兩句更好?顯然,調換語序後的“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不但韻律更美,詩的意境也更美了。“溼”與“寒”是這兩句詩的詩眼,將“溼”與“寒”調到最後,強調了環境的溼寒,詩的意境更加孤獨清冷,同時也更能表達詩人對妻子的憐惜之情。

詩詞的格律要求並非無理的限制。首先,按照格律來寫的詩詞在韻律更美,因為格律本身是對語言韻律的總結;其次,格律的要求能促使詩人找出更加精煉的表達方式,形成獨特的藝術效果。好的詩人往往能夠熟練地運用格律的要求寫出藝術水平高的詩來。戴著鐐銬的舞蹈往往是更美的。

那麼,我們怎麼應對這種語序調換帶來的理解障礙呢?很簡單,我們將詩句中的詞語列出來,做一下排列組合,再作適當的聯想,詩句的意思就出來了。比如,“香霧”、“溼”、“雲鬟”,這樣一列,詩句的意思就很明顯了:香霧浸溼了雲鬟。再比如,(李白)、“廋開府”、“清新”,作一下聯想,就可以明白這句詩的意思是李白的像瘦開府一樣清新。


詩古詩詞,還是需要一定的門檻的,但只要我們多讀,多分析,理解古詩詞就會越來越容易。

古詩詞,才是最能體現中國文字獨特魅力的文學形式。想著現在漢語在不斷的西化,甚至還有人鼓吹漢字拼音化,就是一件令人心痛不已的事情。

漢字是獨特的,有獨特形式美,漢字的書寫(書法)是世界上唯一能成為藝術的文字書寫;漢字也有獨特的韻律美,從而形成了大格律詩詞這種獨特的文學表達形式。希望有更多的人來一起學習我們最美的漢字。

答者:謝小樓


謝小樓


古詩詞鑑賞,首要的一步就是讀懂詩詞內容,那麼,讀懂古詩詞有哪些基本方法呢? (一).看標題,抓題眼。

標題往往對詩歌廣泛豐富的內容有很明顯的提示總括作用

1、有些題目顯示事件、情感;

2、有些題目交代了寫作目的和寫作背景;

3、有些題目點明中心。

所以,有時抓住了題目,也就大體抓住了詩歌的基本內容。

例如、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後面問題。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問:從思想內容分,這是什麼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字提示了我們,這是一首送別詩。表達了作者惜別哀傷之情。

(二)看註釋,抓暗示信息。註釋是詩歌鑑賞中最值得注意的內容,雖短短几字,卻是出題人給你的暗示。有些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或感情基調;有些是介紹相關詩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寓意;有時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或主旨;還有些是解釋詩中的生僻字句,那是在降低你閱讀的難度。

(三)看作者,知人論世。知人論世,就是說,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所處的時代背景。其實,許多詩所表達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與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處的時代有關。我們要關注著名詩人的相關遭遇、境況,所處朝代國勢、朝政……如介紹詩歌是作者被貶某地時所作,則要考慮是否有懷才不遇、報國思用等情感;如介紹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則要考慮羈旅愁思、思鄉懷人之情;如介紹作者是南宋詩人(或朝代已滅亡),則要考慮收復失地之心……

(四)看字詞,把握情感關鍵字”。詩歌中有一些能夠幫助我們把握作品思想內容的字眼,我們都稱為情感關鍵字。閱讀時準確抓住情感關鍵字,無疑對正確理解分析詩歌的思想內容有重要的作用。如《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中的“愁”,又如《錢塘湖春行》“最愛湖東行不足”中的“愛”。

(五)看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在詩歌中,總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義,也往往寄託著特定的情感。例如
宣城見杜鵑花 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子規鳥是作者家鄉蜀國的景物,由於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鵑花,自然就聯想到家鄉的子規鳥,因此,子規鳥所起的作用是引發作者的思鄉之情

六)看典故,取用原來意義古詩很講究用典,典故是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用典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典故有正用和反用兩種,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來意義入詩文;反用則在詩文中反用原典的意義。 如“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就化用了典故,表達了詩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邁情懷。

(七)看尾句 ,卒章顯志。詩歌的結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或以景結句、或以情結句、或以理結句、或以問結句。

不論以什麼形式結尾,詩人都喜歡在結尾這個地方用點心機,因為結尾在全詩中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如: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結尾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又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xml:namespace>


王老師教育新視界


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寓意深刻,要讀懂它,不但需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還要講究一定的方法。下面是我學習古詩詞時的一點體會,但願對初學者有所幫助。



一.注意詩詞的標題。

標題是詩詞的"眼晴",它具有點明主題或交代時間、地點、內容,或揭示主旨的作用,我們從標題入手,往往能較快掌握古詩詞的大概內容。比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就交代了送別的地點(黃鶴樓),達到的地點(廣陵),對象(孟浩然),這是在送別朋友的一首詩。孟浩然的《秋登萬山寄張五》,題目點明瞭這是一首臨秋登高遠望,懷念舊友的詩。總之,詩詞的標題也是詩的主要組成部分,理解了它,就抓住了古詩的內容大意。

二.瞭解作者的身世和他所處的時代背景。

知人論世,因各人的地位、閱歷、環境、遭遇不同,都會有不同的情感表達,大概瞭解作者的生平經歷,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詩詞。

三.讀懂"序"或"注"。

有的古詩詞,在詩詞的前面有"序″,這些序言,或交代了創作的年代、緣由、經過、背景,或為整篇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調。

有些古詩詞,在詩詞後面有註釋,這些註釋,或介紹寫作背景,或解釋有關詞語,或介紹作者等等。

四.抓住關鍵詞語解讀。

理解詩詞中的關鍵詞語,能很快幫助我們掌握全詩內容。比如:沈如筠的《閨怨》: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我們只要懂得了詩中的"盡"和"伏波營",就大概掌握了全詩的內容了。"盡"指沒有。"伏波營"指代徵人所在的軍營。"伏波",指後漢伏波將軍馬援。這首詩的意思是,南下越冬的大雁都飛走了,傾訴深情的書信難以傳寄。憂愁一多,連思念的夢也做不成了。我願追隨月光,灑瀉到軍營中丈夫的身上。表達出思婦對征戍在外的親人的深切深念。


五.弄清古詩詞的取材。

古詩詞取材廣泛,內容如海,但相同題材的詩詞在內容上有共同的傾向性,我們只要清楚它的所屬題材,就有利於把握詩詞的主題。

常見的題材有:

1.寫景抒情詩。

2.詠物言志詩。

3.憂國憂傷詩。

4.思鄉思親詩。

5.懷古詠史詩。

6.情深送別詩。

7.守關邊塞詩。

六.注意比喻的引用。

古詩詞中常用比喻,尤其是暗語、借語用起來不留痕跡,我們要注意用心識別。


七.體會詩詞的意境。

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成讓人產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比如: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等等。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璀璨的一顆明珠,也是最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要學好他的確不容易。朋友們,讓我們共勉吧!


程勝軍3


這個問題我講很專業,因為高考考古詩詞鑑賞。

說實在的,古詩詞丶文言文考試失分的主要因素應該就是“讀不懂”。原因仍然是接觸少丶積累少丶語感差。讀不懂自然只能瞎答一通,自己還以為猜得蠻好,結果分數一公佈,一臉懵逼。

在上面提到的“兩少一差”的現狀下,怎麼去揣度詩丶詞丶文之意呢?

一,看題目。雖然古詩詞中不少題目與主題無涉,如《雜感》丶《古風》丶《絕句》等,但大多數詩詞題目還是能明示丶暗示主題的。如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高適《別董大》,前者告訴我們是懷古詩,後者是送別詩。

二,看註釋。考試試題或一般簡單讀本,有時會提供簡單的一兩個“註釋”,從命題的角度講,這是為了降低難度,從考生角度講,這是理解暗示。如2015高考(全國題),《殘春旅舍》(唐/韓偓),就有“這是作者流徙閩地時所作”,藉助這個註釋,我們就能猜到作品與遭“流徙”的見丶思丶盼有關,同時也就不難理解核心鑑賞句“兩梁免被塵埃汙,拂拭朝簮待眼明”所言是“保持自潔,等待召喚,建功立業”。

三,看作者。“文如其人”,不同的詩人,所寫的內容與其時代丶命運丶風格是密切關聯的。李白的豪放,杜甫的真實,陸游的愛國,柳永的悽怨,這些都是明擺著的。如李清照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達的就是一股子抗金豪氣。

四,看託物。借物言志,借景抒情,詩人寫什麼就意味著要表達什麼,這也算一種傳統文化“意像”。如松竹梅蘭荷,往往表現詩人的高潔,戈壁丶沙海丶邊關丶劍戟,這與戍邊建業有關,月缺月圓丶柳渡驛鴻丶閨閣紅樓丶春來秋往,這與思鄉懷情有關。如杜甫《登樓》丶陳陶《隴西行》丶陸游《詠梅》。

五,看用典。用典是詩詞創作的常用手段,很能體現作者的文字文化素養,更能言筒意賅的表達詩人的願望。如蘇東坡《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提周瑜年少得志,官高業偉,就是為了哀嘆自已“華髮早生”而屢遭貶謫一事無成。辛棄疾“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實際上諷刺南宋王朝無“英雄皇帝”,“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古”,就是說百姓早就忘卻了“靖康之恥”,早就適應了苟安生活。

以上“五看”當綜合而用,讀丶解丶賞丶寫,是愛好古詩詞循序漸進的不同境界,想讀懂就得先博讀,熟而後生巧,熟而後入境,熟而後能作。毫不客氣的說《頭條》上推出的詩詞新作,八成以上都是垃圾,順口溜,打油詩,那是對詩文的褻瀆。所以真想學習古詩詞,還是要讀唐詩宋詞,千萬別被“頭條詩詞”誤導了

下面我提供一首古詩,檢測一下以上五法的可行性,諸君不妨一試,看看能否讀出個大概。

寄校書七兄

唐/李 冶

無事烏程縣,差池歲月餘。

不知芸閣吏,寂寞竟如何。

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

因過大雷岸,莫忘幾行書。

注 : 1本詩是女詩人寫給離家詣任(芸閣吏,秘書省校書)七兄的詩信。

2烏程是家鄉,大雷岸在今安徽望江,南北朝的鮑照經過這裡時,曾留下《登大雷岸與妹書》。

歡迎“關注”,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夢131610511


·中國的古詩詞歷史悠久,內容豐富,詩人們或感情細膩,或恣意汪洋。要完全讀懂他們的詩詞還真的不容易。

·我覺得,要讀懂一首古詩詞,一定要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比如南唐後主李煜,他在做皇帝時寫的風花雪月幾乎沒什麼影響,也極少流傳。可他亡國後寫下的詩詞卻千古流芳。如《虞美人》《相見歡》等。李清照也是如此,前期生活富足安定時寫的詩詞影響遠不及後期顛沛流離時期作品。如《聲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紅藕香殘……》《武陵春·春晚》等,都是她人生後期的作品。只有深刻了解了作者的人生經歷,你才能理解作者詩詞中所表達的情感與含義。如乾隆就絕寫不出李煜那樣的詞。所以,這一點對理解一首古詩詞非常重要。

·古人寫詩詞,多喜歡用典。所以要讀懂古詩詞也應知道一些用典故的知識。如杜牧的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後庭花》本是詞牌名,南朝陳後主所作《玉樹後庭花》詩中有“妖姬臉似花了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二句。當時隋很強大,對小國虎視眈眈。陳後主不思強國,卻整天與寵妃在宮中吟詩跳午享樂。結果繼位不到七年就亡國了。後人就把後庭花當作亡國之音。.還有劉禹錫的詩“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這裡用了向秀聞笛和王質遇仙兩個典故。以聞笛賦隱含對當時統治者的不滿,以爛柯人暗示自己遭貶謫時間太長了。如你不懂‘向秀聞笛和王質遇仙’的典故就很難理解劉禹錫這二句詩中的含義。還有很多不能一一說了。

·同時對詩人性格的理解也很重要,正是有了不同性格的人,才有了各種不同靈魂的詩。如李白的浪漫,杜甫的嚴謹,蘇軾的豪放,李煜的哀怨,李清照的憂傷等等。有了對詩人的理解,才能深刻理解古詩詞的不同風格。

·當然還有對詩詞格律的瞭解,不然是無法理解詩詞之妙處的。

說了幾點,其實也只說瞭如何讀懂古詩詞的百分之一。每個人的文化水平,生活經歷,以及年令的大小,對詩詞的理解都會不同。一首詩詞,能讓你一笑、一悲、一嘆、一悟。那時也許你就讀懂了它。


吳言27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經常給學生講解詩詞欣賞,詩詞內容深刻,“讀懂”是個模糊概念,一首《靜夜思》是要一輩子去理解的,所以我只能告訴你,如何從字面上去讀懂一首詩。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第一,傳統意象入手。《詩經》以來,入詩的很多的意象都附著了感情,看到某種意象,你就必須想到它代表的某種情感。例如,看到“柳”,你就應當想到“留戀,依依不捨”,讀“客舍青青柳色新”就差不多懂了。同理,看到“松”,想到“堅韌挺拔”;看到“竹”,想到“剛正有節”;看到“梅”,想到“傲霜鬥雪”;看到“水仙”,想到“冰清玉潔”;看到“杜鵑”,想到“悲涼悽苦”。這需要你自己去整理積累。

第二,從典故入手。詩詞裡典故的運用,使內容顯得含蓄而飽滿,不理解典故,要麼不知所云,要麼簡單不深入。例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用典很多,不理解“孫仲謀”“寄奴”“元嘉”“ 封狼居胥”“ 佛狸祠”“ 廉頗”等典故,你就無法理解這首詩。

再比如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中用了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不知道這個典故雖然不妨礙理解這首詩,但知道這個典故就跟更理解李白的清高、嚮往自由的個性。

第三,從畫面入手。中國的大多詩歌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通過畫面去理解詩歌是必須的方法,“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畫出了邊塞空曠遼闊雄渾的畫面;“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寫出了山間寧靜空靈的意境,幫助我們理解了王維對大自然喜愛的感情;“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畫出了一幅風雨悽悽的畫面,為我們理解作者離別時的傷感大有好處。《詩經》裡的那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更是畫面優美,成為千古名句。

第四,體悟感情。能理解詩歌的情感是讀懂詩歌的標誌,結合自己的感悟,代入詩歌是理解詩歌的好方法。例如,李白的《靜夜思》,最好的理解方式便是回味自己半夜醒來,看著窗外的月亮想家的情景;李白的《秋浦歌》最好的理解方式是突然看到自己或父母的白髮,那種驚心的感覺。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點總結,希望對你有點幫助,你的關注、點贊、轉發、留言是對我繼續回的動力。


木葉看人間


詩詞閱讀不是沒有把手,而是有一定的竅門!

  1. 抓題目。老師講作文時常說一定要把題目擬好,反過來,我們讀文章的時候,一定要抓好題目。題目會告訴我們一些關鍵信息。比如《別董大》,一個別字表明這是一首送別詩,隨之我們就會想到送別詩常見的幾種情感。

  2. 抓作者。瞭解作者的人生際遇(包括生活和仕途),掌握作者的寫作風格。像李白,主要生活在盛唐,未進仕途時,意氣風發“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被賜金放還後,抑鬱難平“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但整體都貫穿著浪漫主義的寫作風格。
  3. 抓背景。理解詩詞不能脫離具體的背景,“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寫作的背景是作者要去拜見主考官,只是以新娘自喻來展現內心的不安。如果,脫離背景,就難以準確解讀本詩。

  4. 抓註釋。為什麼會有註釋,尤其是在考試時?就是因為詩詞滿意理解,加上註釋幫助我們理解的,就像根柺棍似的,給了,我們就要抓住。
  5. 抓關鍵詞。詩詞高度凝鍊,含蓄,一些關鍵詞往往寄託了作者的情感和寫作用意。如“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相思二字,直接點明瞭情感。
  6. 如果是高考做題,還可以參考選擇題部分的解讀。選擇題的五個選項,錯誤項不是都錯,只是某一小點錯了,整體來看,可以有效幫助我們理解詩詞。
    這些只是一些皮毛而已,要真正理解詩詞的博大精深,最需要的是深厚的文化素養。

宛丘君


分開來看,一是為了考試,二是自己理解

為了考試

那就根據套路,根據老師講的去寫,畢竟是為了得高分。理解基本含義就是了。

自己看懂

這需要閱歷和了解詩人本身所處的時代。現在長大了,很多東西,慢慢就懂了,甚至以前老師講,自己查都不明白的,現在忽然就懂了,也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共鳴了吧。

那如何看懂古詩詞呢?

(1)瞭解詩人所處的時代和寫下詩詞的背景,情景帶入,把自己想象成詩人本身,就會慢慢理解的。

(2)本身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充分了解每個字的古代含義。

(3)多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瀟湘如是


讀懂古詩詞比較難,有信心還要懂些技巧。一是古詩詞的歷史背景要求有些話不能直語,故很多是用隱比的手法,使得詩詞多義性,如雙關丶象徵丶寄託等手法。很多詩詞作者更是要追求言外義。二是讀者欣賞水平有高低,讀者與讀者特別在理解言外之意方面,可以有一定範圍的差異,作者與讀者也同樣有差異,不必刻意,正如陶淵明所講“不求甚解”為妙。三是意與境交融基本是情隨境生,移情入境,物我交融。意境所含的美的因素與效果叫韻味,韻味是意境的生命要慢慢品出。自已過去的審美經驗要積累,在讀作品時會被重溫,啟發,進而深刻,超越,接近真善美。四是有些作者在詩詞作品中是以雙重性別,雙重語境出現的。五是初學者可多看些有翻譯的詩詞,相關理論書等,打好基礎。

以上簡而言之望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